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刑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石刑是一種鈍擊致死的處刑方式,方式為把男性腰以下部位埋入沙中,女性是胸以下部位,人們向受刑者反復(fù)扔石塊。如果是對已婚有孩子的婦女行刑,她的孩子必須到現(xiàn)場觀看。行刑用的石塊經(jīng)專門挑選,以保證讓受刑者痛苦地死去。仍然存在石刑的國家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蘇丹、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和尼日利亞等。

    關(guān)注理由:索馬里武裝分子用石刑處決通奸犯

  • 詳細解釋


     英漢詞典解釋石刑

    詞性解釋

    stoning to death

    介紹

    石刑,是一種鈍擊致死的處刑方式。方式為把男性腰以下部位埋入沙中,女性是胸以下部位,人們向受刑者反復(fù)扔石塊。如果是對已婚有孩子的婦女行刑,她的孩子必須到現(xiàn)場觀看。行刑用的石塊經(jīng)專門挑選,保證讓受刑者痛苦地死去。根據(jù)情況、地區(qū)的不同,也有采用大小相差迥異的石頭的情況。石刑在國際社會普遍被視為過于殘酷,故通常會使用一些較人道的死刑。

    仍然存在石刑的國家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蘇丹、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和尼日利亞 。

    歷史

    在希伯來圣經(jīng),對于律法記載死刑罪行都按例以石刑處理。在新約,耶穌反對石刑,曾說:“誰沒有罪,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約翰福音 8:7)蒙古貴族則會被裝進布袋,然后以石刑處死 (最著名的例子是鐵木真的對手札木合)。

    上世紀90年代,巴達赫尚省有多名婦女和男子被處以石刑。塔利班政權(quán)上臺后,這種刑罰更為普遍。

    歷史案例

    2008年10月29日,索馬里基斯馬尤地區(qū)一名23歲女子因犯私通罪,被當?shù)氐牟孔宸肿訄?zhí)行石刑。石刑執(zhí)行者在數(shù)百名圍觀群眾面前掩埋該女子至頸部,然后實施石刑,并三次將該女子拖出查看是否死亡。執(zhí)行過程中,女子的一名親戚和其他人曾試圖營救,但遭到石刑執(zhí)行人員開火,一名兒童死亡。并三次被從坑中拖出來查看是否死亡。

    2007年一名17歲伊拉克少女被族人用石塊砸死。這段過程被拍成錄像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廣泛傳播,錄像顯示少女被一群咆哮的男子從屋內(nèi)拖出,隨即被當街拳打腳踢,數(shù)秒鐘之后,她已像胎兒一樣蜷縮在地上,用胳膊護住腦袋,努力抵擋著雨點般的石塊。一塊水泥砸了她的后腦勺,這致命的一擊讓她頓時血流成河,很快就一動不動。踢打和石砸仍在繼續(xù),接著就是男子們得勝的歡呼。 受害女孩名叫朵阿•哈利勒•阿斯

    瓦德,家住伊拉克摩蘇爾市附近的別什卡村。在當?shù)厝搜壑?,她犯下的滔天大罪是愛上了一個異族少年。她屬于“雅茲迪”(Yazidi)教派(庫爾德人的一支),而小伙子是遜尼派穆斯林,兩派世仇難解。對于她的叔叔和哥哥們 來說,她的行為已犯下死罪。因為“雅茲迪”教派嚴禁與其他信仰異性通婚。 為將他們分開,同時避免她激怒叔叔和哥哥們,朵阿的父親曾將她帶到“雅茲迪”派牧師處。待了1周后,4月7日她的叔叔和兩個哥哥將她從牧師處拖出來,然后帶領(lǐng)幾百名族人朝她扔石頭,對她進行“石刑”處決。事情發(fā)生在多名荷槍實彈的伊拉克軍警的眼皮底下。很多人在忙著用手機拍照。朵阿既不叫喊,也不反抗。聯(lián)合國人權(quán)委員會已經(jīng)針對庫族人動用私刑進行了調(diào)查。在4月份發(fā)表的一份報告中,聯(lián)合國表示,對婦女實施所謂“榮譽處決”的事件在伊拉克有上升趨勢。報告認為,1~2月份,至少有40名伊拉克婦女被殺害,理由是“不道德行為”,比如與陌生男子單獨乘車或發(fā)生通奸行為等。

    沙特王妃案例

    據(jù)英國《獨立報》2009年7月20日報道,沙特阿拉伯一名王妃日前在英國獲得避難權(quán),因為她與英國情人生下私生子,擔心自己回到沙特會被判處石刑而喪命。

    與英國男子婚外戀

    報道說,這名獲得避難權(quán)的婦女出身于沙特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她年長的丈夫是沙特皇室成員。她曾到倫敦訪問并與一名英國男子墜入情網(wǎng),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后,她害怕丈夫察覺,于是說服他允許自己再次前往英國,以便悄悄把孩子生下來。

    向英國申請避難

    由于擔心自己返回沙特會被以通奸罪判處極刑,這名女子向英國的一個法庭申請庇護,法官日前批準了她的請求。

    英國和沙特官方都沒有對這起案件發(fā)表評論。媒體評論說,如果英國公開承認此事,就意味著英國公開批評沙特用酷刑對待婦女的做法,使兩國政府都處于尷尬境地。

    通奸婦女面臨極刑

    在沙特,多數(shù)死刑的實施是在公共場合將犯人斬首,石刑是對通奸的已婚人士所使用的刑罰,最極端的也會用上砍頭或絞刑。謀殺、販毒等罪行也會被處以石刑。

    沙特婦女的社會地位低微。沙特政府經(jīng)常采用高壓手段對付被指違反教法的婦女和同性戀者,多次引起國際社會批評。一個國際人權(quán)組織的報告說,去年3月,一對來自斯里蘭卡的夫妻被認定犯有通奸罪,被判處石刑,后來減刑至6年監(jiān)禁外加700次鞭笞。今年早些時候,還有一名23歲的沙特女子因遭到輪奸而懷孕,在墮胎時被逮捕,最后被判處1年監(jiān)禁和100次鞭笞。

    沙特公主私奔遭石刑

    實際上,早在1977年就有一名19歲的沙特公主因與情人私奔被處以石刑砸死,這名公主是已逝哈立德國王的侄孫女。據(jù)稱她的死刑是其祖父、哈立德國王的兄長下令判處的。這起案件當時在國際社會引起轟動,后來被搬上銀幕。為阻止這部影視作品的播放,沙特驅(qū)逐了英國大使,召回400名在英國的皇室成員,還取消了與英國巨額的貿(mào)易訂單。

    索馬里案例

    索馬里的伊斯蘭武裝分子2009年12月13日公開處決了兩名男子,他們被指犯了殺人和通奸的罪名。

    據(jù)報道,名為“伊斯蘭解放黨”(Hezbal-Islam)的武裝分子在未予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西南面的城鎮(zhèn)執(zhí)行死刑。據(jù)目擊者表示,武裝分子將村民召集到刑場。首先受刑的是一名15歲的女子,她被指非法與男子發(fā)生性行為,而被判鞭打100下,據(jù)稱她因未滿結(jié)婚年齡所以逃過了死刑判決。

    而與她通奸的48歲男子MohamedAbukarIbrahim就沒那么幸運了,他被武裝分子用石頭砸死。另一名被執(zhí)行槍決的是61歲的男子AhmedMohamoud,他被控犯有殺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