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yǔ)
亦作“姧盜”。亦作“奸盜”。1.指為非作歹、劫盜財(cái)物。《漢書(shū)·地理志下》:“ 沛 楚 之失,急疾顓己,地薄民貧,而 山陽(yáng) 好為姦盜?!?漢 王充 《論衡·幸偶》:“或姧盜大辟而不知,或罰贖小罪而發(fā)覺(jué)?!?戚 本《石頭記》第七三回總評(píng):“一篇姦盜邪淫文字,反以《四子書(shū)》、《五經(jīng)》、《公羊》、《穀梁》、 秦 漢 諸作起,以《太上感應(yīng)篇》結(jié),彼何心哉!”
(2).奸人盜賊?!逗鬂h書(shū)·韓棱傳》:“ 棱 發(fā)擿姦盜,郡中震慄。” 三國(guó) 魏 阮籍 《元父賦》:“南望 春申 ,東瞻 孟嘗 ,袤界 薛邑 ,境邊 山陽(yáng) ,逆旅行舍,姦盜所藏?!薄赌鲜贰ね鯗?zhǔn)之傳》:“威惠兼舉,姦盜屏跡,富商野次。”《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舟中大人,不必見(jiàn)疑。小子并非奸盜之流,乃樵夫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