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喉貂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黃喉貂huáng hóu diāo

    黃喉貂屬哺乳綱、食肉目、鼬科,主要棲息于各種類型的林區(qū),巢穴多建筑于樹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動,但白天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黃喉貂數(shù)量極為稀少,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由于它喜歡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稱。黃喉貂體長45~65厘米,尾長37~65厘米,體重約2~3公斤。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松。它體形細長,大小如小狐貍。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帶,穴居在樹洞及巖洞中,善于攀緣樹木陡巖,行動敏捷。黃喉貂在湖北省山區(qū)都有分布,在神農(nóng)架林區(qū)的分布也很廣泛。

  • 詳細解釋


    體態(tài)特征黃喉貂有點像狐貍黃喉貂體長45~65厘米,尾長37~65厘米,體重約2~3公斤。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松。它體形細長,大小如小狐貍。頭較尖細,四肢雖然短小,但卻強健有力,前后肢各有5個趾,趾爪粗壯尖利。頭及頸背部、身體的后部、四肢及尾巴均為暗棕色至黑色,喉胸部毛色鮮黃,包括腰部呈黃褐色。每年6~7月間是黃喉貂的發(fā)情期,妊娠期(包括受精卵延遲著床期)為9~10個月。次年5月產(chǎn)仔,每胎2~4仔。經(jīng)過人工飼養(yǎng)的黃喉貂,壽命可達14年。貂的樣子像鼬鼠,發(fā)現(xiàn)的貂也不過只有幾個種類,分布在加拿大、美國部分地區(qū)以及舊大陸從歐洲到馬來西亞地帶。大小和體毛的顏色視種而不同。它們的身體柔軟而細長,腿較短,圓耳朵,毛茸茸的尾巴。皮毛柔軟而緊密,非常有價值。貂生活在森林之中,通常單獨行動,善于爬樹,吃起東西來一副貪婪相。主要的食物是動物水果和腐尸。黃喉貂在貂屬中獨立劃分為黃喉貂亞屬(過去曾單獨列為一個屬),由于喜歡吃甜的東西,也稱為蜜狗。棲息在亞洲的南部地區(qū)。皮毛呈褐色,向尾部逐漸變黑,喉部和下顎呈橘黃色。美洲貂產(chǎn)于北美的叢林地帶,又稱松貂。身皮毛呈黃褐色,至尾部和腿部逐漸變黑。黑足貂產(chǎn)于美國中西部的大草原,四肢黑色,眼睛的周圍有黑白斑紋。石貂產(chǎn)于歐亞大陸的森林之中,皮毛呈灰褐色,頭頸和胸前呈白色,像一塊圍兜。肩高約12厘米,體重約1—2.5千克,身長42—48厘米。黃喉貂和黑足貂已陷入瀕危的狀態(tài)。生活環(huán)境黃喉貂棲息于大面積的丘陵或山地森林中,但不受林型的影響,從東北小興安嶺的紅松林,秦嶺山地的針闊葉混交林,到云南西雙版納的季雨林,臺灣、海南的高山森林,都有它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