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親生率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非親生率就是進行親子鑒定后不是親生的比例。隨著網(wǎng)絡及衛(wèi)生知識的普及,現(xiàn)在的親子鑒定約20%案例的鑒定結果不是親生。

    非親生率-概述

    親子鑒定

    做親子鑒定的因素很多,有涉及遺產(chǎn)繼承、刑事案件、認親、移民等。其中懷疑對方不忠,孩子非親生的比例占多數(shù)。

    不相信孩子是自己的來做鑒定的,以30多歲、40多歲的為主,不過也有年輕的80后爸爸。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總認為孩子長得不像自己、妻子曾經(jīng)出過軌或有某種懷疑的原因。

    他們多數(shù)都是瞞著妻子,悄悄帶著孩子來做鑒定的。因長得不像來做親子鑒定的,絕大多數(shù)最后證明是親生。2006年以前,鑒定結果出來,是親生的占比90%以上。這兩年,不是親生的例數(shù)增加了,所占比例也提高了,有約20%案例的鑒定結果不是親生。

    非親生率-升高原因

    懷疑對方不忠,這是普遍原因,但以前,大家的懷疑是盲目的,認為“小孩長得不像我”、“孩子血型與我不一樣”、“小孩是我們分居時懷上的”,但沒有科學的理由。

    而近兩年,隨著網(wǎng)絡及衛(wèi)生知識的普及,當懷疑不是自己親生的時候,會通過各種途徑,自我去識別。比如說,根據(jù)妻子生小孩的日子,倒推懷孕日期范圍等。通過自己的初步判別,認為小孩不是自己親生的理由更加充足時,選擇做親子鑒定,非親生比例自然就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