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拼音:huáng yóu xiè
簡介
黃油蟹的前身是膏蟹,屬青蟹雌性,所以其外表無異于膏蟹。不同之處是蒸熟的蟹身顏色介乎紅色與黃色之間,蟹蓋、蟹爪關節(jié)處均可透見黃色油脂。黃油蟹是粵港澳等地近年新興食用的名貴蟹種,享譽南國,有“蟹中之王”的美稱。其價格是國產眾蟹之冠,在香港酒樓以兩計價,每50克售價竟達數(shù)十港元。所以黃油蟹可以說是粵港澳地區(qū)的獨特珍貴海鮮食品。由于黃油蟹的產量及質量直接受養(yǎng)育環(huán)境和天氣的影響,加上生產期不長,才使得黃油蟹顯得彌足珍貴。
由來
據當?shù)匦屑医榻B,每逢炎夏產卵季節(jié),成熟的膏蟹會在產卵時棲身于淺灘河畔。退潮時,猛烈的陽光使淺灘上的水溫升高,膏蟹受到刺激,蟹體內的蟹膏分解成金黃色的油質,然后滲透至體內各個部分,整只蟹便充滿黃油,蟹身呈現(xiàn)橙黃色,故被稱為黃油蟹。
生活習性
黃油蟹生長在咸淡水域交界地區(qū),產地有一定局限性,多見于香港的流浮山、珠江流域,尤其是東莞市虎門太平(本灣)以及深圳市后海灣海面。通常只有農歷5月末至8月中旬短短兩個多月是“當造”季節(jié),亦是美啖黃油蟹的最佳時節(jié)。
特點
黃油蟹以油膏甘香、肉質鮮嫩見稱。因此最好是清蒸上桌,保持其原汁原味。蒸好的黃油蟹揭開蟹蓋,一股特殊的蟹油香味撲面而來,蟹蓋上一層黃澄澄的蟹膏,細細品味,油質甘香嫩滑,美味獨特,可謂“蟹中極品”。據有經驗的廚師介紹,一般蟹類或蒸或炒,過程比較簡單。黃油蟹的處理卻馬虎不得,絕不可出現(xiàn)斷螯折爪,不然傷口處會“瀉油”,與普通膏蟹就沒有什么區(qū)別了。正確的方法是:采用“冰水涼死法”,用近乎0℃的淡水,將蟹浸沒,當蟹進入麻木至微僵狀態(tài)時,便可將蟹“翻轉”放在盤中清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