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是一項由六個太空機構(gòu)聯(lián)合推進的國際合作計劃,也指運行于距離地面360公里的地球軌道上的該計劃發(fā)射的航空器。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總統(tǒng)里根首先提出的,經(jīng)過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設計,直到蘇聯(lián)解體、俄羅斯加盟,國際空間站才于1993年完成設計,開始實施。

  • 詳細解釋


     簡介

    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總統(tǒng)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建造迄今為止最大的載人空間站。經(jīng)過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設計,直到蘇聯(lián)解體、俄羅斯加盟,國際空間站才于1993年完成設計,開始實施。 該空間站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11個國家,正式成員國有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和愛爾蘭)共16個國家參與研制。其設計壽命為10~15年,總質(zhì)量約423噸、長108米、寬(含翼展)88米,運行軌道高度為397千米,載人艙內(nèi)大氣壓與地表面相同,可載6人。國際空間站結(jié)構(gòu)復雜,規(guī)模大,由航天員居住艙、實驗艙、服務艙,對接過渡艙、桁架、太陽能電池等部分組成,建成后總質(zhì)量將達438噸,長108米。

    什么是國際空間站

    提出

    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總統(tǒng)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建造迄今為止最大的載人空間站。經(jīng)過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設計,直到蘇聯(lián)解體、俄羅斯加盟,國際空間站才于1993年完成設計,開始實施。

    成員

    該空間站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11個國家)共16個國家參與研制。其設計壽命為10~15年,總質(zhì)量約423噸、長108米、寬(含翼展)88米,運行軌道高度為397千米,載人艙內(nèi)大氣壓與地表面相同,可載6人。

    其主要結(jié)構(gòu)

    是:(1)基礎桁架。它用來安裝各艙段、太陽能電池板、移動服務系統(tǒng)及站外暴露試驗設施等。(2)居住艙。它主要用于航天員的生活居住,其中包括走廊、廁所、淋浴、睡站和醫(yī)療設施,由美國承擔研制與發(fā)射到太空。(3)服務艙。它內(nèi)含科學儀器設備等服務設施,也含一部分居住功能,由俄羅斯研制并發(fā)射。(4)功能貨艙。它內(nèi)設有航天員生命保障設施和一部分居住功能(如廁所、衛(wèi)生設施等),以及電源、燃料暫存地等,艙體外部設有多向?qū)涌?,由俄羅斯研制并發(fā)射。(5)多個實驗艙。其中美國1個、歐空局1個、日本1個、俄羅斯3個。美國、日本和歐空局的3個實驗艙將提供總計為33個國際標準的有效載荷機柜;俄羅斯的實驗艙中也有20個實驗機柜。另外,日本的實驗艙還連有站外暴露平臺,用于對空間環(huán)境直接接觸實驗。(6)3個節(jié)點艙。它們由美國和歐空局研制,是連接各艙段的通道和航天員進行艙外活動的出口。此外,節(jié)點1號艙還可作為倉庫,用于存儲;節(jié)點2號艙內(nèi)有電路調(diào)節(jié)機柜,用于轉(zhuǎn)換電能,供國際合作者使用;節(jié)點3號艙為空間站的擴展留有余地。(7)能源系統(tǒng)和太陽能電池帆板。它們由美國和俄羅斯兩國提供。(8)移動服務系統(tǒng)。它由加拿大研制。

    組裝階段

    國際空間站在組裝階段,其主要設施由俄羅斯的質(zhì)子號火箭、歐空局阿里安5號火箭以及美國的航天飛機發(fā)射運送。組裝完成后的運輸工作由美國的航天飛機、俄羅斯的聯(lián)盟-TM飛船及進步號貨運飛船完成。美國還計劃研制一種有升力的救生飛船參與工作。

    到2000年7月為止,國際空間站已有3個艙送入太空,即俄羅斯提供的功能貨艙、服務艙和美國提供的節(jié)點1號艙。按計劃,此后還將陸續(xù)發(fā)射加拿大制造的遙控機械臂、美國的中央桁架和節(jié)點2號艙、日本的實驗艙和站外暴露平臺、歐空局的實驗艙和美國的居住艙等。如果順利,預計在2006年將完成全站的組裝任務。

    組裝成功后的國際空間站將作為科學研究和開發(fā)太空資源的手段,為人類提供一個長期在太空軌道上進行對地觀測和天文觀測的機會。

    在對地觀測方面,國際空間站比遙感衛(wèi)星要優(yōu)越。首先它是有人參與到遙感任務之中,因而當?shù)厍蛏习l(fā)生地震、海嘯或火山噴發(fā)等事件時,在站上的航天員可以及時調(diào)整遙感器的各種參數(shù),以獲得最佳觀測效果;當遙感器等儀器設備發(fā)生故障時,又可隨時維修到正常工作狀態(tài);它還可以通過航天飛機或飛船更換遙感儀器設備,使新技術(shù)及時得到應用而又節(jié)省經(jīng)費。用它對地球大氣質(zhì)量進行監(jiān)測,可長期預報氣候變化。在陸地資源開發(fā),海洋資源利用等方面,也都會從中受益。國際空間站在天文觀測上要比其他航天器優(yōu)越得多,是了解宇宙天體位置、分布、運動結(jié)構(gòu)、物理狀態(tài)、化學組成及其演變規(guī)律的重要手段。因為有人參于觀測,再加上空間站在太空的活動位置和多方向性,以及機動的觀察測定方法,因而可充分發(fā)揮儀器設備的作用。通過國際空間站,天文學家不僅能獲得宇宙射線,亞原子粒子等重要信息,了解宇宙奧秘,而且還能對影響地球環(huán)境的天文事件(如太陽耀斑、暗條爆發(fā)等)作出快速反應,及時保護地球,保護在太空飛行的航天器及其成員。

    國際空間站上的生命科學研究,可分為人體生命與重力生物學兩方面:人體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可直接促進航天醫(yī)學的發(fā)展,例如,通過多種參數(shù)來判斷重力對航天員身體的影響,可提高對人的大腦、神經(jīng)和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重力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的研究與應用有廣闊的前景,而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條件要比和平號空間站和航天飛機優(yōu)越得多,特別是在材料發(fā)展上可能起到一次革命性的進展。

    僅就太空微重力這一特殊因素來說,國際空間站就能給研究生命科學、生物技術(shù)、航天醫(yī)學、材料科學、流體物理、燃燒科學等提供比地球上好得多、甚至在地球無法提供的優(yōu)越條件,直接促進這些科學的進步。同時,國際空間站的建成和應用,也是向著建造太空工廠、太空發(fā)電站,進行太空旅游,建立永久性居住區(qū)(太空城堡),向太空其他星球移民等載人航天的遠期目標接近了一步。

    計劃實施

    國際空間站計劃分三階段進行:

    1994年至1998年為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目前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任務(主要進行了9次美國航天飛機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交會對接,取得了寶貴的經(jīng)驗)。

    1998年11月20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美國出資,俄羅斯制造)發(fā)射成功,標志著國際空間站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初期裝配階段。此后,國際空間站的第2個組件——美國團結(jié)號節(jié)點艙于1998年12月4日由奮進號航天飛機送入軌道,并于12月7日與曙光號成功對接。第2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建成1個具有載3人能力的初期空間站。

    第三階段(2000年~2005年)為最終裝配和應用階段。國際空間站建成后,可載6人,工作壽命為15~20年。

    結(jié)構(gòu)

    其主要結(jié)構(gòu)是:

    (1)基礎桁架。它用來安裝各艙段、太陽能電池板、移動服務系統(tǒng)及站外暴露試驗設施等。

    (2)居住艙。它主要用于航天員的生活居住,其中包括走廊、廁所、淋浴、睡站和醫(yī)療設施,由美國承擔研制和發(fā)射到太空。

    (3)服務艙。它內(nèi)含科學儀器設備等服務設施,也含一部分居住功能,由俄羅斯研制并發(fā)射。

    (4)功能貨艙。它內(nèi)設有航天員生命保障設施和一部分居住功能(如廁所、衛(wèi)生設施等),以及電源、燃料暫存地等,艙體外部設有多向?qū)涌?,由俄羅斯研制并發(fā)射。

    (5)多個實驗艙。其中美國1個、歐空局1個、日本1個、俄羅斯3個。美國、日本和歐空局的3個實驗艙將提供總計為33個國際標準的有效載荷機柜;俄羅斯的實驗艙中也有20個實驗機柜。另外,日本的實驗艙還連有站外暴露平臺,用于對空間環(huán)境直接接觸實驗。

    (6)3個節(jié)點艙。它們由美國和歐空局研制,是連接各艙段的通道和航天員進行艙外活動的出口。此外,節(jié)點1號艙還可作為倉庫,用于存儲;節(jié)點2號艙內(nèi)有電路調(diào)節(jié)機柜,用于轉(zhuǎn)換電能,供國際合作者使用;節(jié)點3號艙為空間站的擴展留有余地。

    (7)能源系統(tǒng)和太陽能電池帆板。它們由美國和俄羅斯兩國提供。

    (8)移動服務系統(tǒng)(具體是遙操縱機械臂)。它由加拿大研制。

    組裝

    國際空間站在組裝階段,其主要設施由俄羅斯的質(zhì)子號火箭、歐空局阿里安5號火箭以及美國的航天飛機發(fā)射運送。組裝完成后的運輸工作由美國的航天飛機、俄羅斯的聯(lián)盟-TM飛船及進步號貨運飛船完成。美國還計劃研制一種有升力的救生飛船參與工作。

    到2000年7月為止,國際空間站已有3個艙送入太空,即俄羅斯提供的功能貨艙、服務艙和美國提供的節(jié)點1號艙。按計劃,此后還將陸續(xù)發(fā)射加拿大制造的遙控機械臂、美國的中央桁架和節(jié)點2號艙、日本的實驗艙和站外暴露平臺、歐空局的實驗艙和美國的居住艙等。如果順利,預計在2006年將完成全站的組裝任務。

    第一階段,從1994年至1998年,美、俄兩國完成航天飛機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9次對接飛行。美國宇航員累計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工作2年,取得了航天飛機與空間站交會對接以及在空間站上長期進行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實驗和對地觀測的經(jīng)驗,可降低國際空間站裝配和運行中的技術(shù)風險。

    第二階段,從1998年至2001年,國際空間站達到有3人在軌工作的能力。1998年11月20日,俄羅斯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fā)射場用“質(zhì)子”號火箭將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部件“曙光”號多功能貨艙(FGB)發(fā)射入軌,從而拉開了國際空間站在軌裝配的序幕。同年12月4日,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將國際空間站的第二個部件“團結(jié)”號節(jié)點艙送入軌道,并于12月6日成功地與“曙光”號對接;2000年7月12日,國際空間站的核心組件、俄羅斯建造的“星辰”號服務艙發(fā)射入軌,同年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員進駐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開始長期載人,11月30日,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兩塊翼展達72米、最大發(fā)電量為65千瓦的大型太陽能電池帆板;2001年2月7日,美國的“命運”號實驗艙由“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送入軌道,4月23日,加拿大制造的遙操作機械臂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7月12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又把供宇航員出艙活動的“氣閘艙”送入軌道。至此,美國和俄羅斯等國經(jīng)過航天飛機、“質(zhì)子”號火箭等運輸工具15次的飛行,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第二階段的裝配工作。

    第三階段,從2001年至2006年,國際空間站完成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能力。此階段先組裝美國的桁架結(jié)構(gòu)和俄羅斯的對接艙段,接著發(fā)射日本實驗艙和歐空局的哥倫布軌道設施等。

    裝配完成后的國際空間站長110米,寬88米,大致相當于兩個足球場大小,總質(zhì)量達400余噸,將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為龐大、設施最為先進的人造天宮,運行在傾角為51.6°、高度為397公里的軌道上,可供6~7名航天員在軌工作,之后國際空間站將開始一個為期10~15年的永久載人的運行期。

    功能

    組裝成功后的國際空間站將作為科學研究和開發(fā)太空資源的手段,為人類提供一個長期在太空軌道上進行對地觀測和天文觀測的機會。

    在對地觀測方面,國際空間站比遙感衛(wèi)星要優(yōu)越。首先它是有人參與到遙感任務之中,因而當?shù)厍蛏习l(fā)生地震、海嘯或火山噴發(fā)等事件時,在站上的航天員可以及時調(diào)整遙感器的各種參數(shù),以獲得最佳觀測效果;當遙感器等儀器設備發(fā)生故障時,又可隨時維修到正常工作狀態(tài);它還可以通過航天飛機或飛船更換遙感儀器設備,使新技術(shù)及時得到應用而又節(jié)省經(jīng)費。用它對地球大氣質(zhì)量進行監(jiān)測,可長期預報氣候變化。在陸地資源開發(fā),海洋資源利用等方面,也都會從中受益。國際空間站在天文觀測上要比其他航天器優(yōu)越得多,是了解宇宙天體位置、分布、運動結(jié)構(gòu)、物理狀態(tài)、化學組成及其演變規(guī)律的重要手段。因為有人參于觀測,再加上空間站在太空的活動位置和多方向性,以及機動的觀察測定方法,因而可充分發(fā)揮儀器設備的作用。通過國際空間站,天文學家不僅能獲得宇宙射線,亞原子粒子等重要信息,了解宇宙奧秘,而且還能對影響地球環(huán)境的天文事件(如太陽耀斑、暗條爆發(fā)等)作出快速反應,及時保護地球,保護在太空飛行的航天器及其成員。

    國際空間站上的生命科學研究,可分為人體生命與重力生物學兩方面:人體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可直接促進航天醫(yī)學的發(fā)展,例如,通過多種參數(shù)來判斷重力對航天員身體的影響,可提高對人的大腦、神經(jīng)和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重力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的研究與應用有廣闊的前景,而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條件要比和平號空間站和航天飛機優(yōu)越得多,特別是在材料發(fā)展上可能起到一次革命性的進展。

    僅就太空微重力這一特殊因素來說,國際空間站就能給研究生命科學、生物技術(shù)、航天醫(yī)學、材料科學、流體物理、燃燒科學等提供比地球上好得多、甚至在地球無法提供的優(yōu)越條件,直接促進這些科學的進步。同時,國際空間站的建成和應用,也是向著建造太空工廠、太空發(fā)電站,進行太空旅游,建立永久性居住區(qū)(太空城堡),向太空其他星球移民等載人航天的遠期目標接近了一步。

    評價

    有很多對NASA持批評觀點的人認為國際空間站計劃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并且抑制了其他更有意義的計劃。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列舉,花費在國際空間站計劃上的上千億美元和近乎一代人的時間,可以用來實施無數(shù)的無人太空任務,或者將這些時間和金錢花在地球上的研究中,也要比國際空間站更有意義。

    空間站的支持者認為對于空間站的批評是目光短淺而且?guī)в衅垓_性的,支持者認為花費在載人空間探索上的巨額經(jīng)費同樣會給地球上的每個人帶來切實的好處。有評估指出,國際空間站計劃所開發(fā)的載人航天相關技術(shù)的商業(yè)應用,會間接帶動全球經(jīng)濟,其所帶來的收益是最初投資的七倍,也有一些相對保守的估計則認為此種收益只是最初投資的三倍。還有一些堅定的支持者認為,即便國際空間站在科學方面的意義為零,僅其發(fā)揮的推動國際合作的作用,也足以令這個計劃彪炳史冊。

    國際空間站業(yè)余無線電通訊計劃

    Amateur Radio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ARISS),國際空間站業(yè)余無線電通訊計劃,由美國業(yè)余無線電聯(lián)盟、國際業(yè)余衛(wèi)星公司、美國國家宇航局等共同組織和發(fā)起的一項活動,和太空微重力實驗計劃一樣,是美國國家宇航局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項目之一。這個計劃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利用業(yè)余無線電和國際空間站宇航員直接交流的興奮體驗。教師、家長和社會將看到業(yè)余無線電將如何激發(fā)青少年對科學、技術(shù)和知識的追求。

    和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對話是一種獨特的教育體驗,美國聯(lián)邦通訊委員會支持國際空間站業(yè)余無線電通訊計劃。借助業(yè)余無線技術(shù)的幫助,美國國家宇航局希望給世界范圍內(nèi)的青少年提供機會。國際業(yè)余衛(wèi)星公司的志愿者提供技術(shù)上操作,指導學校通訊計劃。美國業(yè)余無線電聯(lián)盟提供空間站業(yè)余無線電的信息,美國業(yè)余無線電聯(lián)盟和美國國家航天局總部編制和分配國際空間站業(yè)余電臺的課程計劃并向老師們提供資源,成百的業(yè)余無線電操作者,包括在約翰遜太空中心、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和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美國航天中心的業(yè)余無線電俱樂部的幕后工作,提供技術(shù)和知識的保障,使這項教育體驗成為可能。

    該計劃要求學生用英語提出關于太空、太空飛行、宇航員的太空生活等關的問題,宇航員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因此要求學生有較好的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同時對太空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該活動可以使學生體驗前沿高科技,學校也將被公布在美國國家宇航局、美國業(yè)余無線電聯(lián)盟以及其他一些國際網(wǎng)站,在世界范圍內(nèi)享有一定的榮譽知名度。太空宇航員回答中國學生的20個提問

    8月26日18:50—19:00之間,在南京三中,中國的20名學生將與國際空間站宇航員進行通話,這是中國中學生(含港澳臺地區(qū))第一次通過學校業(yè)余電臺與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實現(xiàn)直接通話。騰訊科技對此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

    太空宇航員回答中國學生提問

    以下為太空宇航員回答中國學生提問文字實錄。

    1.你能從空間站看到中國的長城嗎?

    I have not been able to see the Great Wall yet but I am looking for it and need to know where to look.

    我現(xiàn)在還沒看到長城,但是我正在尋找希望知道在哪兒可以看到。

    2. 在空間站工作是否會出汗?如果有,如何處理?

    Yes, we do sweat in space. And because there is no gravity we must use towels to wipe off the sweat.

    是的,在太空我們流汗。因為沒有重力所以我們必須用毛巾把汗擦去。

    3. 如果在空間站發(fā)生泄露,你們會采取怎樣的緊急措施?

    If we have an air leak we try to isolate which module is leaking and move closer to the “Soyuz”.

    如果我們有空氣泄漏我們會把泄漏的部分隔絕并且向Soyuz靠的更近。

    4. 你們怎樣處理空間站產(chǎn)生的垃圾?

    We put the waste in tanks and put those tanks onto the progress vehicle and release the progress vehicle. It burns up on the earth’s atmosphere as progress falls.

    我們把垃圾放在罐子里,再把這些罐子放在progress vehicle上,把progress vehicle釋放到太空中。當它落到地球大氣層上時,它會自動燃燒。

    5. 國際空間站里非常安靜嗎?

    No, it’s very noisy. All the fans and pumps mane so much that we need to wear ear plugs.

    沒有,國際空間站很吵。所有的風扇和水泵制造噪音以至于我們需要戴耳機。

    6. 您的家人怎樣看待您在空間站工作?

    Its really neat and they are very proud of me and they are happy that I can do this.

    我們一家人覺得這很酷。他們?yōu)槲腋械阶院?。他們?yōu)槲夷軌驈氖逻@項工作而感到很高興。

    7.在國際空間站里,植物會向什么方向生長?

    5 days ago I started growing some plant but have not seen them yet. I believe they will grow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ight.

    5天前我開始種植物。但是還沒有見到它們。我相信它們會隨著光的方向生長。

    8. 在空間站怎樣獲得氧氣供應?

    We get our oxygen from several places. First from tanks on the progress vehicle. Second, from tanks on the shuttle. Third, we make it through the progress of breaking down the water. Fourth, we burn oxygen candles that creates oxygen.

    我們從好幾個地方獲得氧氣:第一,從progress vehicle的罐子里獲得氧氣。第二,是從航天飛機上的罐子里獲得氧氣。第三,我們通過分解水的過程獲得氧氣。第四,我們?nèi)紵刂频难鯕庀灎T獲得氧氣。

    9. 您通過黑障區(qū)時是怎樣的感受?

    It does not feel any different. Just wait a while and you are in contact again.

    沒什么區(qū)別。等一會兒你就可以再次取得聯(lián)系。

    10. 空間站里有機器人嗎?

    Yes, we have the robotic arm from Canada.

    是的,我們擁有產(chǎn)于加拿大的機械手。

    11. 空間站每小時飛行多遠?

    17500 mph or 5 miles/seconds

    每小時17500英里或每秒鐘5英里。

    12. 您們?nèi)绾慰刂瓶臻g站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

    ISS simply falls around the earth.

    它逐漸下降,越來越靠近地球。

    13.如果您在空間站生病了會如何處理?

    Luckily we have Dr. Oleg on board who is very good doctor.

    幸運的是,我們艙內(nèi)有醫(yī)生Dr. Oleg,他是個非常好的醫(yī)生。

    14.如果和地面失去聯(lián)系,航天飛機能否自動回到地球?

    It is possible. If you have a very day to escape using the “Soyuz” vehicle to come back to earth.

    運氣不好的話會有可能與地面失去聯(lián)系。我們通過使用“Soyuz” vehicle來回到地球。

    15. 您在空間站親眼看到過太空垃圾嗎?

    I saw something nearby spinning around but was not sure what it was.

    我曾看見附近有東西在不停的旋轉(zhuǎn)。但是很小,不能確定是什么。

    16. 我們的地球看起來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We see lots of fires burning snow but it looks the same to me.

    我們看到有很多火在燃燒,也看到有云、雪和高山。但對我來說沒有什么不同。

    17. 空間站和地球的最遠距離有多遠?

    220n/miles

    220海里

    18.空間站里使用的是哪個時間?

    GMT

    格林威治時間

    19.在太空行走的感覺如何?

    Cool and beautiful and I really enjoy it.

    很酷,很美,我很享受太空行走。

    20. 從太空中看星星是什么樣的?

    The stars do not twinkle as much because there is no atmosphere, polluting. We can see them more clearly.

    星星不再像地球上看來那樣閃爍。因為沒有大氣層,沒有污染,所以顯得更清晰。

    為什么中國不能參與國際空間站?

    政治原因

    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遭到美國的反對,國際空間籌劃建設時美國反對邀請中國參與,所以中國沒有成為國際空間站的啟動方。后來隨著中國航天技術(shù)的發(fā)展尤其是載人航天領域的進步,以及經(jīng)濟條件的改善,國際空間站的參與方普遍支持中國更多的參與國際空間站,包括美國,但是由于中國參與更多的是作為出錢方,技術(shù)上參與受到很大限制,沒有主導權(quán)和決定權(quán),所以中國對此項提議不感興趣。

    經(jīng)濟原因

    經(jīng)濟原因。參與國際空間站基本都是發(fā)達國家,國際空間站的入門費很高,至少需要投入上億美元才能有機會參與,這對中國有限的航天經(jīng)費來說,性價比顯然過低,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去參與

    同名電影《國際空間站》

    影片資料

    更多外文名:space station

    國家/地區(qū): 加拿大 / 美國

    類型: 紀錄片

    片長:47 min

    對白語言: 英語

    發(fā)行公司: Golden Village

    導演: 托尼·梅耶斯

    主演: 湯姆·克魯斯 Michael J. Bloomfield Robert D. Cabana

    編劇 Writer:托尼·梅耶斯 Toni Myers ....(written by)

    上映日期: 2002年4月17日 美國

    劇情

    16個國家聯(lián)手建設了一座位于外太空的實驗室,用來學習如何長時期在無重狀態(tài)下生活。他們還有更大的野心,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人類可以定居火星。這個過程中充滿了挑戰(zhàn),有成功、也有挫折,這是一個關于人類希望可以擺脫地球生活限制的故事。

    在片中,湯姆·克魯斯擔任了旁白。全球有許多家大型影院購買了此片進行播放,可稱IMAX公司發(fā)行規(guī)模最大的電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