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
biān niú
  • 拼 音:biān niú
  • 注 音:ㄅㄧㄢ ㄋㄧㄨˊ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舊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勸農(nóng)耕,州縣及農(nóng)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開始,以示豐兆,謂之“鞭牛”。 唐 元稹 《生春》詩之七:“鞭??h門外,爭土蓋蠶叢。” 宋 吳自牧 《夢粱錄·立春》:“前一日, 臨安府 造進大春牛,設(shè)之 福寧殿 庭。及駕臨幸,內(nèi)宮皆用五色絲彩杖鞭牛?!?清 顧祿 《清嘉錄·正月·打春》:“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謂之打春。農(nóng)民競以麻麥米豆拋打春牛,里胥以春毬相餽貽,預(yù)兆豐稔。”參見“ 鞭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