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
huǒ zàng
  • 拼 音:huǒ zàng
  • 注 音:ㄏㄨㄛˇ ㄗㄤ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釋義]
    (動(dòng))用火焚化死人遺體,將骨灰裝入容器,然后埋葬或保存。
    [構(gòu)成]
    偏正式:火〔葬

  • 近義詞

    火化

  • 反義詞

    土葬

  • 英文翻譯

    1.cremation

  • 詳細(xì)解釋

    ◎ 火葬 huǒzàng
    [cremation] 對(duì)死者實(shí)行火化、把骨灰裝入容器,然后埋葬或保存的行動(dòng)或?qū)嵺`
    (1).謂把尸骸投入火中焚毀。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 渤海 太守 史良 好一女子,許嫁而不果, 良 怒,殺之,斷其頭而歸,投於灶下,曰:‘當(dāng)令火葬?!?br>(2).葬法之一。用火焚化死人遺體,將骨灰裝入容器,然后埋葬或保存。盛行于古 印度 ,后隨佛教傳入 中國 。 明 清 時(shí)官府禁火葬。《南史·夷貊傳上·扶南》:“死者有四葬……火葬則焚為灰燼?!?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送終殯葬,其儀有三:一曰火葬,積薪焚燎;二曰水葬,沉流漂散;三曰野葬,棄林飼獸?!?清 顧炎武 《日知錄·火葬》:“火葬之俗,盛行於 江 南,自 宋 時(shí)已有之?!?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我死了,你就給我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