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蒼子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shān cāng zǐ

    簡介

     

    山蒼子,為我國特有的香料植物資源之一, 我國山蒼子油年產(chǎn)量達2 000 余t, 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chǎn)國和出口國,,年出口量達3 500 t 左右, 產(chǎn)品遠銷美、日、英、法、德、瑞士、荷蘭等國,享譽國內(nèi)外。目前對其果皮當中所含的精油的開發(fā)利用比較廣泛。

    我國現(xiàn)有品種的山蒼子油其檸檬醛含量高達60%~ 80% , 最高可達90%,遠遠高于國外的其它品種。檸檬醛能合成紫羅蘭酮系列香料, 包括紫羅蘭酮、甲基紫羅蘭酮以及相應的醇、酯化合物。紫羅蘭酮系列香料具有宜人的紫羅蘭等香味,是調制高級香精的重要原料, 廣泛用于高檔化妝品、香皂等日用化工和食品生產(chǎn)中。因此,國內(nèi)外市場上對檸檬醛的需求量很大。而山蒼子主要分布于我國,是我國的特有資源,國外少有分布,因而長期以來,國外主要從我國進口山蒼子油,我國山蒼子精油的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且出口額也比較穩(wěn)定。

    山蒼子屬于樟科木姜子屬,其學名為 Litsea cubeba ,山蒼子的別名有山雞椒(浙江)、山蒼樹(廣東)、賽樟樹(福建)、香葉(湖南)、木姜子(廣西)。小喬木,高10米,胸徑15厘米;幼樹樹皮黃綠色,光滑,老樹灰褐色。小枝綠色,枝葉具芳香味。葉互生,紙質,通常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行,長4-11厘米,寬1.1-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面粉綠色,無毛?;ㄐ騿紊虼厣偣<氶L,長0.6-1厘米,有花4-6朵;花被裂片寬卵形;花絲中下部有柔毛。果近球形,徑約5毫米,成熟時黑色;果梗長2-4毫米,先端稍增粗?;ㄆ?-3月;果期7-8月。產(chǎn)于江蘇宜興、浙江、安徽南部及大別山區(qū)、江西(廬山海拔1,300米以下習見)、福建、臺灣(海拔1,300-2,100米)、廣東、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海拔2,400米以下)、西藏。

    山蒼子喜光或稍耐蔭,淺根性,常生與荒山、荒地、灌叢中或疏林內(nèi)、林緣及路邊。萌芽性強,用種子繁殖;種子休眠期長,發(fā)芽極為遲緩,播種后需50天左右才有個別萌發(fā),發(fā)芽持續(xù)時間很長,可達兩年之久。生長快,結實力強。木材材質中等,耐濕不蛀,易劈裂,可做小器具用材。花、葉、果肉可蒸提山蒼子油,油內(nèi)含檸檬醛約70%,檸檬醛可提制紫羅蘭酮,為優(yōu)良揮發(fā)性香精,用于食品、糖果、香皂、肥皂、化妝品等;種子含油率38.43%,供工業(yè)用;根、莖、葉、和果均可入藥,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果實中藥業(yè)稱為"畢澄茄",可治療血吸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