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棕櫚獎(jiǎng)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一、獎(jiǎng)項(xiàng)簡介

    1、金棕櫚獎(jiǎng)(Golden Palm)

    2、評委會(評審團(tuán))獎(jiǎng)

    3、最佳導(dǎo)演、影帝、影后、編劇獎(jiǎng)

    4、金攝像機(jī)獎(jiǎng)、藝術(shù)貢獻(xiàn)獎(jiǎng)

    二、歷屆“金棕櫚獎(jiǎng)”獲獎(jiǎng)影片全紀(jì)錄

    三、“雙金棕櫚”俱樂部成員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今村昌平

    埃米爾.庫斯圖里察

    比爾.奧古斯特

    達(dá)內(nèi)兄弟

    一、獎(jiǎng)項(xiàng)簡介

    1、金棕櫚獎(jiǎng)(Golden Palm)

    金棕櫚獎(jiǎng),前身為“金鴨獎(jiǎng)”。“金棕櫚獎(jiǎng)”乃是戛納電影節(jié)至高無上的大獎(jiǎng),相當(dāng)于奧斯卡方面的“最佳影片”,因其獎(jiǎng)杯為金制棕櫚枝,故稱“金棕櫚”——這是由于戛納這座法國南部的濱海城市,在金銀兩色的沙灘上到處種植著高大挺拔的棕櫚樹。從1946年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開始設(shè)置。

    必須說明的是,短片單元還有一座金棕櫚獎(jiǎng),相當(dāng)于奧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但約定俗成的“金棕櫚大獎(jiǎng)”,僅指主競賽單元的那枚棕櫚枝(長片)。

    金棕櫚難于攻陷的程度毫不亞于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縱觀其歷史,“雙金棕櫚俱樂部”成員僅有五(六)位:弗朗西斯·福德·科波拉(美國)、比爾·奧古斯特(丹麥)、今村昌平(日本)、艾米爾·庫斯圖里卡(塞爾維亞,前南斯拉夫)、達(dá)內(nèi)兄弟(比利時(shí))。(這里計(jì)算的“雙金棕櫚”成員,不包括“金棕櫚最佳短片獎(jiǎng)”。)

    大家耳熟能詳?shù)娜纾骸兜轮莅屠琛?維姆·門德斯)、《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特利爾)、《鋼琴師》(羅曼·波蘭斯基)、《華氏911》(邁克爾·摩爾)等,均為金棕櫚大獎(jiǎng)得主。亞洲首部獲得金棕櫚作品是1953年日本導(dǎo)演衣笠貞之助前輩的《地獄門》,華語電影唯一一部榮膺金棕櫚獎(jiǎng)的影片為陳凱歌的《霸王別姬》(1993年,與澳大利亞女導(dǎo)演簡·坎皮爾執(zhí)導(dǎo)的《鋼琴課》并列)。

    2、評委會(評審團(tuán))獎(jiǎng)

    (又稱“評委會[評審團(tuán)]特別獎(jiǎng)”)

    不同于上述獎(jiǎng)項(xiàng),評委會獎(jiǎng)(評委會特別獎(jiǎng))屬于非常設(shè)獎(jiǎng)項(xiàng),地位類似“xx榜中榜”的傳媒推薦獎(jiǎng),頒獎(jiǎng)原因往往是個(gè)別評委因偏愛而為其爭取的特殊表彰。近15年的獲獎(jiǎng)作品有:拉斯·馮·特利爾的《歐洲,歐洲》、大衛(wèi)·柯南伯格的《欲望號快車》、科恩兄弟的《老婦殺手》、阿皮察朋·維爾拉瑟查庫的《熱帶病》等。我國的獲獎(jiǎng)影片為:侯孝賢的《戲夢人生》和王小帥的《青紅》——當(dāng)然,其中不乏獎(jiǎng)項(xiàng)平衡的作用。

    “評委會大獎(jiǎng)”系偶然誕生,只因?yàn)樘嬉粌刹康貌坏浇鹱貦暗募炎鞫陡型锵Р排R時(shí)設(shè)置,如今則演變?yōu)?ldquo;最佳影片第二名”地位的常設(shè)獎(jiǎng)項(xiàng)。與柏林電影節(jié)的評委會大獎(jiǎng)如出一轍,旨在表彰僅次于金棕櫚獎(jiǎng)影片的“亞軍”。

    較之金棕櫚獎(jiǎng)作品集藝術(shù)價(jià)值、現(xiàn)實(shí)意義、社會意義于一身的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評委會大獎(jiǎng)得主多為張揚(yáng)個(gè)性、愛憎分明的“狠角色”。以華語電影為例,兩部評委會大獎(jiǎng)作品《活著》(張藝謀)、《鬼子來了》(姜文)均未拿到國內(nèi)公映許可證,不無諷刺意味。印象較深的還有曾被馮小剛痛斥的《老男孩》(韓國,樸贊郁),“讓人在生理上本能地抗拒”的評語一時(shí)引發(fā)話題。

    此外,評委會大獎(jiǎng)還有“金棕櫚獎(jiǎng)”前站跳板的意味。昆汀·塔倫蒂諾在憑《低俗小說》稱霸前,借《落水狗》斬獲評委會大獎(jiǎng);拉斯·馮·特利爾也曾于《黑暗中的舞者》問鼎的數(shù)年前,因《破浪》贏取評委會大獎(jiǎng)??磥?,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只要能在最后關(guān)頭脫穎而出、躋身本屆的競賽行列,便有極大希望戴冠金棕櫚。

    3、最佳導(dǎo)演、影帝、影后、編劇獎(jiǎng)

    與奧斯卡獎(jiǎng)的設(shè)置區(qū)別在于:

    第一、戛納的演員獎(jiǎng),無主角、配角之分;

    第二、戛納的編劇獎(jiǎng),無原創(chuàng)、改編劇本之分。

    馬丁·斯科塞斯、科恩兄弟、邁克·漢尼克、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等不同時(shí)代的世界級名導(dǎo),皆有戛納的最佳導(dǎo)演頭銜入賬;奪得該獎(jiǎng)的華語導(dǎo)演為:王家衛(wèi)(《春光乍泄》)、楊德昌(《一一》)。

    凱薩琳·德納芙、杰拉爾·德帕迪約、伊莎貝拉·于佩爾等本土演技大腕在戛納封后封帝可謂平常,西恩·潘、霍莉·亨特、湯米·李·瓊斯等好萊塢牛人也頻頻于此鍍金。唯一的華語戛納影后即“香港金像獎(jiǎng)第一女星”張曼玉(《清潔》);華語戛納影帝則有葛優(yōu)(《活著》)、梁朝偉(《花樣年華》)兩位(貌似審美反差不小……)。

    梅峰憑借婁燁《春風(fēng)沉醉的夜晚》獲得62屆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編劇

    4、金攝像機(jī)獎(jiǎng)、藝術(shù)貢獻(xiàn)獎(jiǎng)

    “金攝像機(jī)獎(jiǎng)”即最佳處女作獎(jiǎng);“藝術(shù)貢獻(xiàn)獎(jiǎng)”主要表彰作品的映像價(jià)值,即藝術(shù)指導(dǎo)、服裝設(shè)計(jì)、化妝等,相比奧斯卡對技術(shù)類獎(jiǎng)項(xiàng)的細(xì)致劃分,戛納的態(tài)度明顯不置可否。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曾獲藝術(shù)貢獻(xiàn)獎(jiǎng),金攝像機(jī)獎(jiǎng)至今尚無華語電影人摘取。

    其他,如杰出貢獻(xiàn)獎(jiǎng)(“終身成就”性質(zhì))、國際影評人聯(lián)盟獎(jiǎng)、法國文化獎(jiǎng)等均非主競賽單元常設(shè),故不贅言。

    二、歷屆“金棕櫚獎(jiǎng)”獲獎(jiǎng)影片全紀(jì)錄

    63.、能憶起前世的布米大叔/阿彼察邦(泰國)/2010

    62、白絲帶/Das Weiße Band /(2009)

    61、墻壁之間/ Entre les murs/ (2008)

    60、四月三周兩天/ 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 (2007)

    59、風(fēng)吹稻浪 /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 (2006)

    58、孩子 / L'Enfant / (2005)

    57、華氏911 / Fahrenheit 9/11 / (2004)

    56、大象 / Elephant / (2003)

    55、鋼琴師 / The Pianist / (2002)

    54、兒子的房間 / Stanza del figlio, La / (2001)

    53、黑暗中的舞者 / Dancer in the Dark / (2000)

    52、永恒的一天 / Mia aioniotita kai mia mera / (1998)

    51、櫻桃的滋味 / Ta'm e guilass / (1997)

    鰻魚 / Unagi / (1997)

    50、秘密與謊言 / Secrets & Lies / (1996)

    49、沒有天空的都市 / Underground / (1995)

    48、低俗小說 / Pulp Fiction / (1994)

    47、鋼琴別戀 / The Piano / (1993)

    霸王別姬 / Ba wang bie ji / (1993)

    46、善意的背叛 / Goda viljan, Den / (1992)

    45、巴頓芬克 / Barton Fink / (1991)

    44、我心狂野 / Wild at Heart / (1990)

    43、性,謊言,錄像帶 / Sex, Lies, and Videotape / (1989)

    42、征服者佩爾 / Pelle erobreren / (1988)

    41、惡魔陽光下 / Sous le soleil de Satan / (1987)

    40、戰(zhàn)火浮生 / The Mission / (1986)

    39、爸爸出差時(shí) / Otac na sluzbenom putu / (1985)

    38、德克薩斯州的巴黎 / Paris, Texas / (1984)

    37、楢山節(jié)考 / Narayama bushiko / (1983)

    36、失蹤 / Missing / (1982)

    自由之路 / Yol / (1982)

    35、鐵人 / Czlowiek z zelaza / (1981)

    34、影武者 / Kagemusha / (1980)

    33、現(xiàn)代啟示錄 / Apocalypse Now / (1979)

    鐵皮鼓 / Die Blechtrommel / (1979)

    32、木屐樹 / L' Albero degli zoccoli / (1978)

    31、我父我主 / Padre padrone / (1977)

    30、出租車司機(jī) / Taxi Driver / (1976)

    29、烽火歲月志 / Chronique des années de braise / (1975)

    28、竊聽大陰謀 / The Conversation / (1974)

    27、受雇者 / The Hireling / (1973)

    稻草人 / Scarecrow / (1973)

    26、通往天堂的勞動(dòng)階級 / La Classe operaia va in paradiso / (1972)

    25、送信人 / The Go-Between / (1971)

    24、風(fēng)流醫(yī)生俏護(hù)士(又名陸軍流動(dòng)外科醫(yī)院) / MASH / (1970)

    23、如果 / If.... / (1969)

    22、1968年第二十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因法國“五月風(fēng)暴”而終斷

    21、放大(又名春光乍泄)/ Blow-up / (1967)

    20、男歡女愛 / Un Homme et une Femme / (1966)

    19、訣竅,如何得到 / The Knack-and How to Get It / (1965)

    紳士現(xiàn)形記 / Signore & signori / (1965)

    18、秋水伊人(又名瑟堡的傘)/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 (1964)

    17、浩氣蓋山河(又名豹) / Il Gattopardo / (1963)

    16、諾言 / O Pagador de Promessas / (1962)

    15、維莉蒂安娜 / Viridiana / (1961)

    長別離 / Une aussi longue absence / (1961)

    14、甜蜜的生活 / La Dolce vita / (1960)

    13、黑人奧菲爾 / Orfeu Negro / (1959)

    12、雁南飛 / Letjat zhuravli / (1958)

    11、四海一家 / Friendly Persuasion / (1957)

    10、寂靜的世界 / Le Monde du silence / (1956)

    9、君子好逑(又名馬蒂)/ Marty / (1955)

    8、地獄門 / Jigokumon / (1954)

    7、恐懼的代價(jià) / Le Salaire de la peur / (1953)

    6、奧賽羅 / The Tragedy of 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 / (1952)

    5、兩分錢的希望 / Due soldi di speranza / (1952)

    4、米蘭的奇跡(又名米蘭的奇遇) / Miracolo A Milano / (1951)

    朱麗小姐 / Fröken Julie / (1951)

    3、黑獄亡魂 / The Third Man / (1949)

    2、幸福的設(shè)計(jì) / Antoine et Antoinette / (1947)

    1、鐵路英烈傳 / Bataille du rail, La / (1946)

    三、“雙金棕櫚”俱樂部成員

    歷史上兩次獲得金棕櫚獎(jiǎng)的導(dǎo)演寥寥無幾,“雙金棕櫚俱樂部”甚至比“2000萬美元片酬俱樂部”更難進(jìn)入。我國影迷比較熟悉的金棕櫚影片有維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昆汀·塔倫蒂諾的《低俗小說》、拉斯·馮·特利爾的《黑暗中的舞者》、羅曼·波蘭斯基的《鋼琴師》等。我國唯一榮獲金棕櫚獎(jiǎng)的影片為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歷史上唯一榮獲金棕櫚獎(jiǎng)的紀(jì)錄片為邁克爾·摩爾的《華氏911》。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對話》(1972)《現(xiàn)代啟示錄》(1979)

    今村昌平

    《禉山節(jié)考》(1983) 《鰻魚》(1997)

    埃米爾.庫斯圖里察

    《爸爸出差去了》(1985) 《地下國度》(1995)

    比爾.奧古斯特

    《征服者佩爾》(1988) 《情天未老》(1992)

    達(dá)內(nèi)兄弟

    《美麗羅塞塔》(1999) 《孩子》(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