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日本民主黨是僅次于自民黨的第二大政黨,成立于1996年9月。1998年4月,日本民主黨、民政黨、友愛新黨、民主改革聯(lián)合4個在野黨組成新的民主黨。旨在形成一個真正有效監(jiān)督和約束執(zhí)政黨的反對力量。成立后,民主黨通過大選逐漸壯大起來,2000年與日本自由黨合并后,成為日本最大在野黨,僅次于自民黨的日本第二大政黨。2007年7月日本參議院選舉后,民主黨擁有參議院242個議席中的112席,超過自民黨27席,成為參議院第一大黨。2009年8月第45屆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民主黨獲勝,取代自民黨登上日本執(zhí)政舞臺,這意味日本戰(zhàn)后政治體系終結。
日本民主黨-基本資料
日本民主黨成立于1998年4月27日, 勢力從戰(zhàn)后的一個小黨漸漸增強到今日的第二大黨。日本民主黨由四個由自民黨分裂出、成立較早的反對黨合并而成,這四個政黨包括了,日本民主黨,好統(tǒng)治黨(Minseito),新進黨(ShintoYuai)和民主改革黨。
民主黨于成立之初在眾議院有九十三席,在參議院則有三十八席。通過大選逐漸壯大起來,2000年與日本自由黨合并后,成為日本最大在野黨,僅次于自民黨的日本第二大政黨2003年10月22日,在民主黨主席的演說之中發(fā)表聲明,并表示由自民黨所組成的日本政府應該放棄軍事武力及許多重大的左派主張使得民主黨獲得眾多日本人民的支持。因此,民主黨的議席更快速的成長為178席。并成為自由民主黨的主要競爭對手。
日本民主黨-歷史沿革
新進黨成立以來,就很快在和自由民主黨中被埋沒,日本小型政黨的前景不妙。而新黨先驅的干事長鳩山由紀夫在1996年1月分析下次眾議院大選時指出,新黨先驅很可能只有2—4名候選人當選,他提議組成以新黨先驅、社會民主黨為中心的,同時包括部分新進黨員和自民黨員的新政黨。
1996年4月1日,鳩山和新進黨總務會長代理船田元進行會面,就組成新黨的問題達成共識。時人將這將要組成的政黨稱為“鳩船新黨”。不過船田最終因為政見問題沒有加入。與此同時,鳩山和熱心于一同組織新黨的新黨先驅代表武村正義在多項問題上存在分歧——尤其是在參加新黨的方式問題上,鳩山主張新黨應該以普通市民為中心,不應該簡單地合并原有政黨,不應是“選舉互助會”,而是應該以個人參加為主,通過每個個人的判斷來決定其意志;而武村則堅持在黨內協(xié)商的基礎上,新黨先驅全體加入新黨。
鳩山大力批判“自民·社會·先驅”聯(lián)合政權,打出“徹底改革日本政治、行政”的旗號;而武村則堅持繼續(xù)參加聯(lián)合政權。最終鳩山宣布退出先當先驅,以及拒絕武村加入新黨。同年9月11日,“民主黨設立委員會”結成,發(fā)起者有鳩山由紀夫、菅直人(新黨先驅)、鳩山邦夫(由紀夫的胞弟,新進黨)、橫路孝弘、岡崎富子(社民黨)等。9月28日,民主黨正式成立,政綱是推進行政改革,將官僚主導政治轉變?yōu)槭忻裰鲗?強調地方分權;將日本建設成面向21世紀的先進發(fā)達國家。成立之時,民主黨擁有57名國會議員(52名眾議院、5名參議院),是國會內僅次于自民黨和新進黨的第三大黨。民主黨還同時設立“二人代表制” ,鳩山由紀夫負責黨務,菅直人負責政務。同年10月底眾議院總選舉,民主黨取得52席,與選前一樣,沒有變化。而內閣總理大臣橋本龍?zhí)稍谶x后即暗示可以考慮民主黨代表入閣,不過民主黨拒絕,并表示將實行“閣外監(jiān)督”。
民主黨黨內的鳩山和菅的矛盾一直存在。鳩山一直強調民主黨的個人參與的重要性,但是菅希望民主黨能成為大政黨,而且主張和自民黨聯(lián)合執(zhí)政。菅本人在民主黨成立之后也一度繼續(xù)留在政府內閣中擔任厚生大臣,而正是他擔任厚生相期間處理艾滋病對策問題為他贏得了良好的名聲,他也因此成為民主黨的頭號人物,在1997年擔任第二任黨代表,而鳩山則轉任干事長。
隨著更多新進黨員脫黨加入民主黨,民主黨也不斷壯大。1997年12月,鳩山、菅和新進黨的細川護熙、鹿野道彥、羽田孜舉行會談,就下年的參眾兩院選舉合作達成共識,決定在參議院選舉前成立新黨。
1998年1月7日,民主黨和太陽黨、國民之聲、新黨友愛、民主改革連合、五人黨組成院內會派“民主友愛太陽國民連合”(民友連)。同年4月27日,民主黨和民政黨、新黨友愛、民主改革連合正式合并成新民主黨。
2003年9月,民主黨與小澤一郎領導的自由黨再次合并為一個新的民主黨,使民主黨的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同年11月9日,日本舉行第43屆大選,在眾議院480個議席中,主要執(zhí)政黨自民黨由原來的247席降至237席,跌破眾議院議席的半數(shù);而民主黨取得了長足進步,由137席增至177席。日本政壇由此進入了兩大保守政黨抗衡的時代。
2004年7月,日本第20屆參議院選舉,民主黨獲得50席,不僅超過執(zhí)政的自民黨,且刷新了在野政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所獲議席的歷史紀錄。這一結果顯示日本兩大政黨主導政壇的趨勢更加明朗。2004年7月,民主黨在日本參議院選舉中再次獲勝,總席位增至109個席位,成為參議院第一大黨。
從2006年4月起,小澤一郎出任民主黨領導人。2009年5月11日,小澤一郎因其首席秘書涉嫌違反《政治資金規(guī)正法》,迫于壓力宣布辭職。5月16日,民主黨舉行該黨代表(即黨首)選舉,現(xiàn)任干事長鳩山由紀夫擊敗對手副代表岡田克也當選新一任代表。
日本民主黨-傾向主張
政治傾向
日本民主黨主張推行民主、穩(wěn)健的政治路線,構筑新自由社會。對內主張建立自由、透明和公開的經(jīng)濟社會體系,并推動其日趨完善和成熟發(fā)展。主張在著力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同時,要兼顧社會公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對外關系中,主張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發(fā)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營造和平、自由和公開的國際環(huán)境。在雙邊關系中主張優(yōu)先考慮與美國的同盟,并努力培養(yǎng)與中國、韓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友好互信關系。
日本民主黨的以“建立自由與安心的社會”為號召,政策包括要求日本政治“脫官僚”,反對“政治精英、政府官僚、產(chǎn)業(yè)界三者緊密結合的鐵三角關系”、建立透明與公正的規(guī)范、實現(xiàn)共生社會、國民主權原則、在國際上建立可信賴的國家。現(xiàn)在作為日本的在野黨。民主黨反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可是,小澤一郎主張,天皇參拜靖國神社。
民主黨屬溫和保守型政黨,主張推行民主、穩(wěn)健的政治路線,并主張加強與亞洲各國開展外交活動,深化經(jīng)濟關系,強調對華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該黨支持基礎主要為工會組織和市民工薪階層,其黨員主要為年輕的職業(yè)人士,包括政府官員、律師、醫(yī)生、銀行家和新聞工作人員等。
主張修憲和強化日美同盟
前黨首前原的政策主張保守色彩較重。他積極主張修改日本憲法,強調應該刪除憲法第九條第二款,要求日本擁有陸??諔?zhàn)爭力量,日本應該擁有集體自衛(wèi)權,主張強化日美軍事同盟關系。
前原被稱為“日本的布萊爾”,他關于稅金等政策的主張也被認為與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相仿。但外界對前原誠司能在多大程度上貫徹其重建民主黨的宣言表示疑慮。當選黨首后,前原表示不會維護“勞動組合”及業(yè)界團體這些民主黨歷來支持層的既得利益,他宣稱,“如果民主黨與勞動組合及業(yè)界團體的意見相異,會毅然提出并有與其對峙的勇氣”。不過,民主黨內舊社會黨和舊民社黨勢力與“勞動組合”關系歷來深厚,而且黨內舊自民黨勢力也多受到業(yè)界團體的照顧,外界對前原誠司如何才能發(fā)揮“勇氣”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日本民主黨-結構人事
人事
設有最高顧問、代表(主席)、副代表(副主席)、干事長、國會對策委員長、常任干事會議長、選舉對策委員長、干事長代理、總務局長、役員事長、組織委員長、代議士會長、參議院議員會長、參議院干事長、參議院國會對策委員長以及全國各地之常任干事長。
組織結構
民主黨是代表市民工薪階層利益的溫和保守型政黨,主要支持基礎是工會組織。有黨員約3萬人,另有黨友約5.5萬人。黨員主要由年輕的業(yè)界專業(yè)人士組成,有官員、律師、醫(yī)生、銀行家、記者等。黨員江田五月現(xiàn)任日本參議院議長,是日本首位反對黨成員任該職位。
經(jīng)費來源
公費補助、黨員繳交之黨費以及政治捐獻(包括個人、法人以及政治團體)。
黨內治理
面對黨內錯綜復雜的派系勢力,前原誠司的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團結,率全黨與占全部議席三分之二以上的自民黨較量。他表示,在決定黨的高層名單時不會考慮搞派系平衡,也不顧及老少之分,會“以才取人”。但黨首選舉中微弱得票差距已經(jīng)證明前原的治黨路程不會風平浪靜。面對黨內菅直人、鳩山由紀夫以及小澤一郎三大實力派陣營,前原是否能有所作為取決于與這些老字輩政治家的融合程度。不過,明年9月就是前原此任屆滿之時,其間沒有選舉,因此無法用選舉成敗來斷定前原的成績。有分析認為,精明到家的小澤一郎并不甘心只坐副席,他正在等待一個合適的上臺時機。內憂外患當前,前原誠司能不能通過鮮明的政策制定、高明的橫縱聯(lián)合使民主黨再生為一個可與自民黨抗衡的大黨,目前尚難斷言。
日本民主黨-概念區(qū)分
日本歷史上有不少的“民主黨”,目前的日本民主黨成立于1998年,由鳩山由紀夫與菅直人等人成立,成員不少來自過去的日本社會黨、民社黨、自由民主黨、新進黨以及如先驅新黨、太陽黨等其他小黨,所以在成員來源上成份不一。1998年4月,參加院內會派“民主友愛太陽國民聯(lián)合”(民友連)的民主黨、民政黨、新黨友愛、民主改革聯(lián)合合流結成新的民主黨。這個新民主黨在立黨的時候是“非自民、非小澤”的勢力。
日本民主黨和日本自由黨于2003年9月24日在東京簽署了《合并協(xié)議書》,正式將兩黨合并。協(xié)議指出自由黨于2003年9月26日解散,其議員加入民主黨。合并后民主黨代表為原民主黨代表菅直人,原自由黨黨首小澤一郎暫不在合并后的民主黨內擔任職務。日本民主黨在并入日本自由黨后,眾議院與參議院席次都有所成長。2005年9月17日,日本民主黨經(jīng)過2005年日本大選落敗后,選出前原誠司為黨魁,取代辭職的岡田克也。2006年前原誠司因為堀江email事件而辭去黨魁,4月7日,民主黨舉行該黨國會議員大會,選舉63歲的小澤一郎為新黨首。他以119票高票當選,而競爭對手菅直人則只獲得了72票。2007年參議院選舉,民主黨成為參議院第一大黨,聯(lián)合其他在野黨在參議院持有過半席次,民主黨人江田五月當選參議院議長。
日本民主黨-現(xiàn)今地位
2000年與日本自由黨合并后,成為日本最大在野黨,僅次于自民黨的日本第二大政黨。
2005年眾議院選舉中,民主黨于眾議院席次減少,僅有113席,為日本第二大黨和主要反對黨。
2007年7月日本參議院選舉后,民主黨擁有參議院242個議席中的112席,超過自民黨27席,成為參議院第一大黨。
第45屆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最終結果于2009年8月31日凌晨揭曉。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獲得眾議院全部480個議席中308席,超過控制眾議院各個常設委員會的絕對穩(wěn)定多數(shù)269席,取得空前勝利。 日本民主黨總裁鳩山由紀夫出任日本首相。
日本民主黨-代表人物
民主黨歷任黨首
菅直人 (1998.4.27-1999.9.25),第1、2任
鳩山由紀夫 (1999.9.25-2002.12.10),第3、4、5任
菅直人 (2002.12.10-2004.5.18),第6任
岡田克也 (2004.5.18-2005.9.17),第7、8任
前原誠司 (2005.9.17-2006.4.7),第9任
小澤一郎 (2006.4.7-2009.5.16),第10、11任
鳩山由紀夫 (2009.5.16- ),第12任至今
現(xiàn)任黨首鳩山由紀夫
鳩山由紀夫(Yukio Hatoyama)(1947年2月11日-),日本政治家,北海道人,政治世家出身。曾任日本民主黨黨首,于2002年12月辭職,在2006年,再次當選民主黨代表。他和小澤一郎、菅直人是民主黨的“三駕馬車”。
1947年2月11日出生于日本東京,其祖父是日本前首相鳩山一郎,外祖父石橋正二郎是著名企業(yè)普利司通的創(chuàng)始人,父親鳩山威一郎曾任外務大臣。
1996年,他與菅直人一起組建民主黨,后任黨代表。鳩山溫文爾雅,能言善辯。鳩山現(xiàn)任“日中友好議員聯(lián)盟”副會長。曾來華訪問。其妻鳩山幸,1943年生于中國上海,曾是演員。2009年5月16日,鳩山由紀夫當選日本民主黨新黨首。
日本眾院選舉當?shù)貢r間2009年8月30日晚20時(北京時間19時)結束投票。日本民主黨在眾院大選中獲勝,日本將實現(xiàn)政權更迭。民主黨代表鳩山由紀夫擔任首相的新政權將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