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上世紀90年代,賣血一度是阜南縣蔡寺村村民所依賴的經濟來源。艾滋病因此在村里蔓延開來。
2002年開始,蔡寺村的艾滋病發(fā)病率持續(xù)增高,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在此建立了艾滋病治療點。現在治療點中有6名醫(yī)護人員,程現武是資歷最老的醫(yī)生之一。
阜南縣王化鎮(zhèn)蔡寺村是艾滋病感染較為集中的村落。這里的艾滋病患者,基本上都是上個世紀90年代因非法采供血感染的。由于當時經濟水平較低,賣血被很多村民當成了經濟來源。從夫妻一起賣血到姐妹一起賣血,最后蔓延到整個村莊都去賣血。2002年開始,蔡寺村艾滋病發(fā)病率持續(xù)增高,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在蔡寺村建立了艾滋病治療點,如今9年過去,治療點也由過去的平瓦房變成了樓房。
蔡寺村艾滋病治療點現在有6名醫(yī)護人員,程慶華和程現武是其中最年長的兩位,也是當地與艾滋病患者打交道時間最長的兩位。在十多年中治療過程中,程慶華和程現武“送走”了很多病人,也迎來了很多新病人。“隨著現在治療條件的好轉和艾滋病知識的普及,這幾年去世的人少了,新增的病人也少了很多。”程慶華說。盡管這十幾年已經目睹了很多艾滋病患者的離去,但現在每遇此事,他還是心情沉重,并有些內疚。
今年65歲的程慶華是土生土長的蔡寺人,1970年開始做鄉(xiāng)村赤腳醫(yī)生,如今已經40多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村里的艾滋病患者逐漸多了起來。“當年村里人扎堆去賣血我就很擔心,但是作為一個赤腳醫(yī)生,我沒有任何辦法。”
58歲的程現武也是蔡寺人,在30多年的赤腳醫(yī)生生涯中,一半時間都在跟艾滋病打交道。如今他的孩子已經全部成家,愛人兩年前患腦血栓去世,他便全身心地投入治療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