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
bǐ qiū
  • 拼 音:bǐ qiū
  • 注 音:ㄅㄧˇ ㄑㄧㄡ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比丘 bǐqiū
    [monk] 和尚。梵語(yǔ),khiksu的譯音
    桑門(mén)為息心,比丘為行乞。——《魏書(shū)·釋老志》

  • 英文翻譯

    1.Buddhist monk (梵文 Bhiksu 的音譯俗稱和尚)

  • 詳細(xì)解釋

    亦作“ 比邱 ”。佛教語(yǔ)。梵語(yǔ)的譯音。意譯“乞士”,以上從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為佛教出家“五眾”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稱和尚。 北魏 楊衒之 《洛陽(yáng)伽藍(lán)記·永寧寺》:“時(shí)有三比丘赴火而死。”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設(shè)會(huì)論》:“佛率比丘入城乞食,威儀舉止,動(dòng)目應(yīng)心?!?元 張憲 《酬海藏主紙扇歌》:“終焉不得志,屏棄妻子祝髮為比邱?!?明 徐渭 《九流》詩(shī):“九流 渭 也落何流?戴髮星星一比丘?!?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藕花》:“遂髠緇為比邱,云游不知所終?!?胡適 《<西游記>考證》七:“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 功德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