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yǔ)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yīng)(銅山西崩,洛鐘東應(yīng))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shuō)新語(yǔ)·文學(xué)》:“ 殷荊州 曾問(wèn) 遠(yuǎn)公 :‘《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 殷 曰:‘銅山西崩,靈鐘東應(yīng),便是《易》耶?’” 劉孝標(biāo) 注引《東方朔傳》:“ 孝武皇帝 時(shí), 未央宮 前殿鐘無(wú)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詔問(wèn)太史待詔 王朔 , 朔 言恐有兵氣。更問(wèn) 東方朔 , 朔 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yáng)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鳴?!兑住吩弧傍Q鶴在陰,其子和之?!本烈?。其應(yīng)在后五日內(nèi)?!尤?, 南郡 太守上書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焙笠浴般~山西崩,洛鐘東應(yīng)”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響。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此義易明,銅山西崩, 洛 鐘東應(yīng),不以遠(yuǎn)而阻也?!?梁?jiǎn)⒊?《新民說(shuō)》十六:“此中消息,殆如銅山西崩, 洛 鐘東應(yīng)。感召之機(jī),銖黍靡忒?!?唐弢 《側(cè)面》:“銅山西崩, 洛 鐘東應(yīng),一唱一和,互相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