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áng yǒu bù qí

良莠不齊

  • 拼 音:liáng yǒu bù qí
  •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侯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良莠不齊的意思:莠:狗尾草,很象谷子,?;煸诤堂缰?。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 典故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侯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 近義詞

    混淆視聽、混淆是非

  • 反義詞

    涇渭分明

  • 英文翻譯

    good and bad mixed together

  •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莠:狗尾草,很象谷子,?;煸诤堂缰?。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成語舉例:兼之人品良莠不齊,誠恐因逸生事。(太平天國 洪秀全《整頓屬員詔》)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結(jié)構(gòu):主謂式
    產(chǎn)生年代:近代
    成語正音:莠,不能讀作“xiù”。
    成語辨形:莠,不能寫作“秀”。
    成語辨析:良莠不齊和“參差不齊”都有不整齊的意思。但良莠不齊是指好人壞人都有;混在一起;“參差不齊”是指長短高低大小不一;當指人時是指水平不一。
    成語謎面:稗子擠在禾中間

  • 成語故事

    明朝時期,田藝蘅《留青札記》中記載:元朝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秀”是最高級別,“郎”是最下的,至明朝時稱鄙人為“不郎不秀”,是指不高不下。良莠不齊就是不郎不秀,稱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