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它以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也被譽(yù)為人間天堂。風(fēng)景區(qū)以西湖為中心,分為湖濱區(qū)、湖心區(qū)、北山區(qū)、南山區(qū)和錢塘區(qū)五個地區(qū),總面積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瀲滟,雨天山空蒙。無論雨雪晴陰,無論早霞晚輝,都能變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tài)。湖區(qū)以蘇堤,白堤兩個景段的優(yōu)美風(fēng)光稱著。
杭州的西湖景區(qū)是立體和全方位,不論從哪個角度都能領(lǐng)略她的風(fēng)姿,素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畫里游”的美稱。1.杭州之美,美在西湖:
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來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景區(qū),是國務(wù)院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也是全國首批十大文明風(fēng)景旅游區(qū)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她三面云山,中涵碧水,山水輝映,面積約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
2.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詩如畫的湖光山色:
西湖四周,綠蔭環(huán)抱,山色蔥蘢,畫橋煙柳,云樹籠紗。逶迤群山之間,林泉秀美,溪澗幽深。100多處各具特色的公園景點中,有三秋桂子、六橋煙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以及“西湖新十景”等,將西湖連綴成了色彩斑斕的綢帶,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致,陰晴雨雪獨有風(fēng)韻。
3.西湖之美,美在湖山與人文的自然相融:
西湖不僅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且更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傳說,把自然、人文、歷史、藝術(shù)巧妙地融為一體。西湖四周,古跡遍布,文物薈萃,60多處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和20多座博物館(紀(jì)念館)熠熠生輝,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4.西湖之美,更美在人們對她的呵護(hù)及對其歷史文脈的傳承:
為使西湖這顆天堂明珠更加絢麗多姿、璀璨奪目,自2002年起,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開始實施西湖綜合保護(hù)工程。重建、修復(fù)歷史文化景點150多個,環(huán)湖公園景點和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西湖“一湖兩塔三島三堤”的全景重返人間,“東熱南旺西幽北雅中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向中外游客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互動,堅守與開放兼容的盛世西湖的動人容面。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秀美的西子正展現(xiàn)出她婀娜的芳姿迎接來自五湖的朋友,來自四海的嘉賓。
一、西湖的優(yōu)美傳說及地質(zhì)成因:
1.優(yōu)美的傳說:
關(guān)于杭州,關(guān)于西湖,歷來就有很多很美好的傳說。這其中最優(yōu)美動人的當(dāng)屬于“白蛇傳”,以致于長久以來,雷峰塔與斷橋,一直都是游人們最為詩意的去處。但其實關(guān)于西湖的來歷,也有個廣為人知的傳說。
據(jù)說遠(yuǎn)古時期,天河?xùn)|邊石窯里住著一條玉龍,天河西邊樹林中住著一只金鳳,它們有一次在銀河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璞玉,于是一起琢磨璞玉,多年后,璞玉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明珠的光芒照到哪里,哪里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
這個消息后來傳到了天宮,貪心的王母娘娘為了得到這顆寶珠,派下天兵把明珠偷走。玉龍和金鳳得知后,趕往天宮向王母索取,王母誓死護(hù)珠,爭奪中,明珠由天宮滾落到人間。這顆明珠一落地,立刻變成晶瑩碧綠的西湖。
2.地質(zhì)成因:
西湖古稱武林水、錢塘湖,又名西子湖,西湖原本為海灣,因江潮挾帶泥沙長期堆積,日積月累,使海灣與大海隔絕,形成瀉湖,又經(jīng)歷代不斷疏浚建設(shè),最終成為半封閉之淺水風(fēng)景湖泊。西湖形態(tài)為近于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qū);湖中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島。子湖區(qū)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形成各湖區(qū)水質(zhì)差異的特點。大部分徑流補(bǔ)給先進(jìn)入西側(cè)3個子湖區(qū),再進(jìn)入外西湖。湖水總面積6.145平方公里。總?cè)莘e0.1247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235米。
3.人為因素:
西湖從形成迄,也就是兩千年的歷史。然而在西湖兩千多年的歷史里,有三個人物起到了關(guān)鍵的作用。
公元822年,年過半百的白居易來到美麗的杭州任刺史,官場失意的他在看到西湖山水時,精神為之一振。到杭州的當(dāng)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寫了《杭州刺史謝上表》,從此開始了偉大詩人與美麗山河的千古絕戀。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績多不勝數(shù),但其中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筑西湖湖堤。他首先疏通的是李沁四十年前開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筑建白堤。
蘇東坡。在杭期間,他賑災(zāi)安民、治理河道。公元1090年,他親自為西湖請命,上書宋哲宗,寫下歷史性的文件《乞開杭州西湖狀》,那著名的斷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便出于此。這之后,一場前所未有的西湖整治行動開始了。從夏到秋,蘇東坡發(fā)動全城募捐,動用了20萬民工,用淤泥葑草,便筑就了今天的這道舉世聞名的——蘇堤。 蘇東坡在杭期間,筑堤一條,吟詩千首,從這時起,才真正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風(fēng)景勝地。
1508年3月,元朝賢太守楊孟瑛動用民夫八千,歷時152天,拆毀田畝3481畝,恢復(fù)西湖舊觀。所挖的葑泥,一部分給鄉(xiāng)黨先賢蘇東坡的蘇堤,將其填高了二丈,拓寬了五丈三尺,兩岸遍植楊柳,蘇堤重新恢復(fù)了“六橋煙柳”的固有景色。另一部分淤泥,便另筑一堤,與蘇堤并駕齊驅(qū),從棲霞嶺起,繞丁家山直至南山,杭人感激郡守對西湖山水百姓的一片厚愛,遂呼之為“楊公堤”。
西湖,從一個大海灣,再一個瀉湖,再到一個風(fēng)景湖泊,我們的祖先臨湖而居,生生不息??梢哉f西湖的歷史,就是一部保護(hù)與治理的歷史。這其中貫穿了中國傳統(tǒng)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體現(xiàn)了西湖歷史文化的延續(xù)性。
二、西湖景點的歷史演變情況:
1.西湖文化名字由來:
杭州西湖的名稱,最早據(jù)東漢班固《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記載:“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處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一般認(rèn)為,武林山即今靈隱、天竺一帶群山的總稱,而發(fā)源于這一帶的南澗,北澗等山澗匯合為金沙澗,東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見于記載的西湖的名字。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記載:“縣南江側(cè),有明圣湖,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此時衍生出西湖較早的另外兩個古稱:明圣湖和金牛湖。
出現(xiàn)“西”湖之稱,是由于早前的錢塘縣城,隋以后從位處西湖之西,遷建到西湖之東,也就是原來在城東的錢塘湖,現(xiàn)在位于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這和全國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樣的。至遲在唐代,“西湖”這個稱呼已經(jīng)被頻繁使用,同樣是白居易詩文,就經(jīng)常用“西湖”一詞,如其詩題有《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西湖別》等等。
北宋詩人蘇軾(東坡)在他的名篇《飲湖上初晴后雨》詩中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絕唱后,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
除上文提及的名稱外,西湖尚有眾多別名,如:龍川、錢源、石函湖、放生池、上湖、高士湖、明月湖、美人湖等等。每個別名,各有來歷。
2.歷朝的景點變化:
自從南宋的遷都,給西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出現(xiàn)了名傳千載的“西湖十景”。它們是:蘇堤春曉、柳浪聞鶯、花港觀魚、曲院風(fēng)荷、南屏晚鐘、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雙峰插云。
元人效仿宋代設(shè):六橋煙柳、九里云松、靈石樵歌、孤山霽雪、北關(guān)夜市、葛嶺朝暾、浙江秋濤、冷泉猿嘯、兩峰白云、西湖夜月”的“元十景”。
清初期添設(shè):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歸鶴、魚沼秋蓉、蓮池松舍、寶石鳳亭、亭灣騎射、蕉石鳴琴、玉泉魚躍、鳳嶺松濤、湖心平眺、吳山大觀、天竺香市、云棲梵徑、韜光觀海、西溪探梅的“清十八景”。
清乾隆年間命名了“西湖二十四景”,它們是:湖山春社、寶石鳳亭、玉帶晴虹、吳山大觀、梅林歸鶴、湖心平眺、蕉石鳴琴、玉泉魚躍、鳳嶺松濤、天竺香市、韜光觀海、云棲梵徑、西溪探梅、小有天園、漪園湖亭、留余山居、篁嶺卷阿、吟香別業(yè)、瑞石古洞、黃龍積翠、香臺普觀、澄觀臺、六和塔、述古堂。
直到現(xiàn)代的“新西湖十景”之后,又由2007年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評選出“西湖新十景”。
三、標(biāo)準(zhǔn)的西湖三十景
西湖的美既在于湖,也在于山。群山峻嶺環(huán)繞著美麗的西湖:西南有龍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煙霞嶺,大慈山、臨石山、南屏山、鳳凰山、吳山等,總稱南山;北面有靈隱山、北高峰、仙姑山、棲霞嶺、寶石山等,總稱北山;它們像眾星捧月一樣,捧著西湖這顆江南明珠。山體的高度雖然不超過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遙相對峙,高插云霄。
1. 南宋時期的“西湖十景”,基本圍繞著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蘇堤春曉、曲苑風(fēng)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云、南屏晚鐘、三潭印月。
這十景各擅其長,組合在一起代表了古代西湖景觀的精華,主要分布在西湖內(nèi)湖地區(qū)和湖區(qū)中心。老十景或可稱謂為內(nèi)環(huán)景色。
2.“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jīng)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并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fù)斟酌后確定的,它們是:
云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
吳山天風(fēng)、阮墩環(huán)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寶石流霞。
這十景基本分布在靠近西湖的周圍群山之中,以山景為主,景點面積較廣,視野開闊。僅阮墩環(huán)碧是西湖中的小島景色。新十景或可稱謂為中環(huán)景色。
3.2007年杭州人民和各地群眾又評選出了“西湖新十景”:
靈隱禪蹤、 六和聽濤、岳墓棲霞、 湖濱晴雨、 錢祠表忠,
萬松書緣、楊堤景行、 三臺云水、 梅塢春早、 北街夢尋.
這十景主要分布在距離西湖較遠(yuǎn)的群山峻嶺之中,山因水清,水因山綠山水相映輝。湖濱晴雨、北街夢尋靠近西湖岸堤。西湖新十景或可稱謂為外環(huán)景色。其它景點還有“保俶挺秀、長橋舊月、古塔多情、湖濱綠廊、花圃爛漫、金沙風(fēng)情、九里云松、梅塢茶景、西山薈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國、中山遺址、靈隱佛國、岳王墓廟”等,具體稱謂有待商榷。
西湖不僅山水秀美,林壑幽深,更有大量的文物古跡,以及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傳說。景物、人文、歷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她特有神韻的景觀現(xiàn)象。“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蘇堤兩邊水波瀲滟,游船點點。遠(yuǎn)處是天色空蒙,青山滴翠,雜樹升煙。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心醉神馳。西湖的美景不僅是春天繁花絢爛,更有夏日里蓮碧接天,秋夜中月印三潭,冬雪后疏影橫梅。還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xì)雨迷蒙中的樓臺。即便是同一景色也節(jié)氣的變化具有不同的特色。一年有四季,一季有六節(jié),六節(jié)上中下,七十二變化。無論你何時來到這里,都會領(lǐng)略到她不同的風(fēng)韻。
四、西湖三十景具體介紹
(一):西湖十景:
1、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gòu)筑而成。后人為了紀(jì)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
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蘇堤的特點是一柳三桃,飛柳熏風(fēng),柳綠桃紅。
南鄉(xiāng)子·蘇堤春曉
--揚眉
三月好陽光,春意蘇堤細(xì)柳黃,
紅映桃花垂發(fā)鬢,留香、來鑒西子瀲滟光。
漫步六橋長,沐浴熏風(fēng)淡淡涼,
遙望南屏托寶塔,佛祥、照我心中日月長。
2.曲苑風(fēng)荷:
曲苑風(fēng)荷景色,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曲苑”原是南宋朝廷開設(shè)的釀酒作坊,位于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dāng)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yǎng)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fēng)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臺蓮、灑金蓮、并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shè)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宜。
南鄉(xiāng)子·曲苑風(fēng)荷
--揚眉
一鑒寶鏡明,九曲回橋嵌玉瓶,
落葉松生新綠葉,婷婷,曲苑風(fēng)荷舞太平。
大宋有遺風(fēng),水榭樓臺戀晚情,
元月曾經(jīng)千頃淚,叮嚀,好水還需少保情。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qū)位于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這里泛舟夜湖,舟中賞月。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位于景區(qū)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是觀賞月色的品茗香茶的好地方。
南鄉(xiāng)子·平湖秋月
--揚眉
十月桂花稠,一水凝香數(shù)綠洲,
幾度南屏鐘送晚,輕悠,秋月平湖錦帶舟。
獨自莫憑樓,遙望家鄉(xiāng)淚眼流,
那水那山尤是好,鄉(xiāng)愁,何日重瞥倩女眸。
4、斷橋殘雪:
斷橋,位于白堤東端。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lǐng)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
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這時候,站在寶石山向斷橋方向望去,低矮的橋面在漫天的瑞雪里似乎已經(jīng)斷掉,景韻非常幽深。
南鄉(xiāng)子·斷橋殘雪
--揚眉
葛嶺不遮寒,風(fēng)朔西子五水灣,
灑下飛瓊千萬朵,闌珊,天地?zé)o瑕裹素絹。
橋斷雪殘煙,油傘飄忽錦帶巒,
是那素珍千萬里,尋仙,就在橋頭望眼穿。
5、柳浪聞鶯:
在錢王祠一帶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diào),在沿湖長達(dá)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
南鄉(xiāng)子·柳浪聞鶯
--揚眉
柳浪早聞鶯,湖水輕柔旭日平,
綠發(fā)橫斜堤岸上,輕盈,洗去依稀夢五更。
浩瀚古祠風(fēng),遺惠錢塘百業(yè)興,
鐫刻青石銘后世,叮嚀,國泰民安是摯情。
6、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于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后來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于碑陰,有詩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qū)。
南鄉(xiāng)子·花港觀魚
--揚眉
煙鎖映波橋,霧漫雙堤水榭牢,
西里湖邊三月柳,垂絳,一樹櫻花分外嬌。
魚水樂逍遙,鐘晚南屏水上高,
三注心香燃暮鼓,輕敲,了斷塵緣入六潮。
7、雷峰夕照:
為南屏雷峰,位于凈慈寺前,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山巔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山上種埴了大量香樟、楓香、榆樹等觀賞樹木,夕照林濤,景色依然富麗。
南鄉(xiāng)子·雷峰夕照
--揚眉
日落北禪蹤,印月書緣萬嶺松,
天地霞光夕照里,雷峰,寶塔巍峨細(xì)柳中。
疾苦世間情,來此都能了化清,
普渡慈航留影月,心明,一注高香萬古擎。
8、雙峰插云:
天目山東走,其余脈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與北高峰古時均為僧人所占,山巔建佛塔,遙相對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云,時隱時顯,遠(yuǎn)望氣勢非同一般。
南鄉(xiāng)子·雙峰插云
--揚眉
筆墨墨江南,天目張開兩臂寬,
攬起西湖悠綠水,千年,歌舞升平世代歡。
湖水起輕煙,送上云霞玉帶纏,
暮鼓晨鐘靈隱寺,鐘傳,下界黎民百姓安。
9、南屏晚鐘:
南屏山,綿延橫陳于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dá)千余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后周顯得元年,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來成為與靈隱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佛寺群落,晨鐘暮鼓。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guī)r構(gòu)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峰巖壁立若屏障,每當(dāng)佛寺晚鐘敲響,鐘聲振蕩頻率傳到山上,巖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遽增大后形成共振。巖石、洞穴便隨之產(chǎn)生音箱效應(yīng),增強(qiáng)了共鳴。同時,鐘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直達(dá)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巖構(gòu)成的葛嶺、回音迭起。
南鄉(xiāng)子·南屏晚鐘
--揚眉
曉月映杭城,桂木香馨撞晚鐘,
湖水清幽殘照里,心聲,跌蕩千窟葛嶺鳴。
無限好風(fēng)情,佛國江南萬寺宗,
了卻繁雜榮辱事,聽風(fēng),絮絮禪音澗谷凝。
10、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全島連水面在內(nèi)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huán)形堤埂。如一個特大的“田”字。明萬歷年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筑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后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筑曲橋,堂軒,沿內(nèi)湖環(huán)植木芙蓉,復(fù)經(jīng)清光緒間退休將領(lǐng)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fēng)貌。
南鄉(xiāng)子.三潭印月
-揚眉
明月照三潭,石塔升暉倩影珊,
畫坊猶歌秋水上,人歡,不解良宵醉夢寒。
田字寫心田,九曲回橋了遠(yuǎn)山,
寶塔光輝來照耀,心恬,漫步瀛洲嗅玉蘭。
(二)、新西湖十景
1、云棲竹徑: 是市區(qū)五云山西一處森林茂密的山塢,相傳五云山上時有五色瑞云盤旋,并在此棲留,故名。進(jìn)入山塢,有一條卵石小路,夾路翠竹搖空,篁間鳥雀啁啾,溪澗鳴琴,觸目成趣。有清溪順流而下,彎彎曲曲,與竹徑時分時合,若接若離。
2、滿隴桂雨
在南山滿覺隴一帶,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滿覺隴兩山夾峙,林木蔥蘢,地下水源源豐富,環(huán)境宜于桂花生長。這里香桂遍植,每年中秋前后,幾番金風(fēng)涼雨,秋陽復(fù)出之時,滿樹的桂花競相開放,流芳十里,沁透肺腑。
3、虎跑夢泉
位于大慈山下,始于佛教神話傳說,虎跑泉是地下水流經(jīng)巖石的解理的裂隙泉。它從石英砂巖中滲透、出露。水質(zhì)純凈,總礦化度低,氡的含量高,是一種適于飲用,具有保健功用的優(yōu)質(zhì)天然飲用礦泉水。與龍井茶葉并稱“西湖雙絕”。
4、龍井問茶:
龍井,位于西湖西南的風(fēng)篁嶺山。五代此地建有龍井寺,相傳龍井與海相通,因海中有龍,故名。且龍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攪動時,水面會出現(xiàn)一條分水線,仿佛游絲擺動,然后慢慢消失。龍井泉水清澈甘洌,龍井茶更負(fù)盛名。龍井水泡龍井茶更是奇妙雙絕。
5、九溪煙樹:
九溪,位于西湖西邊群山中的雞冠垅下。北接龍井,南貫錢塘江。源發(fā)翁家山楊梅嶺下,途匯清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棲、清頭和方家九溪,曲折隱忽,流入錢江。
十八澗系指細(xì)流之多,流泉淙淙。九溪與十八澗在八覺山下的溪中溪餐館前匯合。一路重巒疊嶂,茶園散處,峰回路轉(zhuǎn),流水淳淳,山鳥嚶嚶。晴天秀色可餐,陰天煙云飄渺。
6、吳山天風(fēng):
吳山是西湖南山延伸進(jìn)入杭州城區(qū)的尾部,吳雖山不高,但由于插入市區(qū)其東、北、西北多俯臨街市巷陌,南面可遠(yuǎn)眺錢塘江及兩岸平疇,上吳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盡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
7、阮墩環(huán)碧:
阮公墩是清嘉慶五年撫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后,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島的,故后人稱之為阮公墩。阮公墩成島后,雜木蔥蘢,蔓草萋萋,天真未鑿。
島上矮籬圍出莊園,園內(nèi)茅屋竹閣,有環(huán)碧小筑、云水居等,輕盈靈巧。庭前屋后,島邊近水處,別設(shè)憶蕓亭,取追想阮蕓臺治湖堆島、留績西湖之意。
8、黃龍吐翠:
西湖北山棲霞嶺北麓,茂林修竹深處,隱藏著頗具道教洞天福地氣象的黃龍洞古跡。山,以渾重的黃砂石塊依照山勢、地形的起伏抑揚而砌筑。竹徑通幽,匯林成海。
9、玉皇飛云:
玉皇山介于西湖與錢塘江之間,凌空突兀,襯以藍(lán)天白云,更顯得山姿雄峻巍峨。每當(dāng)風(fēng)起云涌之時,佇立山巔登云閣上,耳畔但聞習(xí)習(xí)之聲,時有云霧撲面而來,飛渡而去。
10、寶石流霞:
西湖三面云中,葛嶺、寶石山自成一體,景色奇特。它們的山體均由侏羅系凝灰?guī)r構(gòu)成,其中最多見的是熔結(jié)凝灰?guī)r。這里的山巖呈赭紅色,巖體中有許多閃閃發(fā)亮的紅色小石子,每當(dāng)陽光映照,滿山流韋紛披,尤其是朝陽或落日紅 光灑沐之時,分外耀目, 仿佛數(shù)不清的寶石在斷斷生輝。
(三):西湖新十景:
1.靈隱禪蹤:
杭州素有東南佛國之稱,靈隱寺創(chuàng)建于東晉咸和元年,是為杭州禪寺的最早蹤跡。靈隱寺前有飛來峰,崖壁精雕五代、宋、元石刻造像,蔚為大觀。又有冷泉之水,時而清流潺潺,時而湍急奔流。靈隱周邊,更有上天竺、蓮花峰等名山,佛音莊嚴(yán),禪意隱現(xiàn)。
2.六和聽濤:
六和塔原有塔院開化寺,其中有一楹聯(lián)寫道:“燈傳慧業(yè)三摩地,鼓應(yīng)潮聲八月天”。意思是承接佛法需要專心致志。
聽濤似乎比觀潮更需專一用心,在六和塔上,聽濤更能易啟發(fā)遐思,心領(lǐng)神會,從而在對濤聲的品味之中,體會到萬千意象。至于秋高氣爽季節(jié),登塔聽濤更生滄海觀日之意,那份并吞八荒之豪情,
3.岳墓棲霞:
“莫須有”三字,鑄成中國史上的千古奇冤。然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北山棲霞嶺上,每當(dāng)仲春時節(jié),山花爛漫;入秋以后,紅楓似火,望之如霞,久留不去。岳飛忠骨葬于棲霞嶺下,多少年來,杭州人民感念他的精忠偉烈。岳飛墓廟這一人文景觀是秀美西湖的靈魂。
4.湖濱晴雨:
湖濱位于西湖和城市的接壤之地,不但可以一覽西湖的三面云山,更是品鑒陰晴雨霧的好地方。西湖風(fēng)景最宜慢慢細(xì)品,尤其是多雨時節(jié),漫步湖濱,但見煙雨蒙蒙,水天一色,西子湖如美人風(fēng)鬟霧鬢,若隱若現(xiàn),有一種特別迷人的“朦朧美”。
5.錢祠表忠:
錢王祠倚城面湖,中有“功德崇坊”之景。
祠內(nèi)有蘇軾撰書的《表忠觀碑記》,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名碑。碑記敘了吳越國三代錢王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五代時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節(jié),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終納土歸宋的事跡。寫出了杭州百姓對于錢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現(xiàn)出西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6.萬松書緣:
萬松書院初創(chuàng)于明代弘治年間,取白居易“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詩意,明清以來,萬松書院成為浙江的最高學(xué)府,同時也是杭州規(guī)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書院。王守仁、齊召南、秦瀛、袁枚……這些當(dāng)年著名的思想家、學(xué)者和才子,由此同西湖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尚有有梁山伯和祝英臺結(jié)伴就讀萬松嶺上的傳說,萬松書院也被稱作“梁祝書院”。
7.楊堤景行:
“景行”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典出《詩經(jīng)·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德行使人敬慕,值得仿效。楊公堤近有三賢祠,所以橋名題作“景行”。表達(dá)了今人對于先賢楊孟瑛浚湖筑堤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點出了楊公堤景致的特點,人行景移,移步換景,好山好水,目不暇接。
8.三臺云水:
云自無心水自閑,三臺景區(qū)兼有江南山地和水鄉(xiāng)之勝,不僅山色蒼翠,映照長空,也多港灣溪潭,碧水清流。而山環(huán)水繞之間,更多人文景觀,其中最具分量的景點是于謙墓(祠)。“云水”一詞點出這里景觀的多樣性和立體化,在此也借用了宋代范仲淹《嚴(yán)先生祠堂記》中的名句:“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fēng),山高水長”,以頌揚明代民族英雄于謙的熱血千秋,清白一生。
9.梅塢春早:
梅家塢盛產(chǎn)茶葉,為西湖龍井中的珍品。“春”在梅塢便是茶香之意。春茶四摘,又以最早的“明前茶”最為名貴,每當(dāng)清明時節(jié),云霧繚繞的山坡上,采茶女的身影隱現(xiàn)在碧綠如茵的茶園之間,鳥鳴茶歌,婉轉(zhuǎn)相應(yīng),為秀美山水平添了一份靈氣,也是春天西湖的獨特美景。
10.北街夢尋:
風(fēng)光綺麗、蜿蜒漫長的北山街,是人們晨昏之時迤邐而行的最愛。半數(shù)以上的近代中西式著名建筑薈萃這條街上,而在綠蔭之下,庭院之間,又蘊涵著許許多多的理想與情懷,光榮與夢想,讓人尋尋覓覓。
五、西湖周邊閑散景色
1:西湖十五景點:
包括“一街、二館、三園、四墓、五景”一十五個西湖景點。
一街:
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qū) 。
在西湖北岸,棲霞嶺,葛嶺,寶石山的山麓之間。西起魏店東到望湖樓這一段路程中,薈翠著中國近代產(chǎn)業(yè)革命運動中,新興產(chǎn)業(yè)者的大部分的居住樓墅,中西結(jié)合,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
二館:
1.中國茶葉博物館是茶文化專題博物館: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龍井路旁雙峰村。是國家旅游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興建的國家級專業(yè)博物館。
2.蘇東坡紀(jì)念館:
位于杭州西湖蘇堤南端的映波橋旁,毗鄰雷峰塔、凈寺、花港觀魚,館區(qū)由主樓展廳、碑廊、百坡亭、酹月軒等組成。紀(jì)念館主建筑為一幢翹角飛檐的二層仿清樓閣式建筑。
三園:
1.云棲景區(qū):
走進(jìn)云棲,就被兩旁密密層層、節(jié)節(jié)向上、清逸挺拔的無數(shù)修竹包圍,置身于竹海碧波之中,頓生一種“涼、綠、清、靜”的感覺,以“綠”、“幽”、“雅”為特色,集接待、休閑、觀光于一體的高品位風(fēng)景點。
2.仁壽山公園:
仁壽山公園位于杭州植物園東南側(cè),公園突出原始、自然、野趣的主題。
3.龍泓澗景區(qū):
龍泓澗,是西湖南山三大溪之一,更是給西湖提供天然補(bǔ)給水源的四條溪流之一.景區(qū)內(nèi)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座新恢復(fù)的仿古橋——飲馬橋和玉鉤橋。飲馬橋扼三路(金沙、玉澗、君子)清澈之水匯聚而流出茅家埠再注入西湖。
四墓:
1.龔隹育墓:
位于六和塔畔牌樓里,是西湖風(fēng)景區(qū)乃至杭州不可多得的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士大夫墓葬實跡,墓前方的華表、牌坊、碑亭、石羊、石馬、石虎、石翁仲均保存完好,是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2.蘇小小墓:
蘇小小,南齊時錢塘名伎,才貌出眾,身世和愛情故事凄婉動人,其詩作“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 膾炙人口。傳說死后葬于西泠橋畔。“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泠”,傳為湖山佳話。墓亭共有12副柱聯(lián),分別邀請12位全國著名書法家書寫,是西湖風(fēng)景區(qū)中柱聯(lián)最多的一座亭子。
3.武松墓;
武松墓位于北山街西泠橋畔,蘇小小墓西邊50米左右,面對的是秀麗的西湖。武松墓牌坊兩邊的石柱上刻著的一副楹聯(lián)“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英公”,杭州的這些古跡從某種意義上講,表達(dá)了人們對英雄人物的一種情感寄托。
4.陳夔龍墓:
位于右臺山麓 ,位于俞樾墓南側(cè),
陳夔龍(1857—1948),字筱石,號庸庵,貴州貴陽人,清光緒進(jìn)士。歷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等職。
五景:
1.朱家里:
位于梅家塢老村梅靈路以東。依托“十里梅塢”的獨特自然環(huán)境,成為梅家塢茶文化村的又一旅游新亮點。
2.魏廬:
魏廬位于花港觀魚公園西側(cè),南臨著名的牡丹亭, 整座魏廬的最高處是木結(jié)構(gòu)瓦頂?shù)陌私侵亻堋o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個八角重檐的頂,都只能看到一部分。這種頂在園林建筑中被稱為“攢尖頂”。自亭前往北,一眼望去青山蔥翠,碧水悠悠,是一處望盡西湖勝景的絕佳之地。體現(xiàn)建筑與植物、山水的和諧共生的意境。
3.玉岑詩社:
從三臺山路來到浴鵠灣西側(cè)的武狀元坊,沿著對面上山小道便可到達(dá)玉岑山。三層八角攢尖頂?shù)拈w樓,是詩社的主體建筑。它是根據(jù)明代文人祝時泰、沈士輩在此結(jié)玉岑詩社的典故而恢復(fù)的。其建筑設(shè)計以突出原詩社的時代特征為要求,在外觀及結(jié)構(gòu)上形神兼?zhèn)?,展現(xiàn)了詩社的古風(fēng)余韻。
4.留余山居:
留余山居原位于南高峰北麓,為清代著名的園林景觀。乾隆帝到此游覽,賜題“留馀山居”四字為額,此名流傳至今。山居旁另建有江亭、聽泉亭。2004年,在原址附近按古籍記載的留余山居布局復(fù)建該景觀,沿用留余山居舊名。同時溝通水系,堆疊假山,重新添置楹聯(lián)匾額,營造舊時景觀。
5.三臺閣:
位于風(fēng)光旖旎的三臺山頂,為游客登高望遠(yuǎn)的好去處。臨閣遠(yuǎn)眺,山巒疊翠,碧湖如鏡,湖西全景可盡收眼底。有上山游步道,該游步道還將與龍泓澗中的中國茶葉博物館、外雞籠龍井茶村及南高峰等景點相連,成為湖西景區(qū)“登山兼可看湖,游湖又可賞山”的一處游覽空間節(jié)點。
2:西湖三十六景區(qū)
1.禮耕堂:
系晚清建筑,位于梅家塢村。“禮耕堂”三字由張照書寫,字形方正,筆力雄渾。張照曾于“康乾盛世”時三朝為官,系大書法家。現(xiàn)岳陽樓內(nèi)的一幅《岳陽樓記》就出自他的手筆。
2.郎當(dāng)嶺(入口):
又名瑯珰嶺,古名捫壁嶺。原指天竺山東,龍井村西,梅家塢村東北的山嶺?,F(xiàn)在習(xí)慣上把南起五云山,北至天竺一帶山崗?fù)ǚQ“郎當(dāng)嶺”。因山崗蜿延約數(shù)公里,又有“十里郎當(dāng)”之稱。
3.梅家塢周恩來總理紀(jì)念室:
位于梅家塢村。周恩來總理自1957年起曾先后五次來到梅家塢,將此作為指導(dǎo)全國農(nóng)村工作的聯(lián)系點,關(guān)心和指導(dǎo)梅家塢的生產(chǎn)和建設(shè)。
4.圣塘閘:
該閘是溝通杭州城區(qū)內(nèi)河的主要通道,與北側(cè)石函閘和龍閘并稱為西湖三閘,是西湖歷史的見證。上建圣塘閘亭。亭內(nèi)現(xiàn)豎有白居易所著《錢塘湖石記》碑。
5.馬可波羅與杭州紀(jì)念雕塑:
位于圣塘路口。馬可·波羅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十三世紀(jì)的元初曾到過杭州,并把杭州稱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城市”。
6.惜別白公(送別白居易群雕):
詩人白居易于唐朝長慶二年任杭州刺史,到任后大規(guī)模疏浚治理西湖,并筑堤建閘,灌溉農(nóng)田。重修六井,深受百姓愛戴.唐長慶四年任滿赴洛陽之際,出現(xiàn)了“杭老遮車轍”的動人送別場面.
7.新泰飯店:
新泰飯店,又稱中湖飯店。位于郵電路86號,前身是清泰第二旅館,創(chuàng)建于宣統(tǒng)二年。新泰飯店在后期修繕過程中恢復(fù)了歷史原貌,新湖濱的整體環(huán)境與其十分和諧。
8.志愿軍雕像:
六公園內(nèi)雕像周圍的空地曾是近現(xiàn)代一些武術(shù)名家交流切磋武藝的場所,一些著名武術(shù)門派的淵源也與此地有關(guān)。此外,這里在民國時期曾一度用作民眾體育場。
9.凇滬戰(zhàn)役陣亡將士紀(jì)念碑:
是為1932年淞滬杭戰(zhàn)犧牲的將士創(chuàng)作的“凇滬戰(zhàn)役國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jì)念碑”。
10.圣塘路別墅建筑群:
位于杭州湖濱圣塘路臨湖一隅,上世紀(jì)二三十年代,官僚資本家在此營建了各種西洋小樓別墅。
11.清旗營、練兵場:
在新湖濱景區(qū)東側(cè)區(qū)域,是原清代的旗下營(滿洲駐防營城)。辛亥革命后,杭州城墻、城門陸續(xù)被拆,城湖合璧,旗下營也被辟為市場。
12.風(fēng)波亭(風(fēng)波橋、孝女井):
該亭在杭州市北浣紗路浙江第一監(jiān)獄。南宋時為大理寺,亭在獄內(nèi)。據(jù)金山寺志載:“有道月禪師者,值岳飛班師過寺,道月勸其勿歸,贈詩一首,詩中有“風(fēng)波亭下水滔滔”之句。王不聽,其后冤下大理寺時,果有亭匾日“風(fēng)波”。 紹興十一年(1142年)臘月二十九日, 秦檜制造“莫須有”冤案,高宗賜死,人民擁護(hù)愛戴的民族英雄岳飛具浴拉肋而殂于風(fēng)波亭,死時年僅39歲。 臨刑前, 獄史要岳飛畫押, 岳飛寧死不屈, 揮筆寫下了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表白了岳飛光明磊落、忠心報國的胸懷和對趙構(gòu)秦檜罪惡陰謀的憤怒和控訴!
13.唐李泌引水紀(jì)念標(biāo)志:
杭州自隋建州以來城市日益發(fā)展,但杭州城區(qū)是由淺海灣演變成的陸地,地下水咸苦不堪飲用。唐德宗朝李泌任杭州刺史后,引西湖水至城內(nèi)各地,并置六個出水口,解杭人鹵飲之苦,促進(jìn)了城市的進(jìn)一步發(fā)展,德澤百世。
14.楊公堤碑亭:
在景行橋畔。楊孟瑛,弘治十六年出知杭州。明正德三年,杭州府動用民工8000人,清除侵占西湖水面形成的田蕩近3500畝,并以疏浚、開拓。另修“楊公堤”,堤上六橋為“里六橋”。碑亭記錄了這一史實。
15.永福橋:
在烏龜潭。原位于桐廬縣橫村鎮(zhèn)深畈村。其形制亦由拱橋改為斜托梁橋。現(xiàn)橋每孔兩頭各有9根石條作斜托柱,支撐橋面9根石條,形成弓形橋洞,形制獨特。后遷至揚公堤。
16.玉澗橋:
又名玉建橋,原位于桐廬縣印渚鎮(zhèn)豐收村。為雙孔石拱橋,2003年按原貌遷移保護(hù)至西湖楊公堤景區(qū)。
17.景行古橋:
位于松鶴山莊東,又名“金行橋”,始建于明代,是楊公堤諸橋中唯一尚存的古橋?!对姟吩疲?lsquo;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喻好賢也,題曰景行。”
18.松鶴山莊:
又名松鶴莊,位于法公埠,民國時建,原系實業(yè)家盛杏蓀妻莊氏私宅。為一幢中西風(fēng)格結(jié)合的二層樓房,面闊三間,歇山頂,正門兩側(cè)飾愛奧尼亞式門柱,門窗上飾華美的山花。
19. 紅櫟山莊:
亦稱豁廬,位于楊公堤景行橋東南。
清光緒三十三年建造,為邑人高云麟別墅,俗稱高莊。園內(nèi)園外山水互相映襯,湖山秀色一覽在目。
20.法相唐樟:
位于三臺山東麓,原法相寺旁,樹齡1000多年。是杭州地區(qū)見諸記載的樹齡最大的古香樟。樹高約17米,冠幅400多平方米。
21.黃篾樓
位于三臺山東麓,浴鵠灣南,元代著名文學(xué)家張雨構(gòu)水軒于赤山埠浴鵠灣,名曰“黃篾”。
22. 武狀元坊:
位于三臺山路浴鵠灣西。
南宋時,南高峰頂曾設(shè)比武露臺。嘉定七年右榜武狀元劉必方在南高峰麓赤山道口立武狀元坊。
23.子久草堂:
位于三臺山路浴鵠灣西岸。
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癡、一峰道人,江蘇常熟人,史載其聰敏絕倫,通百氏說。為元代畫壇著名的“元四家”之首,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天池石壁圖》等,并有專論山水畫的《山水訣》傳于世。
24. 俞曲園墓(含右臺仙館):
位于三臺山路三臺山東麓。
俞曲園名樾,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學(xué)者,官翰林院編修、河南學(xué)政。
25.大麥嶺蘇東坡摩崖題記:
位于大麥嶺東麓,系北宋元祐五年,蘇東坡第二次來杭任知州時,與王瑜、楊杰、張壽同游天竺過麥嶺時所題。
26.于謙墓(祠):
于謙,字廷益,錢塘縣(今杭州)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為官清廉,不阿權(quán)貴。明天順元年2月,因“謀逆罪”在北京遭冤殺。兩年后,于謙魂歸故土,遺骸安葬于現(xiàn)址。
27.趙之謙紀(jì)念亭:
趙之謙(1829-1884),清咸豐己未舉人。懷才負(fù)奇,博古通今,文章奇瑋恣肆。政績頗著。在書畫方面有極高的造詣,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海上畫派”代表人物,墨跡廣為流傳,被后人尊為藝術(shù)大師。
28.五峰草堂:
位于茅家埠景區(qū)龍井路旁。建于民國時期,為中式三合院花園住宅,曾作為“三教普善堂”堂址,后多次易主。
29.茅鄉(xiāng)古道(含通利古橋):
位于茅家埠景區(qū)。清代前期以前,茅家埠一帶皆為西湖水面,香客常常乘西湖游船在茅家埠登岸,再沿著上香古道步行去天竺諸寺進(jìn)香,形成了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香市文化。
30.蘭苑:
位于杭州花圃內(nèi)。為國內(nèi)重要的蘭花培植基地和賞蘭勝地,享譽(yù)國內(nèi)外。苑內(nèi)根據(jù)蘭花的生態(tài)習(xí)性,借山林之蔭翳創(chuàng)造半陰的環(huán)境和適宜的空氣濕度,利用穿谷微風(fēng)傳播蘭之幽香。
31.小隱園:
位于杭州花圃內(nèi)。始建于宋代,初名適安園。為杭州觀賞菊花、展示菊花文化的特色景點。
32.天澤樓:
位于杭州花圃東北。樓名取自天澤廟。天澤樓保留了原天澤廟禱雨文化的蹤跡,同時辟為梔子花的專類園。游人至此,既可了解古代的祈雨風(fēng)俗和文化,亦可休憩賞花。
33.趙公堤:
又名小新堤。南宋淳祐二年,臨安知府趙與 自蘇堤東浦橋畔至曲院筑堤,以通靈隱、天竺。堤長二百五十丈,“夾岸花柳一如蘇堤”。
34.燕南寄廬(蓋叫天故居) :
蓋叫天(1888-1971),原名張英杰幼時因生活所迫而學(xué)戲,十三歲到杭州,在拱宸橋“天仙戲院”學(xué)唱老生,十五歲改學(xué)武生。后以武戲聞名天下,被譽(yù)為“燕北真好漢,江南活武松”,開創(chuàng)了獨具特色的蓋派藝術(shù)。
35. 環(huán)碧湖舍:
在楊公堤第一橋環(huán)碧橋畔,系20世紀(jì)30年代上海商界聞人王曉籟之別墅。因西山路舊稱仁壽路,故環(huán)碧湖舍又稱“仁壽山莊”。原別墅為中西合璧風(fēng)格,2003年復(fù)建。
36.風(fēng)荷御酒坊 :
位于曲院風(fēng)荷景區(qū)。南宋時曾是宮廷制曲作坊,隸屬于戶部,專釀官酒,具有悠久的釀造歷史和豐富的酒文化內(nèi)涵。景點通過場景復(fù)原、壁畫、雕塑、微縮景觀等手段,向游人展示南宋御酒制作流程、宮廷酒宴、民間酒肆、賽酒會等內(nèi)容。
3.西湖音樂噴泉
西湖音樂噴泉,位于西湖三公園附近,即平海路與湖濱路交叉口附近的西湖沿岸,地處杭州最繁華地段,作為中國最大的音樂噴泉之一,來往有人紛紛杭州西湖音樂噴泉時間:
周一至周五,每天9場——白天10:00、13:00、14:00、15:00、16:00,晚上18:00、18:30、19:00、19:30;周六、周日,每天11場,白天時間同上,晚上增加2場,分別為20:00、20:30;白天每場15分鐘,晚上10分鐘。
夏季晚上播放時間改為:周一至周五,19:00、19:30、20:00、20:30;周六、周日,增加21:00和21:30兩場。駐足觀看,口口稱贊。
七、歷代對西湖的吟誦
1.詩詞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錢塘江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雷峰夕照
--[元] 尹廷高
煙光山色淡演錢,千尺浮圖兀倚空。
湖上畫船歸欲盡,孤峰猶帶夕陽紅。
蘇堤春曉
--[明] 楊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霧散分林沙。
何處黃鶴破瞑煙,一聲啼過蘇堤曉。
曲院風(fēng)荷
--[明] 王瀛
古來曲院枕蓮塘,風(fēng)過猶疑醞釀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錦裳零落怯新涼。
雙峰插云
--[清] 陳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兩峰相對不相連。
晚來新雨湖中過,一片癡云鎖二尖。
湖心亭
--[清] 許承祖
百遍清游未擬還,孤亭好在水云間。
停闌四面空明里,一面城頭三面山。
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黨。
驚濤來似雪,一座凜生寒。
平湖秋月
--[宋] 孫銳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fēng)里,一色湖光萬頃秋。
涌金門見柳
--[元] 貢性之
涌金門外柳如金,三日不來成綠陰。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屏晚鐘
--[明] 萬達(dá)甫
玉屏青障暮煙飛,給殿鐘聲落翠微。
小徑殷殷驚鶴夢,山增歸去扣柴扉。
夜泛西湖
--[明] 董斯張
放棹西湖月滿衣,千山暈碧秋煙微。
二更水鳥不知宿,還向望湖亭上飛。
花港觀魚
--[清] 許承祖
水上新紅漾碧虛,盧園景物盡邱墟。
就中只覺游魚樂,我亦忘機(jī)樂似魚。
西湖柳枝詞
--[清] 田庶
短長條拂短長堤,上有黃鶯恰恰啼。
翠幕煙綃藏不得,一聲聲在畫橋西。
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fēng)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唐】劉禹錫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旌旗環(huán)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共游?,幥倬靡呀^,松韻自悲秋。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離歌酒一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臺。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題磻溪垂釣圖
--【唐】羅隱
呂望當(dāng)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jī)學(xué)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岳鄂王墓
--【元】趙子昂
鄂王墓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憶西湖
--【明】張煌言
夢里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
高墳武穆連忠肅,添得新祠一座無。
西湖雜詩
--【清】黃任
珍重游人入畫圖,樓臺繡錯與茵鋪。
宋家萬里中原土,博得錢塘十頃湖。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
--【清】康有為
凄涼白馬市中簫,夢入西湖數(shù)六橋。
絕好江山誰看取?濤聲怒斷浙江潮。
南游吟草
--【現(xiàn)當(dāng)代】郁達(dá)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從奇處看,西湖終是小家容。
揚州慢/西湖
--【現(xiàn)代】揚眉
詩畫西湖,世間仙境,一川秀麗風(fēng)情。
沐、南山桂雨,品、虎跑香茗。
斷橋望、白堤倩影,寶石葛嶺,柳浪聞鶯。
過孤山、曲苑風(fēng)荷,玉閣燈明。
吳人俊雅,五千年、 先祖遺風(fēng)。
繪、水墨江南,丹青景色,水榭樓亭。
放鶴嶺間飄雪, 花雕熱、鐵臂梅盈。
喚舟童、嘬取紅泥,正是香凝。
2.著名楹聯(lián)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西湖韜光庵觀海亭聯(lián)
龍澗風(fēng)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云斂,千年掛月印湖光。
——趙孟頫:西湖靈隱寺聯(lián)
亭立湖心,儼西子載扁舟,雅稱雨奇晴好;
席開水面,恍東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風(fēng)清。
——鄭燁:西湖湖心亭聯(lián)
春水綠浮珠一顆;
夕陽紅濕地三弓。
——金安清:西湖湖心亭聯(lián)
如月當(dāng)空,偶以微云點河漢;
在人為目,且將秋水剪瞳神。
——張岱:西湖湖心亭聯(lián)
興來臨水敲殘月;
談罷吟風(fēng)倚片云。
——孫?。何骱仆て彖衣?lián)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董其昌:西湖冷泉亭聯(lián)
滌熱腸泉是冷好;
衛(wèi)凈土峰故飛來。
——范掄選:西湖冷泉亭聯(lián)
光依東壁圖書府,
心在西湖山水間。
——楊王禹:西湖山居聯(lián)
山川朋友文章,三樂;
煙雨風(fēng)月晴雪,六宜。
——黎遂球:西湖浮海楹聯(lián)
身竄冷山,萬死竟回蘇武節(jié);
魂依葛嶺,千秋長傍鄂王廟。
——李衛(wèi):西湖洪皓祠聯(lián)
巾幗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臺拜風(fēng)雨,雖死不死終自由。
——陶浚宣:西湖秋瑾墓聯(lián)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徐氏女:西湖岳飛墓聯(lián)
泥上偶然留指抓;
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
——華瑞潢:西湖蘇公祠聯(lián)
千古痛錢塘,并楚國孤臣,白馬江邊,怒卷千堆雪浪;
兩朝冤少寶,同岳家父子,夕陽亭里,心傷兩地風(fēng)波。
——楊鶴:西湖于謙祠聯(lián)
魏晉詡風(fēng)流,是翁抱樸傳書,棋局樗蒲忘世業(yè);
湖山蓊云氣,此處煉丹成貢,柳堤松島護(hù)仙寰。
——阮元:西湖葛嶺聯(lián)
世無遺草真能隱;
山有名花轉(zhuǎn)不孤。
——林則徐:西湖孤山梅亭聯(lián)
雙漿來時,有人似桃根柳葉;
畫船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
——何紹基:西湖水月樓畫舫聯(lián)
松韻鼓笙簧,如南屏之晚鐘,清如雅奏;
禪心開定慧,對雷峰之夕照,湛若明生。
——鄭煜:西湖凈慈寺聯(lián)
繁冗驅(qū)人,舊業(yè)盡拋塵市里;
湖山招我,一家移如畫圖中。
——李漁:西湖層園聯(lián)
水憑冷暖,溪澗休尋何處來源;詠曲駐斜暉,湖邊風(fēng)景隨人可;
月自圓缺,亭畔莫問當(dāng)年初照;舉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認(rèn)我不?
——彭玉麟:西湖竹素園水月亭聯(lián)
白社論交,留此間香火因緣,割半壁棲霞,暫歸結(jié)十六年塵夢;
青山有約,期他日煙云供養(yǎng),挈一肩行李,重來聽百八杵鐘聲。
——薛時雨:西湖薛廬聯(lián)
力能分士,提鄉(xiāng)兵殺宏誅昌,一十四州雞犬桑麻,撐住東南半壁;
志在順天,扶幼主迎周歸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吳約一家。
——張岱:西湖錢王祠聯(lián)
選勝到里湖,過蘇堤第二橋,距花港不數(shù)武;
維舟登小榭,有奇峰四五朵,又老樹兩三行。
——俞樾:西湖紅櫟山莊聯(lián)
萬里壞長城,南渡朝廷從此小;
一抔留古墓,西湖煙水到今相。
——王凱泰:西湖岳王廟聯(lián)
天下太平,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
乾坤正氣,在下為河岳,在上為日星。
——王犖:西湖岳王廟聯(lián)
山翠滴前楹,榜草曾留名宦跡;
泉香余片石,畫蘭爭訪勝朝碑。
——陳豪:西湖虎跑寺聯(lián)
印詎無原,讀書坐風(fēng)雨晦明,數(shù)布衣曾開浙派;
社何敢長,識字僅鼎彝瓴甓,一耕夫來自田間。
——吳昌碩:西湖西泠印社隱閑樓聯(lián)
面面有情,五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傳地地傳人。
——葉翰仙:西湖西泠印社四照閣聯(lián)
憑欄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紅蓼花疏,白蘋秋老;
把酒對瓊樓玉宇,莫孤負(fù)天心月到,水面風(fēng)來。
——彭玉麟:西湖平湖秋月聯(lián)
玉鏡凈無塵,照葛嶺蘇堤,萬頃波登天倒影;
冰壺清濯魄,對六橋三竺,九霄秋靜月當(dāng)頭。
——德馨:西湖平湖秋月聯(lián)
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陶鏞:西湖平湖秋月聯(lián)
穿牖而來,夏日清風(fēng)冬日日;
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后山山。
——駱成鑲:西湖平湖秋月聯(lián)
占得靈峰十笏地;
分來孤嶼萬梅花
——周慶云:西湖靈峰來鶴亭聯(lián)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鑄金。
——程曾洛:西湖慕才亭聯(lián)
一檐虛待山光補(bǔ);
片席平分潭影清。
——羅榘:西湖小瀛洲開網(wǎng)亭聯(lián)
泉水在山清,聽天籟淙淙,到此且停雙不借;
煙嵐隨地好,問塵寰擾擾,幾人來作小游仙?
——石治棠:西湖春淙亭聯(lián)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fēng)風(fēng)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佚名:西湖花神廟聯(lián)
依然水枕風(fēng)船,重向煙波尋舊夢;
何必淡妝濃抹,一空色相見天真。
——佚名:西湖總宜船聯(lián)
欲把西湖比西子;
從來佳茗似佳人。
——佚名:西湖藕香居茶館聯(lián)
園中草木春無數(shù);
湖上山林畫不如。
——佚名:西湖俞樓聯(lián)
詩寫梅花月;
茶烹谷雨春
——佚名:西湖龍井聯(lián)
秀萃明湖,游目頻來過溪處;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時
——佚名:西湖龍井寺聯(lián)
史筆炳丹書,真耶?偽耶?莫問那十二金牌,
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曲;
墓門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雙頑鐵,
億萬世奸臣賊婦,受幾多惡報陰誅。
——彭玉麟:西湖岳王廟楹聯(lián)
泉石亦經(jīng)綸,攬全湖多少樓臺,試大開綺戶,遍倚雕闌,
對西子新妝,如此文章真富麗;
琴樽容嘯傲,看佳日聯(lián)翩裙屐,有萬樹琪花,四圍嵐翠,
話天臺軼事,本來家世是神仙。
——陳豪:西湖劉莊楹聯(lián)
島中有島,湖外有湖,通以九折畫橋,
覽沿堤老柳,十頃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園林,四洲游遍未嘗見;
霸業(yè)銷煙,禪心止水,閱盡千年陳跡,
當(dāng)朝暉暮靄,春煦秋月,山青水綠,坐忘人世,萬方同慨更何之!
——康有為題西湖小瀛洲的楹聯(lián)
試看它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時間變幻景光,盡消凝晴姿雨態(tài),
夕靄朝暉,雪應(yīng)霞酣,星初月午,安排著詩酒琴歌,
話南渡當(dāng)年,過去漫牽無限感;
悄好這山為迎,水為送,買一篷兒拓開懷抱,遍探尋邃館岑臺,
回樓古剎,名泉秀石,寵柳妍花,狎玩些煙波魚鳥,
算西湖此日,到來俱是有情人。
——熊光:西湖問花舫楹聯(lián)
誦印人傳記,如龍泓之雄渾,鶴田之淵懿,完白之清奇,
自子行鐵筆后,各具豐裁,固不囿兩浙專家,集同好討論一堂,
洵能紹秦漢先型、斯冰遺法;
考西湖志乘,若君復(fù)作水亭,嗣杲作書樓,東坡作石室,
于樂天竹閣側(cè),別開幽勝,更卜筑一椽精舍,繼往哲重聯(lián)八社,
允足助林泉逸興、唐宋風(fēng)流。
——丁立中:西湖西泠印社仰賢亭楹聯(lián)
七、有關(guān)西湖的主要節(jié)日
西湖杜鵑節(jié):
4月20-5月20日 ,舉辦地在滿隴桂雨公園。
西湖荷花節(jié):
7月-8月 ,舉辦地在曲院風(fēng)荷,主要活動有:賞荷花,采蓮蓬,剝蓮子,做荷花餐,聽民間戲曲,放荷花燈祈福,荷花交易會、西湖荷花小姐攝影模特大賽、中國荷花品種展覽會等。
西湖桂花節(jié):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在西湖滿隴桂雨、滿覺隴村、杭州植物園登等地同時舉行。有賞桂、品茶、品桂花食品、桂花文藝表演、畫展等內(nèi)容。
西湖中秋賞月晚會:
農(nóng)歷8月14日-16日 ,舉辦地在平湖秋月,主要活動有:歌舞雜技、民樂表演、風(fēng)味晚餐、夜游西湖等。
西湖國際桂花節(jié) :
9月16日-10月31日 ,舉辦地在滿隴桂雨,主要活動有:賞桂、品桂、桂香、桂雨、桂文化。每當(dāng)金秋季節(jié),這里珠英瓊樹,百花爭艷,香飄數(shù)里,沁人肺腑。在金粟世界里,用桂花制作的桂花粟子羹和糖桂花等佳點,香甜可口,深受游者歡迎。
西湖國際煙花大會:
10月中旬 ,主要活動有:煙花怒放,輝映錢江美景,令人嘆為觀止。
八、交通情況
可以乘坐1--5路旅游專線車到西湖,為自動投幣,票價2元。到西湖可以乘坐公交車到想到的景點,公交車多為自動投幣,票價為1元。另外,日前西湖大部分景區(qū)已開通公共自行車服務(wù),您可以到其中一個指定站點租車,并在其他站點還車。在景點內(nèi)您可以乘坐小型旅游車,一般為15-35元左右。也可以租一輛自行車做環(huán)西湖的自助旅行。 另外國道320、滬杭高速火車站乘7路、135路、旅游巴士均可到達(dá)。目前,杭州公交推出了145處景點公交線路圖。10條旅游專線、8條假日專線和28條輔助游覽線,構(gòu)成了一個四通八達(dá)的景區(qū)公交線路網(wǎng)絡(luò),已能全面覆蓋西湖新老十景和145個新景點。來杭州旅游的游客完全可以坐公交車輛來游玩,既經(jīng)濟(jì)又方便。
到西湖各景點的交通:
蘇堤:乘507、504、K4、游2路蘇堤站下
曲院風(fēng)荷:乘507、538、15路曲院風(fēng)荷站下
平湖秋月:27路,7路岳墳站下
斷橋:K7斷橋殘雪站下
柳浪聞鶯:乘K4、38路清波門站下
花港觀魚公園:乘K4、538、K599路蘇堤站下
雷峰:K4,游1到凈寺下
雙峰插云:乘507、游2路洪春橋站下 云
棲竹徑: 乘27路、508路龍井村站下
滿隴桂雨:乘K4路動物園站下
虎跑:乘K4、538、K599路虎跑站下
龍井問茶:乘27路、508路龍井村站下
九溪煙樹:K4、27、308、504、游5路、假日5線可達(dá)
吳山:乘35、38、40路到吳山廣場站下
黃龍洞:乘16、21、23、28、K599路在黃龍洞站下
玉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