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果草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lín guǒ cǎo

    形態(tài)特征:

    草本,不分枝。莖基部匍匐,常常生出細(xì)長的不定根,上升部分長約16厘米,有明顯的條紋,密被柔毛。莖葉卵圓形,長6.5—9.5厘米,寬3—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小圓齒或鋸齒狀圓齒,薄紙質(zhì),上面淡紫色,散布糙伏毛,下面深紫帶綠色,沿中肋及各級脈上密被短柔毛,脈網(wǎng)在上面平坦且不明顯,下面明顯突出,葉柄長0.5—3厘米,下部莖葉葉柄最長,向上漸變短,扁平,向上具狹翅,密被短柔毛;苞葉與莖葉同形,但較小,毛被同莖葉,具短柄。輪傘花序6花,在莖頂密集成長3.8—5厘米近長圓柱狀的穗狀花序;花梗長約1毫米,密被短柔毛?;ㄝ喙軤铉娦危L6—7毫米,15脈,在上半部有明顯的脈網(wǎng),外面被短柔毛或近無毛,散布淡黃色小腺點(diǎn),齒5,被緣毛,不等長,組成較明顯的二唇形,上唇3齒,齒卵圓形,近等長或中齒稍長,下唇2齒,齒不等大,頂端互相靠合?;ü陂L約7.5毫米,稍伸出萼外,外被微柔毛,內(nèi)面無毛,冠筒纖細(xì),近等粗,至喉部微擴(kuò)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短小,先端2淺裂,裂片半圓形,下唇開展,大,3裂,裂片近圓形,中裂片較大,全緣,側(cè)裂片具緣毛。雄蕊4,近等長或前對較長,靠著上唇上升,微伸出,花絲絲狀,短小,插生在花冠喉部,花藥2室,室極叉開,匯合為一室?;ūP淺杯狀,具牛齒?;ㄖw細(xì),先端近相等2淺裂。小堅(jiān)果長圓狀倒卵圓形,頂端及腹面密被鱗片狀條狀物,背面光滑?;ㄆ?1月,果期12月。

    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廣東海南;生于山谷陰處、疏密林中。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模式標(biāo)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的爪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