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拼音:liào cí zhú
形態(tài)特征:主莖頂端幼時不下垂,節(jié)問微具白粉,籜鞘背面除頂端有一半圓形無毛區(qū)外,其余各處生棕色刺毛,并在刺毛間敷有白色蠟粉。竿直立,頂端略高6-10m,徑5-10cm,頂端略作弧形彎曲而不下垂,節(jié)間綠色或長成后呈黃色,長40-60cm,幼時于上部微被白粉或易落之白色小刺毛;解籜后,籜痕上有一圈下向的棕色刺毛?;X鞘厚革質(zhì),背面密生方向不定或有時成束之金黃色至芝色刺毛,(基部內(nèi)緣被覆蓋的三角形區(qū)無毛),鞘口呈寬截形,左右兩肩弧形隆起;籜耳不明顯,僅在兩肩之頂有痕跡,其上長有5-10mm,之遂毛;籜舌低矮,高僅1-2mm,邊緣具有細齒易脫落的纖毛;籜葉三角形至披針形,基部作圓形收縮,腹面于脈間生有小刺毛。每小枝具葉10枚以上,葉片長披針形,長5-16cm,寬0.8-1.6cm,背面灰綠色,被白色微毛。稈用于編織竹席、竹器,制竹扇及其它工藝品,亦可用于造紙。
分布:四川。福建、廣西、云南等地有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