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座大山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新三座大山 -簡介

    “新三座大山”是指邁入21世紀的教育、醫(yī)療、住房。在如今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盛世時代,人們重新使用這個苦難的表達,足見教育、醫(yī)療、住房已成百姓不可承受之重。

    說法一

    半個世紀前,毛主席宣布中國人推翻舊三座大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光輪回,歷史是諷刺的,50多年過去了,新的三座大山壓得國人再次彎下了腰!壓得生存在中國大陸這片土地上的中華民族兒女們前途堪憂。住房、醫(yī)療、教育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新三座大山,這三座沉重的大山壓得中國人踹不過氣、直不起腰來。

    這三座沉重的大山剝奪了許多人的幸福感,或者說是給生活帶來了痛苦。住房這座大山最為沉重,許多工薪階層苦苦工作了大半輩子,在簡陋擁擠的條件下居住,所有的積蓄還買不到一個“安樂窩”,大多數(shù)人“啃老”或者東拆西借付上個首付房款,然后10多年到20年不等那么辛苦供房,一輩子節(jié)衣縮食,成了個“房奴”,而且房價還在不斷成倍的攀升!房子儼然成為中國人心頭之首痛,如同揮之不去的夢魘困擾每個中國公民;醫(yī)療也是凡人心頭的痛,看病貴,看病難困擾著每一個國人,尤其是廣大的農民!據新浪《調查顯示九成公眾不滿意10年來醫(yī)療體制變化》一文所述:“據衛(wèi)生部2003年組織開展的第三次國家衛(wèi)生服務調查,群眾有病時,有48.9%的人應就診而不去就診,29.6%的人應住院而不住院”意思是有一半的中國公民因現(xiàn)今醫(yī)療問題不去就診,任由身體被病痛折磨,竟然還有近三成的中國人該住院而不住院在家等死!這是何等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教育,教育產業(yè)化已經是一個臭名昭著的社會問題了,社會上竟然有“四個壯男無法供一個大學生讀書”的說法,許多貧寒學子不得不放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甚至所謂的義務教育也只是家長的義務,多少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因交不起學費而綴學、失學,近兩年還有報道子女考上了大學,家長無力送子女讀書而自殺的事情,讓人嘆息之余,更多的是無奈!

    住房、醫(yī)療、教育這三座大山就是借改革之名形成的,如今住房、醫(yī)療、教育“改革”改得遍地是高樓、到處是醫(yī)院、四處是學校,可是這人民反而住不起房、治不起病、讀不起書了!“三座大山”有兩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難”與“貴”。在計劃經濟時代,醫(yī)療、教育和住房這“三座大山”是不存在的。但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新“三座大山”如同緊箍咒一般將中國廣大民眾的利益圈在三大領域,不管是城鎮(zhèn)居民還是農民。

    改革是沒錯的,對于改革,老百姓是贊成的,問題是改革誰得利益和實惠。某些既得利益者們把那些有利自己的西方制度照搬過來,他們稱這個叫與國際接軌!把那些有利自己的專制制度、陳舊規(guī)定保留下來,他們稱這叫做中國特色!所以這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就完全的變了味,受苦的還是咱老百姓?,F(xiàn)在許多所謂的改革,不過是變著戲法去掏空民眾的腰包而已。這新“三座大山”,有一則這樣的順口溜,算是精辟的歸納總結:房改是要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要把二老逼瘋,醫(yī)改是要提前給你送終!

    說法二

    電視主持人白巖松做客清華大學進行題為“幸福·信仰·青春”的主題演講。演講中,白巖松將80后一代面臨的壓力與困境概括為新時期的“三座大山”。

    白巖松表示,每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現(xiàn)在的年輕人頭上壓著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是以“蝸居”為標志的住房和物質壓力,現(xiàn)在的社會把年輕人的成功直接跟物質的成功畫上了等號,房子、車子、折子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第二座大山是以“蟻族”為代表的現(xiàn)實和理想的沖撞,還要不要有理想,還要不要浪漫,還要不要趁著年輕時流浪一下,為自己的目標去奔波和闖蕩,“蟻族”像是一個無形的繩索,套在這一代年輕人身上;第三座大山是以暗算為代表的來自職場的壓力,職場上的爭斗,讓現(xiàn)在的年輕人壓力更大。白巖松認為,這三座大山讓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那么理想了,不那么浪漫了,必須現(xiàn)實和功利。面對這新“三座大山”,白巖松建議年輕人要擺正心態(tài),學會為自己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