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斑蛇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頸斑蛇jǐng bān shé

    簡介

    頸斑蛇,爬行動物,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

    頸斑蛇-資料

    中文正名:頸斑蛇

    拉丁學名:P.blakewayi Boulenger

    命名:Boulenger, 1893

    英 文 名:Neck-spoted snake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省份:四川 貴州 云南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qū):草?!“Ю紊健「呃柝暽健°~壁關

    國外:緬甸

    頸斑蛇-形態(tài)

    小型蛇類,全長275-420MM,體較粗短,尾短;頭短小,與頸區(qū)分不明顯,眼小.上唇鱗5(2-1-2),無頰鱗,眶前鱗1,眶后鱗2,顳鱗1+1, 背鱗通身15行,光滑,腹鱗110-128,肛鱗1片,尾下鱗18-28對.背面深棕紅棕或紅褐色,部分鱗緣黑色,顯露黑網(wǎng)紋,雜有黃斑,體側淺粉色,有黑斑,體表有金屬閃光,頸背箭狀斑不明顯;腹面淺棕黃色或淺灰色,散有棕色或黑色的小細點.生活于海拔2100-2220M的山區(qū)灌木林下,或低山山麓和山間盆地邊緣,多見于草坡巖石間及灌叢下,食蚯蚓.5月產(chǎn)卵。

    頸斑蛇-分類

    動物界 Fauna =>脊索動物門 Chordat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爬行綱 REPTILIA =>有鱗目 SQUAMATA =>蛇亞目 SERPENTES =>新蛇下目 Caenophidia =>游蛇科 Colubridae =>頸斑蛇屬 Plagiopholis => 頸斑蛇 P.blakewayi Boule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