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濱鷸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小濱鷸xiǎo bīn yù

    基本概述

    小濱鷸體小(14厘米)的偏灰色濱鷸。嘴短而粗,腿深灰,下體白色,上胸側(cè)沾灰,暗色過眼紋模糊,眉紋白。甚似紅胸濱鷸,但腿和嘴略長且嘴端較鈍。春季的鳥具赤褐色的繁殖羽,繁殖羽的喉及前頸偏紅,頭頂及頸背深灰褐,上體褐色,下體偏灰,具明顯黃色嘴斑。非繁殖羽:上體灰褐,下體白。與繁殖期的紅胸濱鷸區(qū)別在于頦及喉白色,上背具乳白色"V"字形帶斑,胸部多深色點斑。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小濱鷸的叫聲:短而尖的獨特stit聲。飛行時作微弱的pi, pi, pi聲。

  • 詳細解釋


    生活環(huán)境小濱鷸主要繁殖于北歐及西北亞的苔原凍土帶,苔原主要分布在北緯60。以北,是永久凍土帶,那里的土壤從幾厘米以下終年冰結(jié),因此,對植物的生長和分布有很大的影響。苔原地帶沒有喬木,其他植物長得也很矮小。在苔原的沼澤地區(qū),長滿了各種苔類,禾本科植物很少。在苔原的其他地區(qū),主要生長著石南灌叢、低矮的草本被子植物和地衣,其中地衣是極地苔原最典型的植物。苔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消費者主要有馴鹿、麝牛、北極兔、旅鼠、北極狐和狼等,還有一些鳥類。那里幾乎沒有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昆蟲的種類也很少。遷至非洲、中東及印度。分布狀況:罕見遷徙過境鳥。1986年在香港有第一次記錄,從此每年春季均有少量出現(xiàn)。于北戴河(河北)也有過記錄,北戴河受海洋氣候的調(diào)節(jié),夏無酷暑,冬無嚴(yán)寒,一年之中,日最高氣溫超過攝 氏30度的天數(shù),平均只有7.6天。夏季的氣溫比北京要低3-5攝氏度,再有陣陣海風(fēng)吹拂,就更顯得涼爽宜人了。冬季受渤海暖流的影響,最低氣溫很少低于零下1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為北戴河成為四季皆宜的旅游勝地提供了前提條件。北戴河常年保持一級大氣質(zhì)量,只有鳥語花香,沒有污染,沒有噪音,城市森林覆蓋率54%,人均綠地630平方米,居全國首列,北戴河是世界著名的觀鳥地,是我國第一個候鳥保護區(qū)。這里可以見到的鳥類有405種,占我國現(xiàn)存鳥類的40%。鳥類是最有權(quán)威的自然環(huán)境鑒定師。鳥類選擇什么地方為棲息地。中國其他地方狀況不詳。小濱鷸的生活習(xí)性:相當(dāng)溫順。進食時嘴快速啄食或翻揀。喜群居并與其他小型涉禽混群。分布分布范圍:繁殖于北歐及西北亞的苔原凍土帶;遷至非洲、中東及印度。分布狀況:罕見遷徙過境鳥。1986年在香港有第一次記錄,從此每年春季均有少量出現(xiàn)。于北戴河(河北)也有過記錄。中國其他地方狀況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