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神星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婚神星 -簡介

    婚神星是被人類發(fā)現(xiàn)的第三顆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是由較重的石質(zhì)組成的S-型小行星。它在1804年9月1日被德國天文學(xué)家卡爾·路德維?!す∫砸患芷胀ǖ?英吋口徑望遠鏡發(fā)現(xiàn)的,以羅馬神話中位階最高的婚姻之神朱諾來命名。

    特征

    婚神星是質(zhì)量最大的小行星之一,質(zhì)量約占整個小行星帶的1.0%,在大小排序上也在前10名之內(nèi)。它與司法星爭奪石質(zhì)的S-型小行星中最大者的榮銜,但最新測量已使婚神星曲居第二。在S-型小行星之中,他有異常的反射率,可能表示他的表面有著不同的性質(zhì),他是婚神星族主要的一份子。

    婚神星以順行自轉(zhuǎn),北極指向黃緯27°,黃經(jīng)103°(β, λ) = (27°, 103°),但有10°的晃動(不確定性)[3].,自轉(zhuǎn)軸與黃道夾角達到51°。

    光譜研究顯示婚神星表面含球粒隕石的成分,以及普通的石隕石中都有的含鐵的硅鹽酸,像是橄欖石和輝石等,可能是球粒隕石的來源。在2001年10月2日于日正當中時,測得的表面最高溫度約為293K,換算可得在日心座標的近日點位置時溫度可以達到301K(28℃)。

    紅外線影像揭露在表面可能有直竟達100千米的坑洞或是噴發(fā)形狀,應(yīng)該是在地質(zhì)學(xué)上年輕的沖擊結(jié)果。

    觀測

    婚神星是首顆被觀測到掩星的小行星。在1958年2月19日在SAO 112328前方經(jīng)過。此后,又觀測了幾次婚神星的掩星,成果最豐碩的是1979年12月11日由18位觀測者共同完成的。

    由在火星軌道上環(huán)繞的太空船接收婚神星表面的無線電信號回波,以利用婚神星對火星運動造成的微小攝動來估計質(zhì)量。

    詹姆斯·L·希爾頓在1999年的研究認為婚神星的軌道在1839年有微小的改變。“非常幸運的”,這種變動是由于身分尚未獲得確認的小行星經(jīng)過附近的攝動,而且不可能是由可量度出大小的天體撞擊造成的影響。

    1996年,威爾遜山天文臺的虎克望遠鏡使用自適應(yīng)光學(xué)系統(tǒng)拍攝了婚神星的照片,影像超過婚神星的整個自轉(zhuǎn)周期,顯示不規(guī)則的(多塊形)狀與一個黑暗斑點,估計為一個新產(chǎn)生的撞擊痕跡。

    發(fā)現(xiàn)

    發(fā)現(xiàn)者 卡爾?哈丁

    發(fā)現(xiàn)日期 1804年9月1日

    其他編號 none B

    天體分類 小行星帶 (婚神家族)

    軌道根數(shù)

    歷元 2005年1月25日(JD 2453699.5)

    離心率 (e) 0.2583

    半長軸 (a) 399.155 兆米 (2.668 天文單位)

    近日點 (q) 296.03 兆米 (1.979 天文單位)

    遠日點 (Q) 502.276 Gm (3.358 天文單位)

    公轉(zhuǎn)周期 (P) 1591.93 d (4.36 a)

    平均公轉(zhuǎn)速度 17.93 千米/秒

    軌道傾角 (i) 12.971°

    升交點黃經(jīng) (Ω) 170.125°

    近日點引數(shù) (ω) 247.839°

    平均近點角 (M) 7.879°

    物理資料

    直徑 290×240×190 千米

    質(zhì)量 3.0×1019 千克[1]

    密度 3.4 公克/厘米3

    表面重力 0.12 米/秒2

    逃逸速度 0.18 千米/秒

    自轉(zhuǎn)周期 0.3004 d

    光譜分類 S-小行星

    絕對星等 5.33

    反照率 0.238

    表面平均溫度 ~163 K

    max: 301 K (+28° C

    新近資料

    2006年10月20日(陰歷七月廿九)拂曉,3號小行星-婚神星位于“殘月”近旁,這時它很暗,需要用望遠鏡才會看到。然而,它確實是一顆很有趣的小行星。在19世紀初尋找提丟斯-波得定則預(yù)言的未知行星熱潮中,它是哈丁在1904年9月1日發(fā)現(xiàn)的,成為第三顆小行星,而且以羅馬神的天后-婚神名字朱諾(Juno)命名。它在平均半徑2.668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約1.5億公里)的很扁橢圓軌道上繞太陽公轉(zhuǎn),每4.36年轉(zhuǎn)一周。同時,它每7.2小時就自轉(zhuǎn)一圈。

    婚神星是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小行星主帶的最大小行星之一。它的質(zhì)量為2億億噸。它的形狀很不規(guī)則,大致是三軸長290、240、190公里的扁球?,F(xiàn)代新技術(shù)望遠鏡已可以拍攝到它表面的一些情況,初看它的圖像,好似被咬了而有殘缺的拷餅,實際上是被別的小行星撞擊所致?;樯裥潜砻媪涟挡灰?、高低起伏,在暗區(qū)有個約100公里的大隕擊坑或者是被100公里拋射碎屑覆蓋的小隕擊坑,或許落到地球上的隕石中就有從婚神星拋出石塊?;樯裥堑能壍涝?839年左右略變了一下,這可能是被相當大的小行星撞擊了、或者從近旁經(jīng)過而攝動所致。

    小行星沖日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通報,有著“送子女神”之稱的3號小行星婚神星將于2011年3月12日沖日。屆時如果天氣晴好,公眾可借助望遠鏡尋覓其身影。

    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有數(shù)十萬顆繞太陽運動的小行星,肉眼一般無法看到。最早發(fā)現(xiàn)的“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是小行星中最大的四顆,并稱四大金剛。

    即將在2011年3月12日沖日的這顆小行星名叫“婚神星”,也稱3號小行星?!盎樯裥恰泵麨镴uno(音為“朱諾”),是古羅馬神話中的助產(chǎn)女神,職能是引導(dǎo)新娘到新家、使嬰兒見到光明等。

    王思潮表示,沖日是觀測小行星難得的機遇。沖日時,小行星、太陽、地球幾乎成一條直線,且和地球位于太陽同側(cè)。此時,太陽落山后小行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直到第二天太陽升起后它才從西邊落下,整夜均可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