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向
qīng xiàng
  • 拼 音:qīng xiàng
  • 注 音:ㄑㄧㄥ ㄒㄧㄤ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傾向 qīngxiàng
    (1) [yearn for wholeheartedly]∶傾心向往
    徒有傾向而已
    (2) [rely on]∶信賴,倚重
    帝甚傾向?!睹魇贰?br>(3) [incline]∶偏于贊成;傾向
    傾向革命
    傾向憂郁
    ◎ 傾向 qīngxiàng
    (1) [trend;tendency]∶趨勢
    沒有避免那種使用暴力的傾向
    (2) [direction]∶指思想觀點所體現(xiàn)的方向
    思想傾向

  • 近義詞

    偏向、方向、目標

  • 反義詞

    平衡

  • 英文翻譯

    1.(偏于贊成) be inclined to; prefer
    2.(發(fā)展的方向; 趨勢) inclination; tropesis; direction; run; leaning; current; tendency; aptitude; dip shift; trend; deviation

  • 詳細解釋

    (1).傾心向往。 宋 蘇軾 《與大覺禪師璉公書》:“人至,辱書,伏承法候安裕,傾向傾向。” 明 方孝孺 《答上清張真人書》:“春和道體何如?山中多高人隱者,無由奉見,徒有傾向而已?!?明 張居正 《書胡氏先訓卷》:“余與 正甫 論學最契,謂其出於 羅念菴 先生,余素所傾向者?!?br>(2).猶信賴,倚重。《明史·張元禎傳》:“久之,召為《會典》副總裁。至則進學士,充經(jīng)筵講官。帝甚傾向?!?br>(3).偏于贊成;偏向。 鄒魯 《福建光復(fù)》:“ 徐 感於將軍 樸壽 等知遇……且諗己部官兵傾向革命,不得已涕泣允之?!?吳玉章 《論辛亥革命》:“正是由于全國人民日益明顯地傾向于革命,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先后出現(xiàn)了一些地方性的、小規(guī)模的革命團體?!?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親》:“他就象他的父親,善感,易變,而且總傾向于憂郁?!?br>(4).猶趨勢。 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程》四:“ 中國 社會已經(jīng)大大的震顛動搖之后,那疾然翻覆變更的傾向,已是猛不可當,非常之明顯了?!?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二章:“這是我們 中國 革命的婦女中一種很值得贊美的傾向。”
    (5).指思想觀點所體觀的方向。 秦牧 《藝海拾貝·核心》:“悲劇之父 埃斯庫羅斯 和喜劇之父 阿里斯托芬 都是有強烈傾向的詩人。”《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情節(jié)是作品的骨骼,細節(jié)是作品的血肉,傾向是作品的靈魂。”
    亦作“ 傾鄉(xiāng) ”。向往;欽慕。 宋 歐陽修 《與吳正獻公書》:“赴職以來,日享安逸,茲為受賜不淺矣。乃情傾嚮,豈勝區(qū)區(qū)!”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傳國璽》:“臣區(qū)區(qū)之情,無任傾嚮,輒罄所見,以贊其萬一。” 明 歸有光 《御史中丞李公哀詞》:“公治五經(jīng)之餘,獨好 司馬遷 、 班固 書。以余之騃稚樸陋,而公常傾鄉(xiāng)之,每得一語,忻然誦之,以為有會於心。” 清 方苞 《趙處士墓表》:“終日危坐,講誦經(jīng)史,野人樵牧過者,望見皆肅恭,四方耆舊多傾嚮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