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百家姓
中國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約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時是母族社會,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 姓 ”是“女”和“生”組成,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姓”是從居住 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后按照績, 追加的稱號而來。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沒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卻不可以通婚。因為中國人很早就發(fā)現(xiàn)這條遺傳規(guī)律:近親通婚對后代不利 。
唐太宗的時候──公元627年,有個吏部尚書高士廉,把民間的“姓”記錄下來,寫成一本書《氏族志》,頒布天下作為當(dāng)時推舉賢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據(jù)。
中國舊時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時候?qū)懙模锩嬉还彩占藛涡?08個,復(fù)姓30個,一共438個。發(fā)展到后來,據(jù)說有4000到6000個,但是實際應(yīng)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
愛姓起源主要有三:
①、源于唐代,出自賜姓,西域回鶻(又稱回紇)國相愛邪勿后代。唐朝時西域(今新疆)有以游牧生活為主的回鶻(回紇)國,后成為唐朝附庸國,唐武宗根據(jù)其首相名字譯音“愛邪勿”,賜以愛氏,后世子孫遂以愛為姓,稱愛氏,世代相傳?!缎帐峡悸浴酚涊d:“唐時,回鶻國相有愛邪勿,賜姓愛,名弘順。”愛姓來自唐代時的回鶻國。1000多年前的大唐聲威遠(yuǎn)播,也許為了布恩樹德,曾經(jīng)把回鶻國的首相愛邪勿賜姓于愛。當(dāng)時,這是一份莫大的榮譽,所以,愛邪勿的子孫就以愛為姓,稱愛氏。所謂回鶻國便是漢代以來就跟中國關(guān)系密切的回紇?;丶v是一種族,本來是匈奴的苗裔,后來歸屬突厥,與敕勒同族。到了后魏時,這個種族為高車,或稱袁紇、烏護(hù)、烏紇;隋朝時,又稱為章紇;唐朝時,他們叛離突厥,始稱回紇,并且,由于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被大唐皇帝賜號回鶻,擁有內(nèi)外蒙之地,盛極一時。至于這個種族成為中華民族之一分子,也有一段曲折的經(jīng)過。原來,他們在內(nèi)外蒙古稱盛了沒有多久,到了唐文宗的開成二年,國內(nèi)大亂,其部屬四奔,定居于現(xiàn)在新疆東南部之地。宋元之際,他們?yōu)槊晒潘ⅲ枮槲肺醿?,仍然居有天山南路,清代稱其地為回疆,至乾隆皇帝時,正式收入版圖。所有的回紇人也自此成為中國人。
②、新莽時有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愛曾,似乎唐前已有愛姓。
③、出自他族。古代其他民族以愛為名者,漢化后也有的以愛為氏;今滿、蒙古等民族均有愛氏。
姓氏始祖:愛邪勿。
郡望
西河郡 漢置,治富昌(今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左翼前旗),后漢移治離石(即今山西離石),獻(xiàn)帝末廢,曹魏始于漢茲多縣置西河郡,即今山西汾陽市治。
堂號
西河堂。
愛氏是一個源出少數(shù)民族的漢化姓氏,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也名列一千一百十八位,望族出西河郡、伊犁郡、遼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