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拼音:liù pù kàng
簡介
六鋪炕的地理位置在北京市安德路的中段,若以公共汽車站為標(biāo),則是東臨地興居,西至后九條,南到城墻豁口,北挨黃寺。幾乎是東西南北各有兩站路的距離。若從地形上說,則是南有城墻、護城河,北有古寺,東西各有一處湖泊。
六鋪炕的兩種說法
舊時北城墻外,是一片亂墳地,荒涼冷僻。從安定門外到德勝門外,自東向西,有一條腳夫們踩出的小道,就是現(xiàn)在安德路的前身。途中,開有一小店,專供腳夫們飲水歇息。小店之小,土炕上只能放下六床鋪蓋,所以人稱小店“六鋪炕”,此地便以小店得名。
還有一種說法稍顯不同:所謂“炕”,并不是指供人睡覺的土炕,而是指小店院中用磚石黏土壘成的土臺子。因小店窮,買不起正經(jīng)的桌子,只能壘土作臺,權(quán)當(dāng)桌子用。一個土臺,稱作“一鋪炕”,小店里有六個這樣的“桌子”,所以叫“六鋪炕”。究竟哪種說法準(zhǔn)確,無從判斷,只待民俗學(xué)家們有興趣時去考證吧。但這兩種說法都能證明一個事實,就是這地方在舊時窮困荒涼的狀況。過去北京有“東富西貴,南賤北貧”之說,六鋪炕這個地名就直接見證了“北貧”。
六鋪炕茶館
六鋪炕本是茶館帶酒座的鋪子。掌柜的姓楊,人稱楊二。這個茶酒館開業(yè)的時間大約在清末民初,有土房五間,三間北房,兩間西房。據(jù)當(dāng)?shù)厝酥v,1923年前后就歇業(yè)了。“六鋪炕”,并非指的是六個鋪位大的土炕,而是指茶酒館場院中,有六個用土坯砌成的土臺子,外抹青灰,形如土炕一般當(dāng)作“茶桌”,上搭涼棚,院中還有幾棵大樹可以遮陽。因為茶酒館沒有字號,來此吃茶喝酒的人,就依據(jù)六個土臺子,呼之為“六鋪炕”。當(dāng)年,這種茶酒館還有一個“雅號”,叫做“雨來散”。六鋪炕茶酒館,位于現(xiàn)在安定門外177中學(xué)后身、青年湖公園的西墻外,因為它離當(dāng)?shù)氐奈鳡I房很近,所以來此吃茶喝酒的人多是提籠架鳥的八旗子弟。由于這個茶酒館處于當(dāng)時的荒郊野外,賭博之人更是無所顧忌,六鋪炕因此而出名,以至雍和宮的喇嘛、黃寺的喇嘛、鐘樓后身娘娘廟的太監(jiān),坐著車來此逗鳥玩鷹,賭博作樂。一些珠寶商人和打小鼓的也趨集于此,做些古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