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地平均距離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由于地球軌道不是一個正圓,而是橢圓形,所以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日地距離)不是一個固定值,7月初為遠日點,1月初為近日點。根據(jù)橢圓形的幾何特點,其長軸的一半就是平均半徑(指從一個焦點上計算而非從橢圓中心計算的平均半徑,因太陽在地球軌道的一個焦點上),而地球軌道的平均半徑也就是日地間的平均距離。

    太陽和地球的距離在天文學(xué)上稱做“天文單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shù)字,很多天文數(shù)字都是以它為基礎(chǔ)的。

    測量日地距離的方法有好幾種,一種是利用金星凌日(即太陽、金星一地球剛好在一條直線上);另一種方法是利用小行星測量日地距離。歷史上就是用前一種方法測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也是這樣算出日地平均距離的,即從地球上發(fā)出一束雷達波,打到金星上面,再從金星上反射回來。利用這種方法測出的日地平均距離為149,597,870公里,大約為15,000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