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鼠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麝鼠shè shǔ

    麝鼠(學名Ondatra zibethicus),麝鼠屬中的唯一成員,是[u美洲[/土較大的水棲[u齒目[/物,并傳入歐洲的一些部分。它們在中大西洋被稱為“沼澤松鼠”。成年的麝鼠通常長約25-40厘米,并有一條約20-25厘米長的強壯尾巴。它們的身軀被一層厚、棕色而防水的毛皮蓋著;這毛皮的下半部分的顏色較淡。它們住在[u澤西州[/[u里蘭州[/[u吉尼亞州[/咸的水中。它們的后腿部分有蹼,并一對像人手的小前腿。它們的重量可達1700克,大約是一只溝鼠的四倍重。

  • 詳細解釋


     分布

    原產(chǎn)北美洲,20世紀初才引種到歐洲。1957年開始先后在中國黑龍江、新疆、山東、青海、江蘇、浙江、湖北、廣東、貴州等地飼養(yǎng)。

    形態(tài)特征

    麝鼠是一種小型珍貴毛皮獸。體型像個大老鼠,身長35~40厘米,尾長23~25 厘米,比田鼠體型大,體重0.8~1.2公斤。麝鼠周身絨毛致密,背部是棕黑色或栗黃色,腹面棕灰色。尾長呈棕黑色,稍有些側(cè)扁,上面有鱗質(zhì)的片皮,有稀疏的棕黑雜毛。剛離窩獨立生活的小鼠,尾巴的側(cè)扁不明顯。麝鼠頭小,稍扁平,頸短而粗與軀干部沒有明顯界限。眼小,耳短隱于長被毛之中,耳孔有長毛堵塞。嘴鈍圓,有胡須。上下頜各有一對長而銳利的門牙,呈淺黃色或深 黃色,露于唇外。四肢短,前足4趾,爪銳利,趾間無蹼,后足略長于前足,趾間有半蹼,并有硬毛。有一種鼢鼠與麝鼠相似,應注意區(qū)分。鼢鼠比麝鼠體積小,尾長僅5~6厘米,不側(cè)扁呈圓柱形,其后肢趾間無蹼,體毛顏色較淺。麝鼠屬嚙齒目,倉鼠科,麝鼠屬,俗稱青根貂、麝香鼠,是一種小型珍貴毛皮獸。體型像個大老鼠,身長35~40厘米,尾長23~25厘米,比田鼠體型大,體重0.8~1.2公斤。

    生態(tài)習性

    環(huán)境條件要求

    1.對溫度要求不嚴

    麝鼠適應性很強,對溫度、濕度要求并不十分嚴格,它可以在我國寒冷的東北、干旱的西北 地區(qū)生存繁殖,也可以在南方多濕溫暖、甚至高溫炎熱的地區(qū)落戶。

    2.喜歡在水邊穴居

    麝鼠常棲居在低洼地帶、沼澤地、湖泊、河流、池塘兩岸,這些地方水草茂盛,環(huán)境清靜。它們的洞穴主要分布在岸邊,在淺水的蘆葦和香蒲的草叢中,也有的在水上飄筏的物體上筑巢。洞穴是分枝的,有許多盲道分叉,其中有幾個糧倉,貯存飼料并有幾個通道直通向有水的地方。

    活動規(guī)律

    麝鼠愛活動,但由于相對肥胖,四肢短小,身體伏地,因此其活動范圍比較小,也相對地固定,區(qū)域性很強,而且活動的時間、次數(shù)、路線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

    麝鼠喜歡游泳,水中活動自如,潛水能力很強,能2分鐘不露頭,若遇敵害時可潛水5分鐘不換氣,最長可達7分鐘。游速每分鐘可前進20~35米。夏季多在淺水區(qū),秋冬季在深水區(qū)。麝鼠好斗,行動比較隱蔽,一般情況下不同家族的鼠群很難友好相處,而且多是以血緣關系結(jié)群,而在對敵劇烈格斗時,常不惜傷亡。麝鼠的視覺和嗅覺相當遲鈍,但聽覺卻很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