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音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shí yīn

    拾音概述

    拾音就是把聲音收集的過程。

    一、單個人聲拾音

    最簡單的人聲拾音是用一個MIC錄一個人的聲音,把MIC調(diào)為心形,或超心形指向,讓人的嘴直接對著話筒即可。話筒與嘴的距離大概分為如下幾類:

    1、最通常的錄法:嘴離開MIC大概20厘米左右,而且叮囑歌手,唱的時候不要左右或前后晃動。這樣,對于一些沒什么太多錄音經(jīng)驗的歌手是很有好處的。因為這樣可以保證他們在唱整首歌曲時音質(zhì)統(tǒng)一。

    2、錄具有親切感的人聲:上面所說的拾音方法,在某種程度上說,錄出來的聲音有些偏冷,因為與MIC的距離不在MIC的近講效應(yīng)的范圍之內(nèi)。

    近講效應(yīng):聲源離MIC的距離越近,MIC所拾取的低頻部分就越多,唱歌的時候離MIC越近,你所聽到的聲音的低頻就越豐滿,但是,如果你離MIC太近的話,就會使MIC產(chǎn)生過多的低頻諧波共振,從而導(dǎo)致低頻的變形、失真。

    但是,在不使聲音過渡失真的前提下,我們可以有效的利用這種“近講效應(yīng)”,使得拾取的聲音更加豐滿,并且具有一定的親切感。

    如果你想得到什么樣的聲音,那就盡你一切所能在前期錄音時得到與之更加接近的聲音,否則會給你的后期處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后期作出來的聲音和前期錄出來的效果是有區(qū)別的,你很難做到前期錄出來的聲音效果。

    無論要如何錄制人聲,一定要給MIC加上防撲罩,加防撲罩的意義不僅僅在于防治人聲撲話筒,而且,對于你話筒的防潮,也是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的。

    3、拾取美聲唱法的人聲:錄制美聲唱法,不需要什么親切感,美聲唱法最關(guān)鍵是要使人聲流暢、干凈,并且盡量減少呼吸的聲音。那么,錄制美聲唱法時,嘴與MIC的距離在40~50厘米都不過分,只要你的MIC有足夠的拾取能力,并且你的錄音環(huán)境足夠好的話。

    4、拾取更加具有細節(jié)感的人聲: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在一個非常好的拾音環(huán)境內(nèi),否則的話,細節(jié)沒錄進來,噪聲倒是會增加不少。在一個有優(yōu)秀拾音環(huán)境,并且,拾音空間不少于15平米的環(huán)境下,可以給一個人聲擺放2支或以上的MIC來拾取人聲的不同細節(jié),我比較通常的作法是:用一支MIC對著人的嘴,用另一支MIC對著人的喉頭或以下部分,這種拾取方法,有可能產(chǎn)生的弊病是相位抵銷,這就要通過自己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摸索,來獲得最佳的MIC擺位。當你獲得一個成功的MIC擺位的時候,呵呵,你會聽到完全不同以往的人聲效果。

    二、和聲演唱拾音或合唱拾音

    多數(shù)指伴唱的拾取。這個時候,應(yīng)該有最少3個人同時發(fā)出聲音,那么,就要把MIC調(diào)整至全向指向,以能錄清除沒一個人的聲音。當然如果你有三個MIC分別給三個人,那更好。但是,如果你這樣做,除非你的錄音室有寂靜端分割處理,否則的話,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產(chǎn)生相位抵銷。但是,如果你把三個人分開的話,伴唱歌手之間的交流就沒有了,不利于錄到具有高度默契感的和聲。所以我建議,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用一支MIC拾取伴唱各聲部的人聲。

    在拾取伴唱的時候,伴唱歌手與MIC的距離最重要的不是三個人相同,而是三個人的聲音在拾取之后的音量比例要均衡。那么,你要作的就是在控制室中根據(jù)你自己的耳朵作出判斷,并且,借助對講MIC給錄音室內(nèi)的伴唱歌手下達指令,調(diào)整他們之間沒一個人與MIC不同的距離,以獲得均衡并且渾然一體的伴唱聲音。

    三、簡單的常用樂器拾音

    1、吉它:MIC對準吉它的共振孔,距離20厘米左右即可。

    2、小提琴:MIC從側(cè)面對準琴箱以及琴弦的方向,距離30~40厘米即可。

    3、長笛或竹笛:MIC對準樂器,距離2米左右。

    4、二胡:MIC對準腔體,距離50厘米左右。

    當然,以上講的只是一些最簡單的樂器拾音方法,如果想獲得豐滿的單樂器聲音,大部分情況下,要用4、5支以上的MIC來拾取同一件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