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人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硬盤人 - 名稱來歷

    硬盤人,這個地域歧視的詞匯出自寬帶山。

    寬帶山上上海人居多,所以上海人關注的話題自然比較多了,而“外地人”作為流動人口很多的上海來說自然是眾多熱門話題之一。但是由于原本中性的詞匯“外地人”由于帶上了一分貶義,有時候便成了防止地域歧視的禁語。因網(wǎng)友習慣用“WDR”縮寫代替“外地人”,之后“WDR”這一縮寫被管理員屏蔽(但當時“外地人”卻未被管理員屏蔽),隨后“VVDR”以及“***”相繼給蒙蔽,但因 WD 兩字母和硬盤生產(chǎn)商西部數(shù)據(jù)(Western Digital)縮寫相符合,故有用戶將外地人改稱為“西部數(shù)據(jù)”人,日后逐漸演化成“硬盤人”。

    硬盤人還有很多引申組合,例如 “硬盤”為外地,“硬盤男”為外地男人,“硬盤女”為外地女人等等。

    范圍

    上海人通常把上海以外的、沒有素質(zhì)的、不懂入鄉(xiāng)隨俗的中國民眾,都視為鄉(xiāng)下人 —— 也就是所謂的“硬盤人”。

    特征

    不講文明,沒有道德,有強烈的自卑感,認為上海人看不起自己,對上海人以及上海文化有強烈的抵觸情緒。由于自身實力的不足,在上海得不到好的發(fā)展,因此推卸于上海人排外,一廂情愿的認為是上海人競爭不過自己。

    然后出現(xiàn)了“上海人說上海話就是不文明的現(xiàn)象,上海人都覺得自己檔次高,上海的建設全是外地人的貢獻,上海的發(fā)展全靠地理位置和國家政策,上海有錢人都是外地人”等等理論,有意淫的傾向。

    原因

    “上?!币蛭挥谒山?吳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歷史上隸屬于江蘇省,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上世記六十年代初,為了適應上海城市發(fā)展的需要,周恩來總理決定將江蘇省的浦東、嘉定、寶山、閔行、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金山等11個縣劃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總面積達6340.5平方公里,比建國初大十倍以上。

    但是因為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原因,老上海人一直有些看不起從江蘇省劃分而來的川沙(大部分劃歸浦東新區(qū))、嘉定、寶山、上海(大部分劃歸閔行)、崇明、松江、奉賢、南匯(已劃入浦東新區(qū))、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區(qū)縣的人。

    同樣因為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原因,改革開放以后成長起來的第二代新上海人,即從江蘇省劃分而來的川沙、嘉定、寶山、上海(大部分劃歸閔行)、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區(qū)縣的人,也看不起來上海以外的中國民眾。

    各直轄市中本地人所占比例

    北京人:在京外地人 = 1:8 ,北京人占11%

    上海人:在滬外地人 = 7:13,上海人占35%

    天津人:在津外地人 = 9:11,天津人占45%

    重慶人:在渝外地人 = 13:7,重慶人占65%

    思考

    或許由于中國戶籍制度,政府給予當?shù)貞艏丝诘奶厥飧@觥⒄邔е隆坝脖P人”這樣的歧視詞語的出現(xiàn)。

    老上海人沒有錯、新上海人也沒有錯,是我國特殊的戶籍制度具有其畸形的歷史局限性。

    若干年以后,研究中國的戶籍制度會成為社會學研究的重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