查百家姓
淵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少子公明之后,屬于以國名為氏。據(jù)史籍《元和姓纂》及《新唐書》的記載,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誦的弟弟唐叔虞,因“桐葉封弟”的緣故,在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后被封于故唐地,包括以前夏王朝建都的地區(qū)(今山西夏縣),并賞給懷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后世唐、何、楊、溫、韓等許多姓氏的始祖。到周夷王姬燮繼位后,改稱唐侯為晉侯,是為后世的晉國歷代君主。關(guān)于唐叔虞,歷史典籍里記載著神話般的傳說和有趣的故事。司馬遷在《史記》里記載:“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與成王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這個故事很神化,手上竟然有“文,”那“文”是不是象個“虞”字?于是命之為“虞”。同時,《史記》里還記載了著名的“剪桐封弟”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呂氏春秋·重言》、《說苑·君道》里也有記載。
在周公分封唐叔虞于唐地后不久的周康王元年(公元前1020年),周成王之子姬釗繼位就是周康王。周康王再封唐叔虞的少子姬公明于賈地(今山西襄汾),名義上是唐國的一個附庸國,伯爵,史稱賈伯。在史籍《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襲表》、《辭源》里,都對賈氏的來源作了一致的記述。在史籍《新唐書·宰相世襲表》記載:“賈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賈,為賈伯,河?xùn)|臨汾有賈鄉(xiāng),即其地也,為晉所滅,以國為氏。”從這段記載里看出,姬姓賈氏的始祖叫賈公明,號為賈伯,是唐叔虞的少子姬公明。以周康王繼位時(公元前1020)算起,到被晉武公所滅,賈公明及其子孫統(tǒng)治了賈國共計三百四十二年。有資料介紹,晉武公滅賈國后,“將賈氏子孫遣散各地”,其姓氏皆稱賈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jiǎ(ㄐㄧㄚˇ)。
淵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著名人物狐偃之子狐射姑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字為氏。在史籍《新唐書·宰相世襲表》記載:“晉公族狐偃之子射姑為晉太師,食邑于賈”。因此,狐射姑又稱賈季。狐偃,公元前715年~前629年,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上卿,字子犯,公子姬重耳(晉文公)的舅父,亦稱舅犯(咎犯)。其父為著名的狐突,字伯行,為大戎狐氏人(今山西交城卻波村)。狐突事晉國為大夫,狐偃即隨其父至?xí)x都曲沃(今山西聞喜)。公子姬重耳少年時期便受教于狐偃,趙衰等。狐射姑,也是晉文公手下的五個最有能耐的大夫之一,史稱狐射姑為晉國“股肱。”在晉國歷史上,晉文公尊重狐偃就象尊重父親,尊重趙衰就象尊重老師,而尊重狐射姑就象尊重兄長。在史籍《國語·晉語》中談?wù)摵涔茫?ldquo;博聞多識而且恭敬謹(jǐn)慎。”狐射姑不僅文化修養(yǎng)很高,學(xué)識淵博,而且謙恭厚德,性仁心慈,言行謹(jǐn)慎。狐射姑后因得食賈邑,故而在歷史上又稱為賈季。
晉襄公逝世后,朝堂上在立晉襄公的哪一個弟弟為君的問題上發(fā)生了激烈爭斗。賈季為避禍而逃亡翟國(狄國),其子孫便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稱賈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jiǎ(ㄐㄧㄚˇ)。
淵源三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賈國,屬于以國名為氏。有關(guān)遠(yuǎn)古賈國的情況,歷史上僅有如此記載:殷商時代,如今的山西省賈鄉(xiāng)一帶有賈國。按殷商末期周族成為華夏大地上四大諸侯之一,且能夠以周地為出征點一舉攻擊殷商來看,那個子姓古賈國在周武王姬發(fā)滅商的一系列戰(zhàn)爭舉措實施前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或已經(jīng)臣服于周武王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殷商后,子姓古賈國不復(fù)存在,其國貴族與子民或以國名為姓氏稱賈氏,當(dāng)極具可能,且讀音只能是讀作gǔ(ㄍㄨˇ)。
淵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商、周時期官吏賈正,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賈正,亦稱賈師,在周王朝中稱作賈師,在魯國稱作賈正,職責(zé)是與胥師共同掌管政令實施以及處罰,兼擔(dān)監(jiān)督和管理都城中的貿(mào)易活動,調(diào)節(jié)物價,穩(wěn)定市場。隸屬于地官府司所轄。在典籍《周禮·地官》中記載:“賈師,各掌其次之貨賄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賈,然后令市。”在史籍《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中也有類似記載:“十二月……郤魴假使為賈正焉。賈正掌貨物使有常價,若市吏。”
在賈正、賈師、市吏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省稱賈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gǔ(ㄍㄨˇ),今讀作jiǎ(ㄐㄧㄚˇ)亦可。
淵源五
源于蒙古族等北方、西方少數(shù)民族,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1)蒙古族杭席古德氏,源出厄魯特蒙古的一個分支,明朝時期即冠漢姓為賈氏。
(2)蒙古族賈拉喇氏,亦稱查拉里氏、扎拉哩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扎剌兒部,以部為氏,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qū)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等地)、烏拉(今吉林永吉)、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等地,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alariHala,多冠漢姓為賈氏、張氏、詹氏、年氏、白等。 蒙古族賈氏讀音皆作jiǎ(ㄐㄧㄚˇ)。 在十六國至北朝出現(xiàn)的賈姓人物多來自涼州地區(qū)。后秦苻生時有“尚書仆射賈玄石”,北魏道武 王 時有尚書左丞武威姑臧人賈彞,孝文帝太和中有坐事受腐刑的酒泉籍閹官賈粲等。“堡”,山西省、陜西省多此地名,比如陜西長安到山西太原通道上,有靈石賈胡堡,建于北朝年間。賈胡堡是一座堡子,其名稱來歷有二,一說因該堡所聚胡人行商多而獲名。二說是當(dāng)?shù)睾盏娜藙?chuàng)建的堡。賈胡堡因為居民富庶,為南北東西胡商貨物集散之地,其石墻較他堡為寬大厚固。南北朝時,北魏起于山西,鮮卑拓跋氏縱橫無敵,先后吞滅后燕、夏、北燕、北涼諸國,統(tǒng)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鮮卑族姓改為漢字姓政策。
淵源六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1)滿族嘉佳氏,滿語為Giyagiya Hala,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漢姓為賈氏。
(2)滿族嘉穆呼氏,滿語為Giyamhu Hala,以地為姓,世居輝發(fā)(今吉林柳河、輝發(fā)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所冠漢姓為有賈氏、佟氏等。
(3)滿族嘉布塔喇氏,亦稱嘉普塔喇氏、嘉塔喇氏,滿語為Giyabutala Hala,世居輝發(fā)(今吉林柳河、輝發(fā)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尼雅滿山(今遼寧新賓),所冠漢姓即為有賈氏。
(4)滿族賈佳氏,滿語為Gia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民族,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嘉木湖(今遼寧新賓)、嘉哈(今遼寧新賓夾河村)、哈達(dá)(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賈氏。北宋時候女真族已有賈佳氏,有的賈佳氏因為漢文化影響,改漢字姓為賈氏
滿族賈氏讀音皆作jiǎ(ㄐㄧㄚˇ)。
淵源七
源于錫伯族,屬于漢化改姓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錫伯族賈思胡里氏,亦稱扎思瑚哩氏,世居卦勒察和倫(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吉林烏喇(今吉林永吉)、伯都訥(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as’huuri Hala。
錫伯族、滿族賈思胡里氏,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賈氏、臧氏、扎氏、張氏、托氏等,賈氏讀音作jiǎ(ㄐㄧㄚˇ)。
淵源八
源于各民族變姓,屬于漢化改姓氏。
今彝族、苗族、土家族等南方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賈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賈氏,世代相傳至今。
郡望
武威郡:西漢 漢武帝 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派漢軍 擊敗匈奴后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肅民勤),為涼州的州府所在,歷史上曾稱“西涼”、“姑臧”。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黃河以西、武威以東的地區(qū)。西漢朝元鼎年間(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轄地在今甘肅省黃河西部、武威東部及大東河、大西河流域地區(qū)。東漢時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肅武威)。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后涼、南涼、北涼諸國皆建都于該地。
洛陽郡:以今河南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qū),歷史上被稱為“河南”,與“河?xùn)|”、“河內(nèi)”相對應(yīng),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動中心。
長樂郡:長樂郡有兩處:一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及后來的隋朝所置,治所在今河北省冀州市、阜城縣東部一帶;二是唐朝時期所置長樂郡,治所在今福建省閩侯縣一帶。
河?xùn)|郡:古代河?xùn)|郡有四:①指今整個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jì)市、聞喜縣一帶地區(qū)。東晉時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濟(jì)蒲州鎮(zhèn))。隋、唐兩朝為蒲州河?xùn)|郡。隋朝時期又分蒲坂,置河?xùn)|縣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xùn)|縣,劃入蒲州。③唐朝時期有河?xùn)|道,又設(shè)河?xùn)|節(jié)度使,道治在蒲州,節(jié)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時期有河?xùn)|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北以內(nèi)長城為限,而兼有今陜西東北角。大金國時期分為河?xùn)|南路、河?xùn)|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qū)。明朝時期并河?xùn)|縣入蒲州。
臨汾郡: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年),設(shè)置臨汾郡,治所在臨汾縣(今山西省臨汾市)。轄區(qū)包括今山西省臨汾、汾西縣之間的汾河流域和浮山縣、安澤縣等地。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年),臨汾郡改名平陽郡。唐朝建立平陽郡改為晉州。
堂號
武威堂:以望立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長樂堂:以望立堂。
至言堂:漢朝賈山,給朝廷奏本談治亂之道,借秦的滅亡做比喻,著書名為《至言》。
治安堂:典自西漢文學(xué)家賈誼。
忠節(jié)堂:明太祖朱元璋賜,浙江海寧、河南商丘。
孝友堂:事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
世美堂:湖北黃石;篤本堂:湖北。
積善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吨芤?middot;坤·文言》
韞玉堂:許慎《說文解字》:“玉:石之美者。”以韞玉為堂號,期望賈氏家族能出現(xiàn)才智出眾的人才。
追遠(yuǎn)堂:山西省高平市。祭祀虔誠,追念先賢。曾子曰:‘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浙江溫州樂清賈氏宗譜,現(xiàn)被收藏在賈岙村祠堂。
賈氏家譜
賈氏家譜
浙江海寧賈氏家乘十卷,(清)賈春泉、賈復(fù)庵匯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忠節(jié)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F(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金華東陽真定賈氏宗譜二十三卷,(民國)賈際春纂,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四冊、第十卷、第十五~十六卷。現(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東陽縣古光鄉(xiāng)棠夏村。
浙江義烏洋川賈氏宗譜十七卷,(民國)孫樂陶纂,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東陽縣古光鄉(xiāng)。
浙江金華東陽真定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八卷、第十六卷。
浙江金華東陽真定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十一卷。
浙江金華東陽真定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第三卷、第五卷、第十七卷、第十九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義烏洋川賈氏宗譜八卷,(清)賈元信等纂修,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今僅存第一卷、第四~六卷、第七卷下冊、第八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義烏洋川賈氏宗譜,(明)賈思忠等纂修,明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二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義烏洋川賈氏宗譜,(清)賈有詔等纂修,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二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義烏洋川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一卷、第六卷、卷末?,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義烏洋川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四卷、第六卷、卷末?,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義烏洋川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二卷。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義烏洋川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四~五卷。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義烏洋川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八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義烏洋川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三卷。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浙江諸暨獅子山賈家坂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繼美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殘本。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浙江諸暨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繼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殘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浙江金華烏傷伯塘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三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浦江武威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五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浦江武威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三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浦江武威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三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海寧、商丘賈氏家乘十卷,(清)賈春泉、賈復(fù)庵纂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忠節(jié)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今僅存第一~八卷、第十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海寧、商丘賈氏家乘十卷,(民國)賈挺生等纂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硤石堂印刷所鉛印本八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八卷、第十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浙江紹興上虞南源賈氏宗譜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世綸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四卷、卷首。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江蘇贛榆賈氏家譜一卷,著者待考,白本木刻活字印本一幅。現(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贛榆縣檔案館。
江蘇鎮(zhèn)江潤州關(guān)沙賈氏宗譜十三卷,(民國)賈其恒纂輯,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治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江蘇常州毗陵賈氏宗譜八卷,(清)賈洪順主修,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維則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常州毗陵賈氏宗譜十卷,(民國)賈洪錫、賈殿章修,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維則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無錫錫邑尹城賈氏宗譜十二卷,(民國)盛景熙監(jiān)校,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無錫宜興蕭塘賈氏續(xù)修族譜十二卷,賈瑛淞等主修,馮曜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江蘇昆陵賈氏宗譜八卷,(清)賈洪銘等纂修,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維則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江蘇鎮(zhèn)江潤州開沙賈氏宗譜十二卷,(民國)賈其恒纂修,民國十八年(公元1936年)治安堂鉛印本六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河南息縣崗李店鄉(xiāng)東部賈氏祠堂碑文
河南息縣崗李店鄉(xiāng)東部賈氏祠堂碑文
山西平定州東會都賈氏家譜,(清)賈異等撰序,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F(xiàn)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山西沁水賈氏塋廟石刻文稿,(民國)賈景德撰,民國二十五(公元1936年)年鉛印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遼寧本溪賈氏譜書一卷,(民國)賈恒昌纂,復(fù)印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遼寧本溪市南甸鎮(zhèn)溝口村。
安徽合肥賈氏宗譜十四卷,(清)賈輔臣等修,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F(xiàn)被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
安徽太湖縣東鄉(xiāng)秦梅園賈氏宗譜五卷,首一卷,(清)賈舜臣主修,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太傅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山東益都賈氏族譜,(清)賈之濂等續(xù)修,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冊?,F(xiàn)被收藏在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
山東棲霞賈民族譜世系考一卷,(民國)賈蓬山纂,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山東省棲霞縣松山鄉(xiāng)庵里村。
山東黃縣賈氏族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山東省黃縣東江鄉(xiāng)江格莊。
山東泰安賈氏族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賈啟祥撰,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山東省泰安市圖書館。
山東臨沭賈氏支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山東省臨沭縣周莊鄉(xiāng)周莊村。
山東青島市黃島區(qū)賈氏族譜,現(xiàn)存于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泊里鎮(zhèn)營東頭村。
湖北光化均陽賈氏家乘六卷,(民國)賈篤本撰,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韞玉堂石印本四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湖北丹江口市均陽賈氏家乘六卷,(民國)賈篤本纂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石印本四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福建建甌南源賈氏宗譜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賈氏族人匯輯,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5年)世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毗陵賈氏宗譜八卷,(清)賈洪順纂修,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維則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錫邑尹城賈氏宗譜十二卷,(民國)盛景熙纂修,民國三年(公元1918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山陰賈氏宗譜六卷,(清)賈元豫等纂修,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延壽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潤州開沙賈氏重修族譜十二卷,(民國)賈其桓纂修,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檔案館。
賈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dāng)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九位,屬于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五十五萬三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28%左右。
民國時期的賈家汪地名先秦時期,賈姓活躍于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地區(qū)。兩漢時期,由于中原戰(zhàn)爭頻繁,賈氏西奔陜西、甘肅,北移河北。兩晉南北朝時在華北地區(qū)已經(jīng)遍布了賈姓,其中一支渡過長江進(jìn)入了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唐宋時期,賈姓移民四川和福建。
賈氏宗祠宋朝時期,賈姓大約有39萬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1%,排在第四十位。賈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占全國賈姓總?cè)丝诘?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這三省賈姓大約占賈姓總?cè)丝诘?7%,其次分布于山東、浙江、陜西、山西,這四省的賈姓又集中了24%。冀豫魯、四川是兩個賈姓人口聚集地區(qū)。
明朝時期,賈姓大約有2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7%,排在第88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賈姓人口增長為負(fù)值。面對戰(zhàn)亂和屠殺,受害群體首先應(yīng)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因賈姓是北方姓氏,自然受到了慘重的損失。山西為賈姓第一大省,約占賈姓總?cè)丝诘?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東、河北三省,這三省賈姓大約占賈姓總?cè)丝诘?9%,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陜西,這三省的賈姓又集中了29%。宋元明600余年,賈姓的分布總格局發(fā)生了變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部和東部遷移。全國形成了華北地區(qū)賈姓人口聚集區(qū)。
當(dāng)代賈姓的人口已近370萬,為全國第69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29%。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賈姓人口由25萬激增到370萬,增長了14倍多,賈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實際上許多姓氏的人口增長速度都很高)。宋朝至今1000年,賈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V形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當(dāng)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大約占賈姓總?cè)丝诘?5%,其次分布于山東、甘肅、黑龍江、四川、陜西,這五省的賈姓又集中了25%。河北居住了賈姓總?cè)丝诘?8%,為賈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北部豫冀晉、南部四川兩塊高比率賈姓區(qū)域。在600年期間,賈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qū)別,人群流動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強勁回遷,向西部加速流動。賈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冀豫晉、京津、內(nèi)蒙古中部、山東大部、江蘇西北角、安徽北部、湖北北部、陜西大部、甘肅中西部和南部、寧夏北部、遼寧西部、黑龍江北部,賈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57%以上,有的達(dá)到2%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3.2%,居住了大約62%的賈姓人群。在青海湖以東、長江以北的其他地區(qū),以及新疆西北部,賈姓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在0.19%一0.57%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3%,居住了大約31%的賈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