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貧困線又叫貧困標準,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標準和解釋,總的說來:所謂“貧困線”是指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和社會發(fā)展階段的條件下,維持人們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費的物品和服務的最低費用。貧困線是一個國家為救助其社會成員收入難以維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者(也可稱低收入者)而制定的一定的救濟標準或界限。
11月29日,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扶貧標準。這一標準比2009年1196元的標準提高了92%,更多貧困人口將被納入國家扶貧范圍。
過去5年,全國貧困人口從6431萬減少到2688萬。據(jù)新華網(wǎng)消息,2300元的新扶貧標準意味著貧困人口增至1.28億人,占農村總人口13.4%,占全國總人口(港澳臺除外)的近1/10。
經過此次大幅上調,新的國家扶貧標準大致相當于每日1美元,是中國國家扶貧標準線與世界銀行的國際標準線的距離為史上最近。2008年世界銀行宣布,將國際極端貧困標準從每天生活費1美元提升至1.25美元。
扶貧新標準的出臺,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你需要被扶貧嗎?”一時成為新浪微博中的熱門話題,參與該話題的相關微博數(shù)超過40萬條。有網(wǎng)友指出,這是很好的政策應該支持,但關鍵要看是否真正落到實處,為百姓謀福,而不是炫耀取得的成就,因為貧富差距的增長比貧困標準快多了。
“此次扶貧標準的上調力度可謂史上最大,但因以往標準過低,很大程度上屬‘補課’性質。”中國社科院農村所貧困室主任吳國寶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表示,我國每年會根據(jù)物價指數(shù)對扶貧標準進行微調,但階段性調整缺乏制度化,像越南除了年度調整外,還有5年一次的階段性調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撰文認為,隨著工資、房價劇增,收入差距擴大和持續(xù)上漲的物價,這次提高雖然貧困人口數(shù)大躍進,紙面不好看,但不能讓上億民眾“被脫貧”。同時,他指出,我國區(qū)域差距太大,各地的生活標準調整要根據(jù)當?shù)鼐唧w情況靈活掌握。另外,調整當下的貧困縣標準也應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