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加息 - 簡介
加息就是一國的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xiàn)率,從而使得商業(yè)銀行對中央銀行的借貸成本提高了,進而影響市場利率。但由于通脹上升,通脹預期加劇,月度數(shù)據(jù)的同比變動明顯,央行可能會覺得加息一發(fā)難收而慎用這一調控手段。
加息 - 目的
加息是對現(xiàn)行的某種或某些利息率進行有目的的提高的行為,通常是為了實現(xiàn)某個具體的目標而做出的舉措。
比如:通過提升存款利息基準利率,來達到吸收存款減少貨幣供給的目的?;蚴翘岣咩y行間隔夜拆息率,來提高短期高額融資的成本,抑制惡意投機行為,等等。
加息不僅是經(jīng)濟行為,同時也是政治、社會因素多重作用下的產(chǎn)物,有時很可能不是為了經(jīng)濟目的而進行,而是迫于壓力。
加息 - 比如
某國在本國貨幣不斷升值時,進行減息,從而使貨幣供給量增多,可以達到抑制貨幣升值的目的(這種行為要成功,是有很多前提,純理論討論),但是該國面臨強大的物價上漲壓力,不得不加息以平抑物價(若減息貨幣增多后物價將進一步上漲)。
加息 - 影響
加息的執(zhí)行效果通常不能很快反映出來,因為涉及到整個經(jīng)濟體系,或者說金融體系的聯(lián)動機制,需要不短的時間才能反映出結果來(具體時間沒有研究過,不知道)。因此,若是期望加息的效果像打麻醉劑一樣的快速反映,實在很渺茫。
加息 - 政策
主要政策手段: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加強信貸控制。如果市場物價上漲,需求過度,經(jīng)濟過度繁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總供給,央行就會采取緊縮貨幣的政策以減少需求。
根據(jù)《中國人民銀行法》,目前確定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準備金、中央銀行基準利率、再貼現(xiàn)、中央銀行貸款、公開市場,其余的列入國務院確定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因此,在保持公開市場通過央行票據(jù)、特別國債等工具大規(guī)模回籠貨幣的同時,目前市場預期最大還是升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
加息 - 效果
央行此次加息,各檔利率的變化均“未按常理出招”,其中的看點有三:一是活期存款利率不升反降;二是存貸款利率上調幅度基本遵循了“遞遠遞減”的規(guī)律;三是活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大于同期貸款利率的上調幅度,縮小了存貸款利差。從這樣一番復雜的利率變動安排中,我們能夠體會出貨幣政策當局的良苦用心。從當初簡單化、一刀切的加息政策,到此次“不規(guī)則”的利率結構性變化,反映出調控部門著手提高利率政策在解決宏觀經(jīng)濟問題時的針對性,盡量避免政策的負面效果。前述三個看點對于當下宏觀經(jīng)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將能夠發(fā)揮精確調控的作用。
央行年內(nèi)第六次加息突然而至,令人大感意外。據(jù)報道,央行決定從2007年12月21日起調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現(xiàn)行的3.87%提高到4.14%,調高了27個基點。
從時間點看,此次加息的確有些意外。之前11月份CPI數(shù)據(jù)出臺,因其創(chuàng)出11年來新高,市場曾廣泛預期加息舉動將隨之而至。但是,面對市場慣性化的思維模式,央行卻選擇了“按兵不動”。也正是因此,有關匯率政策將成為主要選擇工具、12月份CPI漲幅數(shù)據(jù)將會回落等說法開始盛行,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央行的靜默舉動。然而,偏偏在市場對年底再次加息逐步“放松警惕”之時,卻最終成為政策預期兌現(xiàn)之刻。
對于此次加息出臺時間的意外性的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分析:其一,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確定貨幣政策由“穩(wěn)健”轉為“從緊”,利率政策作為傳統(tǒng)的貨幣政策工具,盡管長期看有逐步被匯率政策替代的可能性,但是總歸難以被徹底摒棄。畢竟加息能夠通過提高企業(yè)的融資成本和存款的流出成本,發(fā)揮抑制投資過熱的作用。其二,加息的政策效果一直備受爭議。由于此次物價上漲主要源自于農(nóng)產(chǎn)品成本的推動,單純加息動作不僅無助于增加農(nóng)產(chǎn)品供給,反而可能增加其生產(chǎn)成本,成為推高價格上行的因素。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對此表示出一定認同,他表示“由于CPI漲幅中食品價格上漲貢獻較大,加息對這種情形是否有效正在研究之中”。
由此,加息動作出臺本身實屬正常,只是要讓政策效果更優(yōu),避免其無效甚至是背道而馳的結果,就需要央行在具體加息的比例上“頗費思量”。或許,正是因此而讓此次加息的時間延后于市場的慣性預期。
這也解釋了此次加息與往次最大的區(qū)別,即各檔存貸款利率變動可謂是“不規(guī)則”。除了被視為基準利率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照常規(guī)提高了27個基點之外,其余各檔利率的變化均“未按常理出招”,其中的看點在三處:一是活期存款利率不升反降,從0.81%下調到0.72%;二是存貸款利率上調幅度基本遵循了“遞遠遞減”的規(guī)律,如存款利率中三個月定期利率上調了45個基點,而五年以上存款利率僅上調了9個基點;三是活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大于同期貸款利率的上調幅度,縮小了存貸款利差。
從這樣一番復雜的利率變動安排中,我們能夠體會出貨幣政策當局的良苦用心。從當初簡單化、一刀切的加息政策,到此次“不規(guī)則”的利率結構性變化,反映出調控部門著力提高利率政策在解決宏觀經(jīng)濟問題時的針對性,盡量避免政策的負面效果。
加息 - 加息時間表
2010年12月25日,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
2010年10月19日,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決定。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現(xiàn)行的 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現(xiàn)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據(jù)此相應調整(此前連續(xù)五次減息)。受加息影響,滬深兩市股指紛紛大幅低開,隨后指數(shù)在銀行、保險股等權重股帶領下快速沖高并逐步翻紅,上證綜指重新回到3000點上方。午盤指數(shù)沖高回落, 上證綜指圍繞3000點窄幅震蕩。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報收于3003.95點,上漲0.07%;深證成指報收于13130.0點,上漲1.23%。兩市合 計成交4508億元,與上一交易日相比明顯放大。
2007年12月20日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 12月21日兩市小幅低開,滬綜指開盤報5017.19點,下跌26.34點,深成指開盤報16542.93點,下跌82.48點,滬市上漲165家,下跌587家,深市上漲101家,下跌447家。
2007年9月15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9月17日(周一)滬綜指上漲109.21點,漲幅2.06%,成交額1687.52億。深成指上漲280.67點,漲幅1.54%,成交額882.45億。
2007年8月22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受8月21日晚央行年內(nèi)第四次加息的消息影響,早盤滬深兩市雙雙大幅低開,股指早盤震蕩走高,在金融、地產(chǎn)股的輪番推動下,滬深兩市先后刷新歷史高點。滬指漲幅0.50%,成交1621.98億。
2007年7月20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7月23日周一兩市大幅跳空高開,滬市開盤報4091.24點,上漲32.39點,深市開盤報13615.30點,上漲197.34點。兩市大盤高開高走單邊震蕩上行,做多人氣迅速聚集。截至收盤,兩市共成交2351.1億元,成交量明顯放大。
2007年5月19日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5月21日,滬市開盤:3902.35點,低開127.91;報收4072.22點,漲幅1.04%。
2007年3月18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低開后大幅度走高,開盤2864點,收盤3014點,突破3000點,全天大漲2.87%,隨后一路強勁上行至3600點。
2006年8月19日 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均上調0.27%。周一開盤后,滬指開盤低開至1565.46點,最低點1558.10點,隨后迅速反彈收復失地,收盤至1601點,上漲0.20%。
2006年4月28日 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調0.27%,提高到5.85%。28日,滬指低開14點,最高1445點,收盤1440點,漲23點,大漲1.66%。
2005年3月17日 提高了住房貸款利率。滬綜指當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彈后,滬綜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點。
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均上調0.27%。一路下跌中的滬綜指繼續(xù)大跌1.58%,當天報收于1320點。
1993年7月11日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調到10.98%。首個交易日滬指下跌23.05點。
1993年5月15日 各檔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項貸款利率平均提高0.82%。首個交易日滬指下跌27.4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