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
tóng jìng
  • 拼 音:tóng jìng
  • 注 音:ㄊㄨㄙˊ ㄐㄧㄥ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銅鏡 tóngjìng
    [bronze mirror] 古代銅制的照面用具。一般作圓形,照面的一面磨光發(fā)亮,背面常鑄花紋。歷代曾有各種形狀和圖案的銅鏡。清代以后逐漸為玻璃鏡所代替

  • 英文翻譯

    1.{考古} bronze mirror

  • 詳細(xì)解釋

    亦作“ 銅竟 ”。古代照面的用具。銅制,一般作圓形,照面的一面磨光發(fā)亮,背面常鑄花紋。我國從青銅時代初期出現(xiàn)銅鏡,歷經(jīng) 商 、 周 、 秦 、 漢 ,直至 明 清 ,長期流行,至近代大量使用玻璃鏡后,才被取代。《后漢書·西羌傳》:“或負(fù)板案以為楯,或執(zhí)銅鏡以象兵?!?晉 陸機 《與弟云書》:“ 仁壽殿 前有大方銅鏡,高五尺餘,廣三尺二寸。” 章炳麟 《東夷》詩之六:“要間鹿盧劍,銅鏡能辟邪。”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呂超墓志銘>跋》:“與石同出壠中者,尚有瓦罌銅竟各一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