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
míng yì
  • 拼 音:míng yì
  • 注 音:ㄇㄧㄥˊ ㄧ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做某事時用來作為依據(jù)的名稱或稱號。
    (2) (形)表面上;形式上(后面多帶‘上’)。
    [構(gòu)成]
    偏正式:名(義
    [例句]
    我以共青團(tuán)員的名義向組織保證;一定提前完成任務(wù)。(作賓語)

  • 近義詞

    表面

  • 反義詞

    實質(zhì)、實際

  • 英文翻譯

    1.(名稱或稱號) name
    2.(表面上) nominal; titular; in name

  • 詳細(xì)解釋

    ◎ 名義 míngyì
    [name] 做某事時用來作為依據(jù)的名稱或稱號;與事物的實際有別的名稱
    以革命的名義
    ◎ 名義 míngyì
    (1) [titular]
    (2) 表面上;形式上;僅限于稱號或名目上
    享有名義上的主權(quán)
    (3) 有 [通常為公職的或榮譽的] 頭銜而不履行相應(yīng)職務(wù)、功能、責(zé)任
    名義首腦
    (1).名聲與道義?!俄n非子·詭使》:“官爵所以勸民也,而好名義、不進(jìn)仕者,世謂之烈士。”《南史·袁粲傳》:“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廈之崩,但以名義至此耳?!?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沿襲》:“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世有以智力取者,自謂己能,往往不顧名義?!?清 惲敬 《前翰林院編修洪君遺事述》:“君之智力足以顛倒英豪,激揚權(quán)勢,獨於名義所在,一心專氣以必赴之?!?br>(2).事物的名稱和含義;事物立名的含義。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自序》:“而《繁露》之書,事物名義,悉所研極?!?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十:“今人多誦《高王觀世音經(jīng)》,而莫能詳其名義?!?徐特立 《用唯物的辯證的觀點看事物》:“ 毛主席 對于名義很注意,在 江西 強(qiáng)調(diào)說人民是主人,政府官吏是公仆,這把人民和政府的關(guān)系弄清楚了?!?br>(3).名分;身分,資格。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十:“﹝ 嚴(yán)子陵 ﹞知 光武 為帝胄之英,名義甚正,所以激發(fā)其志氣,而導(dǎo)之以除兇剪逆。”《明史·太祖紀(jì)贊》:“修人紀(jì),崇風(fēng)教,正后宮名義,內(nèi)治肅清?!?老舍 《善人》:“ 穆女士 給她的名義是秘書。按說有這個名義,不給錢也滿下得去?!?冰心 《寄小讀者》十八:“船抵 西雅圖 之前一兩天,他們曾用全體名義,寫一篇勉勵 中國 學(xué)生為國家爭氣的話,揭貼在甲板上?!?br>(4).形式,表面。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四:“《掃蕩報》本來是復(fù)興社的機(jī)關(guān)報,但在名義上是屬于行營政訓(xùn)處的?!?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名義上雖說是一個市鎮(zhèn),而居民卻不到一百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