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熱帶雨林是指潮濕熱帶地區(qū)的一類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它們主要生長在年平均溫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溫度18℃以上的熱帶潮濕地區(qū),具有獨特的外貌和群落結(jié)構(gòu)。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果盆地、南亞等地區(qū)。中國云南、臺灣、海南及澳大利亞局部地區(qū)也有分布。

    熱帶雨林 - 概述

    熱帶雨林(英語:Tropical rainforest)是地球上一種常見于約北緯10度、南緯10度之間熱帶地區(qū)的生物群系,主要分布于東南亞、澳大利亞、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中美洲、墨西哥和眾多太平洋島嶼。中國的熱帶雨林主要分布于臺灣南部、海南島和西雙版納等地。種類組成和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已屬雨林的北部邊緣類型。[1]根據(jù)世界自然基金會對各種生物群落的分類,熱帶雨林,或熱帶濕潤闊葉林(Tropical moist broadleaf forest),亦可被歸類為赤道低地常綠雨林(lowland equatorial evergreen rainforest),因此熱帶雨林又稱赤道雨林。

    熱帶雨林地區(qū)長年氣候炎熱,雨水充足,正常年雨量大約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氣溫超過18℃(64℉) ,季節(jié)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極快,是地球上過半數(shù)動物、植物物種的棲息居所。

    熱帶雨林 - 特征

    氣候

    常年高溫,氣候變化小。晝夜長短差別很小。一年內(nèi)各月平均氣溫在24—28攝氏度間變化,最冷月平均氣溫不低于18攝氏度,絕對最高氣溫很少超過35攝氏度。氣溫年較差一般不超過5攝氏度,而日較差可達10—15攝氏度。全年多雨。終年潮濕,相對濕度大,云量也多。月降水量不少于60毫米,年降水量一般為 1500—3000毫米。氣候變化單調(diào),全年皆夏。一般早晨晴朗,午前炎熱,午后下雨,黃昏雨歇,天氣稍涼。

    地形

    多樣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形態(tài)多樣的雨林景觀。河流、湖泊、飛瀑,豐富的水資源和濕熱氣候環(huán)境孕育了豐富而多樣的生物種類和茂密的雨林植被。

    土壤

    土壤也是影響雨林生長發(fā)育和分布的一個重要因子,表現(xiàn)出某種共同的特點,如在顏色方面多呈鮮紅或黃色,在質(zhì)地上一般為壤質(zhì)或粘質(zhì),只是上層常為砂質(zhì)。

    植被

    熱帶雨林的植物種類極為豐富,是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無與倫比的。熱帶雨林的結(jié)構(gòu)因植物種類繁多,生活型各異而非常復雜。由喬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組成了多層次的郁閉叢林。其中僅喬木就有四、五層之多,林內(nèi)還有極其豐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群落外貌終年常綠。它們生長連續(xù)無間,植物終年蔥綠繁茂。

    動物

    雨林中的動物極為繁多,但以小型、樹棲動物為主。另一特點就是種類多而單種個體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蟲,找到一百種昆蟲比找到同種昆蟲一百只容易得多。科學家們相信,至今有很多雨林昆蟲未被人們認知。大象、河馬等大型動物一般僅活動于雨林邊緣或稍開闊的河谷地區(qū)。

    熱帶雨林 - 分布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兩側(cè)(南北回歸線內(nèi))。全球熱帶雨林可分為三大區(qū):

    中南美洲熱帶雨林

    是世界上種類最為豐富、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區(qū),尤其是亞馬孫盆地熱帶雨林最為典型;目前(2010年)還保存著4萬平方公里面積,它們約占熱帶雨林總量的一半即約占世界闊葉林總量的1/6。

    非洲熱帶雨林

    以剛果盆地為中心,面積較小;

    亞洲熱帶雨林

    以馬來西亞半島為中心,包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以及澳大利亞的東岸。中國的熱帶雨林主要分布于臺灣南部、海南島、廣西和云南南部及西藏東南的部分地區(qū)。[3]

    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是亞馬遜熱帶雨林。世界唯一的原始雨林在馬來西亞。

    熱帶雨林 - 作用

    熱帶雨林是全世界最關(guān)注的環(huán)境區(qū)域。它有兩方面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它為世界上半數(shù)以上的動植物(約500多萬種〕提供了生活居住的場所,因此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熱帶植物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產(chǎn),比如:巧克力、堅果、水果、膠類、咖啡、木料、橡膠、天然殺蟲藥、纖維和燃料。在醫(yī)藥方面,治療高血壓、白血病、帕金森病、惡性淋巴肉芽腫病。多發(fā)性硬化癥等難癥、絕癥的藥物也來自熱帶植物。醫(yī)學界科學家認為,人類還會在熱帶植物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治療疑難病癥的藥物。

    第二,它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幫助減少溫室氣體,同時通過光合作用為人類生存提供大量氧氣,所以說:熱帶雨林相當于地球的“肺”,因此,熱帶雨林有了一個別稱——“地球之肺”。

    熱帶雨林 - 環(huán)境危機

    近代,人類大規(guī)模地伐木制材或開辟種植園等方面的活動,已使大片雨林被消滅或被灌叢和稀樹草原所代替。尤其2000年以后,由于人們的破壞性砍伐,熱帶雨林的面積正在銳減,由此所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這些千萬年由自然創(chuàng)造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一旦破壞貽盡,將永遠不可恢復。甚至帶嚴重的環(huán)境災難。

    如墨西哥南部韋拉克魯斯州的洛斯圖斯特拉斯自然保護區(qū),擁有北美洲最大的一片熱帶雨林。由于長期以來大量樹木被亂砍濫伐,大批移民在此定居,這里的動、植物物種遭到浩劫。據(jù)有關(guān)資料顯示,到2003年,這里的大部分自然資源已經(jīng)喪失,熱帶雨林總面積減少了80%。據(jù)專家說,這一地區(qū)有19種哺乳動物、79種鳥類、23種爬行動物和19種兩棲動物的生存受到威脅。其中美洲虎、豹貓、美洲獅、野豬、鹿、蜘蛛猴、吼猴、豪豬等等,已經(jīng)瀕臨滅絕。在植物方面,也有818種植物處于危險之中。

    2011年11月,國際環(huán)保組織綠色和平發(fā)現(xiàn):中國海南中部山區(qū)的熱帶雨林在過去十年的時間內(nèi)消失了7.2萬公頃,占整個中部山區(qū)原有天然林總面積的近四分之一。海南熱帶天然林不斷減少,逐漸從平原、臺地、丘陵山地退縮,到2011年11月時,僅主要存在于中部山區(qū)。

    為了保護熱帶雨林及其中各種珍貴的自然資源,世界許多國家已出臺措施,并呼吁加強熱帶雨林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