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幽怨族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職場幽怨族,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抱怨是不起任何作用”,但人們還是忍不住邊上班邊碎碎念,成了職場中的“幽怨族”。不過,抱怨也是有技巧的,會不會抱怨成了職場上人際關系的重點。

  • 詳細解釋


     背景資料

    人在職場,抱怨者眾。智聯(lián)招聘曾發(fā)布過一個職場抱怨狀態(tài)特別調(diào)查報告,在參與調(diào)查的5000余人中,65.7%的職場人表示自己一天抱怨次數(shù)在 1~5次之間;其中,有五成職場男性認為自己一天的抱怨次數(shù)達到這個比例,而女性的這一比例達到七成。而在每天抱怨6~10次的選項上,男性的比例反而超過女性3.5個百分點。職場專家表示,從對比數(shù)據(jù)來看,男性的抱怨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少。達22.6%的人在抱怨“后院”問題,情感需求是主要心結;32%的人抱怨老板不能體諒員工,不是克扣工錢就是脾氣暴躁,剩下的就是同事之間勾心斗角永無止境的戰(zhàn)爭,以及他人八卦。把這類職場抱怨一族形象的稱為職場幽怨族。

    產(chǎn)生原因

    造成職場幽怨族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看不到公司或個人發(fā)展前景;

    2.得不到預期的晉級加薪;

    3.老板的承諾不能兌現(xiàn);

    4.對當前職業(yè)沒興趣;

    5.人際關系緊張;

    6.工作疲勞;

    7.工作壓力大;

    8.得不到信任等。

    類型

    幽怨族之怨同事

    周可可,男,27歲,IT公司銷售主管

    我非常不明白,為什么同樣的抱怨,我的話就像長了腳一樣,跑得不知道多快,而坐在我隔壁的陳東,那是出了名的愛碎碎念的男人,他卻越抱怨越得意!采購部人數(shù)不夠,我被借調(diào)過去幫忙三天,做慣了銷售的人怎么可能愿意打雜啊?我心里很煩躁,只是無意中和同組的職員說:“你們那個姓周的同事肯定又去偷懶了,這么多事情撂給我一個人做。”結果,三天后,我回到本部門,發(fā)現(xiàn)我的話傳得到處都是,他們說我,一個大男人就喜歡背后說小話,很“小人”!我氣死了。

    陳東也喜歡抱怨,開大會的時候,他舉出“鐵證”當面說別人的壞話:某員工申請換個硬盤,但填單上報了十四個工作日,都沒解決,致使該員工手頭工作被迫中斷。領導說,陳東提出的問題很好,要及時解決。

    生活建議:抱怨切記捕風捉影。收集好證據(jù)外,挑選正確的抱怨場合也很重要,本就是為公事,所以需要在公眾場合提出來,大家都在場時,你的抱怨才會被更多的人關注。若在私底下抱怨公事,不僅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容易得罪同事。

    幽怨族之怨老板

    職場幽怨族--怨老板小廖,男,35歲,技術主管

    來自大企業(yè)的技術主管小廖,被“獵”到一家民營制造企業(yè)擔任制造總監(jiān)。雖說職務和薪金都漲了一大截,但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家公司問題頗多:戰(zhàn)略不清晰、管理混亂、保險不健全、老板經(jīng)常變化思路等等,有一次,情急之下他對老板抱怨說:“你請我來是干事業(yè)的,不是來和你們變來變?nèi)サ摹?rdquo; 他的心急雖說是為了集體利益,但抱怨得很不是時候,有一次在洗手間,他正在和好朋友講電話,嗓門不知不覺地提高了:“這回簡直是掉進了火坑,居然還有這么落后的制度和管理……”突然,衛(wèi)生間的門開了,老板居然怒氣沖沖地走出來,把門摔得比雷響。下個月的例會上,老板當眾讓小廖很下不來臺。“我花重金請來的技術顧問,大概是來拆我的臺的,我這里廟小,容不下你。”眾目睽睽之下,小廖憋紅了臉,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生活建議:什么樣的老板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相處,不同企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劃是不同的。閉緊抱怨的嘴,少說多做。老板喜歡有能力的人,喜歡有實際績效的人。先打一些“小勝仗”,干出樣子來,再選擇合適的時機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注意事項

    不要見人就抱怨

    只對有辦法解決問題的人抱怨,是最重要的原則。向毫無裁定權的人抱怨,只有一個理由,就是為了發(fā)泄情緒。而這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厭煩。直接去找你可能見到的最有影響力的工作人員,然后心平氣和地與之討論。假使這個方案仍不管用,就將抱怨的強度提高,向更高層次的人抱怨。

    抱怨的方式很重要

    盡可能以贊美的話語做為抱怨的開端。這樣一方面能降低對方的敵意,同時更重要的是,你的贊美已經(jīng)事先為對方設定了一個遵循的標準。記住,聽你抱怨的人也許與你想抱怨的事情并不相關,甚至不知道情況為何,如果你一開始就大發(fā)雷霆只會激起對方敵對、自衛(wèi)的反應。

    控制你的情緒

    如果你怒氣沖沖地找上司表示你對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滿,很可能把他也給惹火了。所以即使感到不公、不滿、委屈,也應當盡量先使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說。也許你已積聚了許多不滿的情緒,但不能在此時一股腦兒地抖落出來,而應該就事論事地談問題。過于情緒化將無法清晰透徹地說明你的理由,而且還使得領導誤以為,你是對他本人而不是對他的安排不滿,如此你就應該另尋出路了。

    注意抱怨的場合

    美國的羅賓森教授曾說:“人有時會很自然地改變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當眾說他錯了,他會惱火,更加固執(zhí)己見,甚至會全心全意地去維護自己的看法。不是那種看法本身多么珍貴,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 抱怨時,要多利用非正式場合,少使用正式場合,盡量與上司和同事私下交談,避免公開提意見和表示不滿。這樣做不僅能給自己留有回旋余地,即使提出的意見出現(xiàn)失誤,也不會有損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還有利于維護上司的尊嚴,不至于使別人陷入被動和難堪。

    選擇好抱怨的時機

    抱怨同事當上司和同事正煩時,你去找他抱怨,豈不是給他煩中添煩、火上澆油嗎?即使你的抱怨很正當和合理,別人也會對你反感、排斥。讓同事聽見你抱怨領導其實并不好。如果失誤在上司,同事對此都不好表態(tài),怎能安慰你呢?如果是你自己造成的,他們也不忍心再說你的不是。眼看你與上司的關系陷入僵局,一些同事為了避嫌,反而會疏遠了你,使你變得孤立起來。更不好的是,那些別有居心的人可能把你的話,經(jīng)過添枝加葉后反映到上司那兒,加深了你與上司之間的裂痕。

    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當你對領導和同事抱怨后,最好還能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來弱化對方可能產(chǎn)生的不愉快。當然,通常你所考慮的方法,領導也往往考慮到了。因此,如果你不能提供一個即刻奏效的辦法,至少應提出一些對解決問題有參考價值的看法。這樣領導會真切地感受到你是在為他著想。

    對事不對人

    你可以抱怨,但你抱怨后,要讓領導和同事切實感到,你被所抱怨的事傷害了,而不是要攻擊或貶低對方。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講,別人通過一些事實證明自己錯了是件很尷尬的事情。讓上司在下屬面前承認自己錯了就更不容易,因此在抱怨后,你最好還能說些理解對方的話。切記,你抱怨的目的是幫助自己解決問題,而非讓別人對你形成敵意。

    別耽誤工作

    即使你受到了極大的委屈,也不可把這些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對的,等上司給自己一個“說法”。正常工作被打斷了,影響了工作的進度,其他同事對你產(chǎn)生不滿,更高一層的上司也會對你形成壞印象,而上司更有理由說你是如何不對了。這樣,你今后的處境更為不妙。

    解決措施

    一、閉緊愛抱怨的嘴。先從不要抱怨做起,抱怨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二、把抱怨化作建設性的意見。抱怨的人其實心中早已有了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解決方法,可能是不被重視或自身不夠主動,所以只能抱怨。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從老板的角度著想,并且以老板能夠接受的方式更主動地提出,老板應該是非常歡迎的。

    三、尋找自己的原因。對于人際關系緊張、工作疲勞、工作壓力大、得不到信任等原因引起的抱怨,可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工作方法上出了問題,溝通能力不夠好,有沒有找到緩解壓力的辦法,以及多注重自己的人緣。

    四、尋求更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對于像看不到公司和個人發(fā)展前景,對當前的工作沒有興趣這類原因引起的抱怨,可以另作考慮,尋求更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