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時間艙 - 簡介
在西方文明中有一種古老的習俗:在重大活動發(fā)生或重要建筑物奠基之前埋入一些物品,如谷物、報紙、錢幣等,用來向不確定的未來發(fā)送某種信息。后來埋存物品的概念被擴大,代表人類知識和成就的物品也會被埋入地下,留待數千年后開啟。
時間艙的形式最早出現在古埃及和巴比倫,當時一般放在建筑物的基石部位。古埃及和巴比倫的不少寺廟底座就有記錄埋藏情況的石碑和雕塑物。
在1939年的世博會前夕,人們決定在地下埋入一個魚雷狀的容器,放進代表時代特點的物品,并將其命名為“時間艙”,另一種直譯方法形象地稱其為“時間膠囊”。從此,“時間倉”與世博會結緣。
一、世博會與時間艙
時間艙I
在1938年埋下的巨大的“時間艙”里,科學家愛因斯坦寫給5000年后的一封短信只占據了一個小小的角落。其余的大部分空間里,裝著不同的布料、金屬、種子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電話、電動剃須刀、丘比特娃娃,甚至還有一包萬寶路香煙。
這是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為了迎接第二年將舉行的紐約世博會所準備的特殊禮物。為了配合當屆世博會“未來世界”的主題,他們決定在世博會場館地下,埋入一個裝有當代文明記錄的容器,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開。
這個穿越時空的禮物,有著鉻銅合金制成的外殼,看起來就像一個兩米長的巨大的子彈。它里面所裝載的,除了那些讓當時人們自豪的科學發(fā)明和日常用品,還包括一段紀錄片、存有超過1000萬字文檔的微縮膠片,以及三位“對時代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給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 不過,相比于為科技高速發(fā)展而自豪的普通人,這位“劃時代的物理學家”所表達的內容,沉重得有些不大協(xié)調。他在信中寫道:
“我們的時代充滿了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明,這也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使用電能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我們能橫渡大洋,我們學會了飛行,甚至通過電波,我們能輕松地把消息傳送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產和分配卻完全是無組織的,人們不得不為自己的生計焦慮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們,總是過一段時間就要互相殺戮。這讓每個想到將來的人,都會充滿憂慮和恐懼。
“這是因為,與那些真正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相比,普通大眾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
“我相信我們的后人,應當會懷著一種理所當然的優(yōu)越感,來閱讀上面這幾行文字吧?!?/p>
當時,許多科學發(fā)現被應用于軍事,轉化為更加先進的武器,推動著人們相互的殺戮與爭奪。這也是為什么愛因斯坦會這樣表達自己對“普通大眾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的不滿。在他看來,當時的社會科技迅猛發(fā)展,而人文環(huán)境則每況愈下??茖W家們所寫的“經”,被這些普通人“念歪”了。
此后,科技與人文的矛盾一直沒有停息。就在寫下這段話的第二年,愛因斯坦又簽署了另一封信件,建議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富蘭克林·羅斯福搶在德國納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彈。幾年后,就是這樣兩顆凝聚著最新科技的原子彈,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奪走了幾十萬平民的生命。
而那個“時間艙”,則一直靜靜地躺在紐約法拉盛草原·可羅娜公園(Flushing Meadows Corona Park)里。
時間艙II
1965年,為了迎接在紐約舉行的又一次世博會,一個新的“時間艙”,被埋在了相鄰的地方。在這個被命名為“時間艙II”的容器里,裝入了近20年的新鮮玩意兒,包括信用卡、避孕藥、塑料心臟瓣膜,還有一張披頭士唱片。不過卻再沒有科學家們寫給后代的留言。
現在,在這座紐約第二大的公園里,人們在寬闊的草地上打球、燒烤、散步,只有一個一人多高的石碑提醒人們,距離地面15米的花崗巖洞穴里,埋藏著人們送往5000年后的禮物。
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爾世博會上,也埋下了一個準備在2067年打開的時間艙。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上,埋下了一個內徑一米的圓球形時間艙,也定于5000年后打開。當時手機、個人電腦等還都沒有,這些最新的IP產品還未能進入那個時間艙內。
封存/開封
1970年1月20日上午10點,在日本大阪城公園,一個總重量60噸、被混凝土嚴密包裹的不銹鋼容器,被起重機高高吊離地面。人們把它叫做“時間艙1號”,在其不銹鋼質地的表面上,印著其截面圖和“TIME OAPSULEEXPO'70 NO1”字樣。8天后,另一個與“時間艙1號”長得一模一樣的“時間倉2號”,也被埋設在這里。
兩個“時間艙”,均由特別堅固的不銹鋼材料制成,由日本每日新聞社和松下電器公司共同制作?!芭摗崩锓謩e用29個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這些被收藏的物品,作為20世紀現代文明的標志性作品,來自社會、文化、藝術、自然、科技等領域,不僅有植物種子和布匹材料,甚至還有一些制造商生產出的能夠代表當時最先進技術的產品,松下公司的電視機和鐵鍋就在其中。
人們在地面上為“時間艙”建起一座銀光閃閃的“金屬墓”?!敖饘倌埂狈譃樯舷聝蓪樱皶r間艙1號”被放在最底層,它要等候6970年的人類來開啟。而“時間艙2號”,將在2000年時進行第一次開封,此后每隔100年將開封一次,方便人們查驗被埋入物品的狀態(tài),同時也是為下一個世紀的人們提供試驗參照。
2000年3月15日,“時間艙2號”從“金屬墓”下的上層處被取出。同年4月,“時間艙2號”被開封,并開始清點“艙”中收納的2098件物品的狀況。
2000年10月26日,“時間艙2號”再次被封存,恢復了真空狀態(tài)。11月23日,“時間艙2號”重回“時間寶庫”。
影響與反思
與70多年前相比,現在的人們似乎很容易就能獲得愛因斯坦所說的“優(yōu)越感”。但科學家們所憂慮的社會現實仍然沒有變化。人類的殺戮和爭奪從未停止,對未來的恐慌也仍然在持續(xù)。
現在,埋下一個自己的“時間艙”,已經成為每個世博會主辦城市的慣例。但它的影響顯然遠不止于此。至少,這封愛因斯坦寫給5000年后人們的信,已經被時間的信使帶給了每一個人。
總有人在讀到這些文字時,會停下來想一想科技與人文的關系,想一想人類社會所缺乏的那些東西。只是大多數人都顧不上這些。當人們的目光不斷聚焦于科技、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時,人類關于文明的反思,也像“時間艙”里愛因斯坦的那封信一樣,被遺忘在了一個小小的角落。
評論
曾有媒體評論說,注意到“時間艙”的人們,會沉浸于一種穿越時空的奇妙感覺。但那些充滿憂慮的信件,卻很少有人仔細回想。在考古學家的眼中,“時間艙”是當代人承擔起的“責任”。70年前,亞特蘭大奧格爾索普大學校長雅各布就曾評價說,記錄著當代文明的“時間艙”,能夠讓后人還原我們的生活。
二、愛因斯坦的時間艙
在1938年埋下的巨大的“時間艙”里,愛因斯坦寫給5000年后的一封短信只占據了一個小小的角落。
其余的大部分空間里,裝著不同的布料、金屬、種子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電話、電動剃須刀、丘比特娃娃,甚至還有一包萬寶路香煙。這是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為了迎接第二年將舉行的紐約世博會所準備的特殊禮物。為了配合當屆世博會“未來世界”的主題,他們決定在世博會場館地下,埋入一個裝有當代文明記錄的容器,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到5000年后才能打開。
制作這個容器的過程中,西屋電氣的主席安德魯·羅伯森曾鼓勵那些負責裝配的工人:“5000年后,當它再次醒來時,里面的內容會成為我們給遙遠后代的最好的禮物?!?/p>
這個時間艙預定于6939年打開,在埋藏時間艙之前的1938年,人們就用永久性紙和特制墨水印了一本《記錄書》,書內詳細記錄了埋藏“時間艙”地點的經度和緯度,如何發(fā)現該艙的線索,以及如何打開艙的方法等??紤]到5000年后可能已不用英文,書內還為將來的考古學家和語言學家提供了將英文譯成后代文字的技巧。此書共印3000冊,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及修道院等處。
這個穿越時空的禮物,有著鉻銅合金制成的外殼,看起來就像一個兩米長的巨大的子彈。它里面所裝載的,除了那些讓當時人們自豪的科學發(fā)明和日常用品,還包括一段紀錄片、存有超過1000萬字文檔的微縮膠片,以及三位“對時代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給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
不過,相比于為科技高速發(fā)展而自豪的普通人,這位“劃時代的物理學家”所表達的內容,沉重得有些不大協(xié)調。他在信中寫道:
“我們的時代充滿了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明,這也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使用電能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我們能橫渡大洋,我們學會了飛行,甚至通過電波,我們能輕松地把消息傳送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產和分配卻完全是無組織的,人們不得不為自己的生計焦慮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們,總是過一段時間就要互相殺戮。這讓每個想到將來的人,都會充滿憂慮和恐懼。
“這是因為,與那些真正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相比,普通大眾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拔蚁嘈盼覀兊暮笕耍瑧敃阎环N理所當然的優(yōu)越感,來閱讀上面這幾行文字吧?!?/p>
當時,許多科學發(fā)現被應用于軍事,轉化為更加先進的武器,推動著人們相互的殺戮與爭奪。這也是為什么愛因斯坦會這樣表達自己對“普通大眾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的不滿。在他看來,當時的社會科技迅猛發(fā)展,而人文環(huán)境則每況愈下。科學家們所寫的“經”,被這些普通人“念歪”了。
此后,科技與人文的矛盾一直沒有停息。就在寫下這段話的第二年,愛因斯坦又簽署了另一封信件,建議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富蘭克林·羅斯福搶在德國納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彈。幾年后,就是這樣兩顆凝聚著最新科技的原子彈,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奪走了幾十萬平民的生命。
而那個“時間艙”,則一直靜靜地躺在紐約法拉盛草原-可羅娜公園(Flushing Meadows Corona Park)里。1965 年,為了迎接在紐約舉行的又一次世博會,一個新的“時間艙”,被埋在了相鄰的地方。在這個被命名為“時間艙II”的容器里,裝入了近20年的新鮮玩意兒,包括信用卡、避孕藥、塑料心臟瓣膜,還有一張披頭士唱片。不過卻再沒有科學家們寫給后代的留言。
現在,在這座紐約第二大的公園里,人們在寬闊的草地上打球、燒烤、散步,只有一個一人多高的石碑提醒人們,距離地面15米的花崗巖洞穴里,埋藏著人們送往5000年后的禮物。
與72年前相比,如今的人們似乎很容易就能獲得愛因斯坦所說的“優(yōu)越感”。但科學家們所憂慮的社會現實仍然沒有變化。人類的殺戮和爭奪從未停止,對未來的恐慌也仍然在持續(xù)。
如今,埋下一個自己的“時間艙”,已經成為每個世博會主辦城市的慣例。在考古學家的眼中,“時間艙”是當代人承擔起的“責任”。70年前,亞特蘭大奧格爾索普大學校長雅各布就曾評價說,記錄著當代文明的“時間艙”,能夠讓后人還原我們的生活。
但它的影響顯然遠不止于此。至少,這封愛因斯坦寫給5000年后人們的信,已經被時間的信使帶給了每一個人??傆腥嗽谧x到這些文字時,會停下來想一想科技與人文的關系,想一想人類社會所缺乏的那些東西。
只是大多數人都顧不上這些。當人們的目光不斷聚焦于科技、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時,人類關于文明的反思,也像“時間艙”里愛因斯坦的那封信一樣,被遺忘在了一個小小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