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燒餅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燒餅,原意為蘭州出產的燒餅,后在網絡上被廣泛應用,意為“樓主SB”。

  • 詳細解釋


     蘭州燒餅

    原意

    蘭州出產的燒餅。

    據(jù)史書考證,燒餅是漢代班超時從西域傳來的?!独m(xù)漢書》有記載說:“靈帝好胡餅。”胡餅就是最早的燒餅,唐代就盛行了?!顿Y治通鑒·玄宗》記載:安史之亂,唐玄宗與楊貴妃出逃至咸陽集賢宮,無所裹腹,任宰相的楊國忠去市場買來了胡餅呈獻。當時長安做胡麻餅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輔興坊的店鋪。為此詩人白居易賦詩一首稱:“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于饑讒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說在咸陽買到餅象不象長安輔興坊的胡麻餅。胡麻餅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鹽面清油、堿面、糖等為原輔料,和面發(fā)酵,加酥入味,揪劑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爐烤制,因而白居易說“面脆油香”了。此做法與現(xiàn)代燒餅差不多。宋代陶谷的《清異錄》一書記載:“僖宗幸蜀之食,有宮人出方巾包面粉升許,會村人獻酒一提,偏用酒浸面,敷餅以進,嬪嬙泣奏曰:‘此消災餅。’乞強進半枚。”說的是880年8月,黃巢農民起義,兵逼長安,唐僖宗倉皇出逃,沒有吃的,宮女用宮中帶出的一點面粉,用村里人送的酒,一起和面,先在鍋內烙,后在爐內烘熟,拿給他吃,說這是消災的餅。僖宗勉強吃了半塊。這種先烙后烤的方法和現(xiàn)在相同。“消災餅”不用芝麻,大概就是現(xiàn)在的火燒了。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已有“燒餅做法”,與唐代的燒餅做法相差無幾。

    制作方法

    先用白面加少量小蘇打,用水和面成面團,取面團一塊,搓長條,揪小劑,成餃子皮狀,包上豆餡(一般豆餡重量要超過面團重量,如17.5克的皮,要包進37克豆餡),將口捏緊按扁成燒餅,燒餅四周沾些水粘上麻仁,麻仁要密而勻,然后放入烤箱,因高溫餡兒膨脹,從燒餅邊自然開裂一個小口,吐出豆餡。

    豆餡燒餅口感酥軟、香甜

    千層燒餅的做法:

    1,首先要用溫水和面,面要和的軟一些.你可以拿一雙筷子攪動干面粉,邊攪邊徐徐的加入水(這樣和成的面才能比較松軟),當攪得沒有干面的時候再用手揉成軟面團,面和好后放在溫暖處醒10分鐘。

    2,將醒后的面團揉好,再搟成長方形薄片,再在長方形薄片上刷油,后卷起成長條下成二或三個劑子,把每個劑子由兩頭擰擠起來,用手按扁,搟成圓型餅丕。

    3,平底鍋放油燒熱,后放入一餅丕(注意一定要用中火,慢慢烙制),待到一面鼓起后翻面刷油,再烙另一面,待兩面都刷油餅烙制金黃色時即可出鍋。

    4,鍋放油,依次烙制另外的餅丕。

    特點:酥脆好吃,層次分明

    網絡用意

    蘭州燒餅其拼音為(lán zhōu shāo bǐng)取其首字母就是LZSB

    LZSB中的LZ即為樓主,也就是發(fā)表主題帖的人

    SB則是中國的一句罵人的俚語(shǎ bī)的縮寫

    表示不贊同發(fā)貼人的觀點,或對發(fā)貼人的人品表示不滿,具有諷刺意義和對于樓主智商的鄙視,有一定不文明的傾向。適用于發(fā)表火星帖的人,也是表示對樓主的貼子或發(fā)貼屬于腦殘貼的極大不滿。

    蘭州燒餅雖然是一句罵人的話,但相比直接罵LZSB,還是相對比較委婉一點

    不過,此語句有另一個意思,因為LZ也可以引伸為老子(即發(fā)帖者本人),所以慎用。

    蘭州燒餅的定義

    無聊的帖子:比如“誰認識XXX”、“孫悟空強還是阿波羅強”諸如此類的話語,所以就會被人無視或無奈,于是就成了“燒餅”。

    這也是網上一種很有意思的調侃方式,如“LZ你的燒餅生意好不好”,還有更深一層的“LZ可充饑”(內涵不解釋)之類的,作為新新的詞語,被許多人用到。

    網絡起源

    出處:

    2008-5-20 05:23,一位網名叫“毒死度熊”的百度吧友在WOW(魔獸世界)貼吧發(fā)帖子問“LZSB”是什么意思,另一位百度吧友“lines”回復了四個字“蘭州燒餅”,成此典故,之后廣為流傳成為一個新生詞語。

    也有另一種說法,08年搜狗拼音輸入法進入廣大網民的世界,由于搜狗拼音的模塊問題,導致很多人在打“lzsb”這個個英文的時候沒仔細看就輸入了而造成了“蘭州燒餅”這一現(xiàn)象,后來大家錯的人多了,也就自然而然的了解了,也變相的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委婉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