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價格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離岸價格,又稱“船上交貨價格”,英文縮寫為FOB。是指從起運港至目的地的運輸費和保險費等由買方承擔,不計入結算價格之中的銷貨價格。它在國際貿易中被廣泛采用。

  • 詳細解釋


     離岸價格注意事項

    根據(jù)國際商會修訂公布的《1980年貿易術語解釋的國際通則》

    賣方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負責在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港和裝運期內,按港口慣例將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上,并及時向買方發(fā)出裝船通知。

    2、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的各項費用和風險。

    3、辦理出口手續(xù),并提供合同規(guī)定的各項單證。

    買方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負責租船訂艙和支付運費,并將船名及裝貨日期通知賣方。

    2、負擔貨物自越過船舷時起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3、接受賣方提供的有關單證,并支付貨款。

    美國、加拿大等一些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對離岸價格的解釋與國際商會有所不同。由于各國的港口對離岸價格有不同的解釋和習慣,因此凡大宗貨物按離岸價格條件成交時,買賣雙方在裝貨費用由誰負擔等問題上一定要有明確規(guī)定,分清責任,防止誤解。在一定條件下,進口采用離岸價格對進口國有一定的好處。在離岸價格條件下,進口國可選擇本國的船舶運輸,向本國保險公司投保,這樣可避免肥水外流,商業(yè)風險相對較小。[1]

    確定完稅價格

    對以離岸價格成交的進口貨物,怎樣確定其完稅價格

    進口貨物以境外口岸離岸價格FOB成交的,應加上該項貨物從境外發(fā)貨口岸運到中國境內口岸以前所實際支付的各段的運費和保險費。如實際支付數(shù)無法確定時,可按有關主管機關規(guī)定的運費率(額)、保險費率計算。

    (1)運費按主管機構的運費率(額)計算??者\進口貨物,如運費超過貨價15%的,經(jīng)進口人申請,海關批準,可減按15%計算。

    (2)保險費按主管機構規(guī)定的保險費率計算。

    陸、空、郵運進口貨物的保險費無法確定時,都可按貨價加運費兩者總額的3‰計得保險費。

    保險費=(貨價FOB+運費F)×3‰

    (3)進口貨物完稅價格計算公式為:

    完稅價格=(貨價FOB+運費F)/(1-保險費率)

    在征稅時,進口貨物的運費、保險費如不能確定,各地海關一般直接采用以下方法:

    ①進口貨物以FOB價格成交,并以海運方式進口的,以常數(shù)6%計征運、保費。

    完稅價格(CIF)=FOB×1.06

    ②進口貨物以FOB價格成交,并以鐵路或公路運輸方式進口的,以常數(shù)1%計征運、保費。

    完稅價格(CIF)=FOB×1.01 [2]

    離岸價格的經(jīng)濟利益

    離岸價格規(guī)避的是經(jīng)濟利益

    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中,大量地以FOB價格出口,以CIF價格進口,將貨物的國際物流權交給了國外企業(yè)。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以下原因:一是近年來世界上跨國公司的大量發(fā)展,而多數(shù)跨國公司都已進入我國,跨國公司的內部交易和相關交易,均由國外的母公司實行統(tǒng)一控制。二是多數(shù)與中國開展交易的國外企業(yè),實力強大,高度重視物流管理,管理水平和能力強。三是我國的多數(shù)企業(yè)認為,為了規(guī)避國際海運價格波動風險,只好作這樣的選擇。四是出口企業(yè)惡性競爭的表現(xiàn)。對于前兩種情況,在我國以離岸出口和到岸進口是自然的選擇。而對于第三、第四種情況,則充分體現(xiàn)了企業(yè)的理念和物流管理能力的落后。

    FOB出口并沒有降低賣方的責任

    FOB、CIF都屬于裝運條款,賣方在裝運港口交貨,承擔貨物裝運港船舷前的一切風險和費用,買方承擔貨物裝運港船舷后的一切風險。兩者所不同的只是由誰組織運輸和支付運輸、保險費用。因而,可以說兩種交易條件的風險劃分是相同的,但是在貿易具體操作運輸過程中卻會產(chǎn)生風險和責任的變化。

    知道貨物運輸合同與貿易合同是兩個獨立的合同,運輸合同由組織運輸?shù)囊环脚c運輸企業(yè)訂立,由其選擇運輸企業(yè)和運輸方式。未參與訂立運輸合同的一方只能是運輸合同的第三方,他的權利與義務只是來自于運輸合同的約定。運輸企業(yè)只對與其訂立運輸合同的一方負責,向其提供優(yōu)質服務。而對于非其交易對象的我國進出口企業(yè),則巧立名目收費,違背沒有約束力的承諾,甚至于損害對方的利益,轉嫁風險。

    進出口企業(yè)控制運輸?shù)睦?/p>

    采取CIF出口、FOB進口,貨主自然要與運輸企業(yè)進行交易,既然是交易,那就存在著獲利的機會。運輸交易能夠為貨主帶來的利益有:采購的利益,在航運市場處于賣方市場的時代,貨主企業(yè)可以享受運輸市場充分競爭的好處,選擇有利的交易和交易條件而獲得利益;運作的利益,貨主企業(yè)通過參與運輸作業(yè)環(huán)節(jié)降低費用支出而獲利;管理的利益,通過物流策劃、組織和控制,降低物流、資金成本,開拓第三利潤源泉;風險防范的利益,風險會帶來損失,防范了風險就是收益。

    國際航運本身就是有較大風險的活動,在與運輸企業(yè)保持密切地聯(lián)系中,對運輸中的意外情況及時掌握和采取有效措施,能減少風險損失。比如,不需要擔心提單欺詐,無須對不清潔提單煩惱,可以更加自主地進行電放??傊瑢\輸?shù)目刂坪驼莆毡徽J為是防止國際貿易欺詐的重要手段,而采取CIF進口、FOB出口,進出口企業(yè)全部放棄了以上的各種利益。

    任何交易都存在著虧損的可能,開展國際物流管理,控制和管理運輸過程也會帶來風險和損失,這一方面是市場的風險,另一方面則是組織與管理的能力落后或缺位所帶來的風險。

    進出口企業(yè)需要大力培養(yǎng)國際物流管理的能力

    大量的離岸出口和到岸進口,一方面給貨主帶來了被動,失去一個獲得經(jīng)濟收益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對中國的運輸業(yè)發(fā)展構成危害,給我國的國際物流企業(yè)極大的壓力。中國的國際物流業(yè)雖然在企業(yè)數(shù)量上有所增長,但是在質量上卻沒有發(fā)展。而國外的物流企業(yè)卻大規(guī)模地進入中國,不斷控制中國的國際物流市場,進而形成市場壟斷。

    要改變CIF進口、FOB出口的不利局面,中國進出口企業(yè)首先要建立國際物流管理的理念,培訓貿易專業(yè)人員掌握物流知識,重視物流管理人才引入,將物流管理的思想帶入國際貿易的交易、商品生產(chǎn)和組織、物流過程之中,以現(xiàn)代物流的原理指導商貿活動。加強與對物流管理有較深體會且了解國情的我國國際物流專業(yè)企業(yè)合作,推動共同的發(fā)展,形成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