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石
lián shí
  • 拼 音:lián shí
  • 注 音:ㄌㄧㄢˊ ㄕㄧˊ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1).相傳 漢 末 吳郡 陸績(jī) 為 郁林 太守,罷歸少行裝,舟輕難以渡海,因取巨石鎮(zhèn)之。至 吳 ,棄石于 婁門 之野。人稱其廉,號(hào)“郁林石”。石留民間,至 明 時(shí)猶存。 弘治 中巡按御史 樊祉 使人移置察院之側(cè),作亭覆之。命名為“廉石”。 清 康熙 間 陳鵬年 為 蘇州 太守,修葺郡學(xué),將石移至郡學(xué)內(nèi),為 蘇州 古跡之一。參見“ 鬱林石 ”。參閱 唐 無(wú)名氏《大唐傳載》、 明 侯甸 《西樵野記·郁林太守石》、 清 朱象賢 《聞見偶錄·廉石》。
    (2).比喻清廉的家風(fēng)。 清 錢謙益 《陳大綬父時(shí)霖加贈(zèng)中憲大夫太仆寺少卿制》:“環(huán)堵蕭然,坐客之寒氈未改;門庭寂若,傳家之廉石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