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網一族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拒網一族是指對從不上網,包括從來不發(fā)電郵、不上網沖浪,也不在網上買東西,反對互聯網介入普通生活的這一類群體的概稱。但迫于需要,許多抵制者不得不加入上網一族。

  • 詳細解釋


     實例說明

    我哥哥基斯是典型的“拒網一族”,他是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名電信工人。他交游廣闊,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從不上網?,F年52歲的他從來不發(fā)電郵、不上網沖浪,也不在網上買東西。在食雜店排隊付賬的時候,他往往不等出門就交到了一兩個朋友,原因是沒有黑莓信息的干擾。想做什么事情,比如磨香腸餡料、搭建牛欄時,他也不從在網上得到指導,只去請教有經驗的鄰居。干完活暢飲啤酒的時候,他會專注地聽別人聊他們的健康問題,聽他們選擇了哪家銀行,買了什么新車。

    他說:“我喜歡跟人聊天。如今的人們呆在同一間屋子里,但卻光發(fā)郵件不聊天,這樣的情形我真是理解不了。”互聯網潮流讓我哥哥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老古董,他已經成了美國一個稀有物種——“拒網一族”的成員,該物種規(guī)??s減的速度非常迅速。

    2009年平安夜那天,我早上7點40分去了健身館。這里通常都是5點開門,因為這天是假期,開門時間延遲到8點。我們早到的4個人站在門廳里,聽著屋外寒風呼嘯。這個時候最適合來點節(jié)日期間的相互打趣了??墒?,有一個家伙掏出了他的黑莓手機,其他人也不約而同地照做了。整整20分鐘里,我們個個都忙著看郵件、發(fā)郵件,沒有跟別人說一句話。

    事實上,人們對于不上網的美國人知之甚少,許多情況都是出于臆測:他們住在鄉(xiāng)間,窮困潦倒,在反對互聯網上很可能有暴力傾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如今已經開展了一些針對不上網美國人的調查,發(fā)現即便上網只是舉手之勞,還是有人拒絕使用網絡。事實上,人們在大肆宣傳網絡對年輕人社會交往所起作用的時候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網絡對很多成年人的社交活動并沒有什么幫助。

    我哥哥到哪里都會隨身攜帶手機。那部手機是他在1997年買的,手機鈴聲不響了之后,他便一直將它設定在震動狀態(tài)。他住在丹佛的女兒馬琳·海利克說:“我從來都沒碰上過聯絡不到爸爸的情況。”與哥哥相濡以沫28年的妻子凱西說:“這家伙打手機的時間比我認識的任何人都要多。”不過,基斯對于手機的熱愛,迫使我們最小的弟弟希望他能夠改用電郵。我們的弟弟布倫特·海利克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生物學教授,他說:“只有在確信自己有至少半小時聊天時間的時候,我才選擇接聽基斯的來電。”

    現狀調查

    美國皮尤公司有關互聯網和美國生活項目的調查顯示,在過去10年的前5年當中,美國成年人中的網民比例,從原先的50%小幅增加到了59%。這個比例在后5年當中發(fā)生了迅猛增長,如今已有近80%的美國成年人使用互聯網。照這個速度發(fā)展下去,進入下一個10年期,不上網的美國人就該徹底絕跡了。

    但是,對網絡的過度依賴也可能使你的社交活動變得單一,原因在于身處網上的人們一般都會去尋找那些跟自己有共同愛好、朋友和經歷的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尚不明確的問題,那就是網絡交往是否要以減少現實的互動為代價。

    發(fā)展前景

    迫于需要,許多抵制者不得不加入上網一族,59歲的航海愛好者托馬斯·威爾金森三世就是其中之一。他一邊回憶,一邊搖著頭說,有一次航海歸來,伙伴們都迫不及待地跳上碼頭去接收電郵,當時他真想告訴他們:“我說,我們出海只不過三四個小時啊。”

    可是,他新近當選了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舞臺工作者工會的委員,大家都覺得他得換換腦子,給自己弄個電子郵箱了。而且,他一直都很喜歡收集各類紀念品,因此對在eBay上進行買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說:“我的東西都堆了好幾個倉庫了,網絡會是一個很好的處理渠道。”

    再來看我哥哥。最近一次與互聯網的不愉快經歷是,哥倫布騎士會取消了一次聚會,通知發(fā)布在其官方網站,我哥哥卻毫不知情。他正在抱怨怎么沒人打電話通知自己,卻忽然意識到,就連騎士會這個信奉老派天主教的組織都用上了互聯網。

    基斯后來說:“連哥倫布騎士會都上網了,接下來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