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塔爾寺是青海省藏傳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兒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內紀念宗喀巴的大金塔。藏語稱塔爾寺為“袞本”,即十萬佛像之意。塔爾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組織,寺院政治組織和寺院經濟來源,文化生活等的體系化。其中最能體現(xiàn)塔爾寺各類組織完善的要算寺院廟會了。廟會既是僧侶的學經的好機會,又是他們娛樂的極佳時間。
塔爾寺廟會時間
塔爾寺廟會很多,色多·羅桑崔臣嘉措所著《塔爾寺志》介紹了塔爾寺的廟會:
初由持律法王威瑪本師峨熱嘉措(光明海)于第十饒迥壬子年(公元1552年)正月十一日,創(chuàng)立講說僧院開始,并于正月二十五日起,創(chuàng)立春季大法會為期一月,首先是在法會期間,每天上午傳昭僧眾大會;下午則在“伯敦協(xié)珠嶺”(具德說修院)法會上學習,創(chuàng)為例規(guī)。
如是又從三月初三起,創(chuàng)立春季后期法會為期一月。
又從四月二十五日起,創(chuàng)立夏季法會,為期一月。
又從六月十五日起,創(chuàng)立夏安居(佛教戒律規(guī)定,比丘在夏季兩期三月,足不出戶,安居一地)為期一月半。
又從十一月初五日起,創(chuàng)立冬季法令,為期一月。以上共七種法會,如遇閏月,規(guī)定在閏月延長法會十五日。
又規(guī)定從正月初八日起,開辦神變節(jié)大愿法會。(正月十五日止,通常稱正月法會或正月觀景,十五觀景)。
又從四月初十日起,開辦四月間的發(fā)愿法會。(通常為四月初八日始,十五日止,紀念釋迦牟尼誕生,出家,涅盤)
又從六月初三日起,開辦六月的發(fā)愿會(六月八日止。紀念釋迦牟尼“三轉法輪”,通常稱六月法會或六月觀景)。
又從九月二十日起,開辦九月間的發(fā)愿法會。九月二十六日止,紀念釋迦牟尼“降凡”,稱九月法會或九月觀景)以上共四種愿會(通常被稱為四大法會或四大觀景)。
又從十月二十三日起,開辦至尊宗喀巴大師普遍傳稱的供節(jié)(藏歷十月二十五日為宗喀巴大師之忌辰)。
又制定十二月二十三日起,供修月下弦“崗索”法(一種酬謝恩譯,以娛眾佛的酬補儀軌)。
又每月值望是否日數中有三十日或二十九日,結合此節(jié)(即月大月小的最末日)供修“索迥”(長善凈惡儀軌,梵語為 “布莎”)。
塔爾寺廟會從《塔爾寺志》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月都有廟會節(jié)慶,這些廟會既是他們歡愉之時,又是他們提高佛學水平,增加經濟收入的極好途經。
四個大廟會
正月大廟會
正月大廟會是明代永樂七年(公元1409 年)宗喀巴在拉薩創(chuàng)立的。“卻處曼蘭”意為神變祈禱大會,是為格魯派一切寺院所供行的法會,主要為了供養(yǎng)諸佛菩薩來祈禱一年來的順利。塔爾寺正月廟會,從陰歷正月初八起共十天。在這個時期,大經堂,各學經部門,各佛殿,各轉生喇嘛的私寓,各公共辦事處,每天都有拿“施食香燈”供養(yǎng),“三寶”,各重要經堂常有“千供”和“百供”等。大經堂及各學經部門均于每月上殿誦“祈禱經”三次,各重要佛殿也有專門的喇嘛誦經,大經堂各學經部門及佛殿都拿法器(諸如帳、幡、坐毯等)布置的富麗堂皇,以供教徒朝拜和一般人士參觀。十四和十五是正日子。十四日上午在辯經院跳法王舞,十五日上午舉行浴佛,晚上各學經部門,各班級公共辦事處及轉生喇嘛私寓,均有花燈供養(yǎng),而以大經堂前面及左右殿的花燈最為出色。
正月燈會
塔爾寺正月祈禱大法會過后,緊接著是正月燈會。燈會是紀念宗喀巴大師的極大盛會,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晚舉行。因為這天寺中預備了大批的酥油塑像,在夜里陳列。中間點著酥油燈,燃著火把,故名燈會。此會的起源據說當宗喀巴大師圓寂的時候,曾夢著一個美妙的景象,醒來告訴弟子,嗣后寺中為紀念這一夢,就每年冬季在地洞里用酥油制成宗教史上的許多事實及各種花卉,于晚間陳列數時,表示夢境。正月十五日晚,燈會在悠揚而神秘的音樂聲里舉行。喇嘛們把那用酥油捏成的一切花草人物,置于花架內的四壁,中間放置著一大寶倉,內置有一色涂成的神佛。數百盞明亮的燈,置于酥油神像之后,倍覺燦爛神秘?;苌希切┧钟突?,一層層地排列著。第一層是西藏大都會拉薩圣景,到第二臺看時,左邊塑了唐王在長安木船上求經的故事,右邊塑了舍財成佛的情形,中間供奉大佛,四周綴以各種鮮花異果、樓廈亭池、十八羅漢、各種小佛像,形形色色。
黑衣鐵棒喇嘛,手持皮鞭,維持秩序;并且還執(zhí)行燈會的祭視。在鐵棒喇嘛的開道中,其后隨多數地位較高的喇嘛,手持藏香祭物等。后有一喇嘛,手持玉裝之物,其旁邊有兩位喇嘛,手持火把,其后隨著為宗喀巴的化身。這些喇嘛一手執(zhí)念珠,一手拿玉圭,緩緩來到酥油神像前,行跪禮拜。后來宗喀巴大化身返回寓所,此時數千名喇嘛與僧俗進香者,沉浸在瘋狂而快樂之中,塔爾寺的每個角落,站滿了觀光的人們。
在塔爾寺燈會期間,各地青年男女,趁此佳日,找上如意之人。在塔爾寺的環(huán)山坡上,青年男女高唱民歌,等著異性相和,這樣互相牽連到一起,慢慢情投意合,結為伴侶。各地商人也云集于塔爾寺,這些都使塔爾寺廟會在莊嚴肅穆之中透射出俗眾的清新之氣。
送阿夷丹嘛大會
送“阿夷丹嘛”大會,即為送瘟疫。此種節(jié)日一般為六年一大送,三年-小送。是在正月十五日塔爾寺內舉行,它主要是使寺廟內喇嘛們事事吉利如意。
每逢大送會期臨近二個月以前,先用酥油塑一尊阿夷丹嘛大像,另做一頂大轎,用綢緞裝飾,并且在轎內四周分層疊置,每層中,置滿了金錢火炮,然后把塑像供奉在里面,另外在某地方找一個叫花子(乞丐),作為阿夷丹嘛的娘家人。喇嘛們對于這個娘家人,非常優(yōu)待,備加照顧,每日供奉酒肉,并且預備二只駱駝,二、三匹馬,十余只雞,作為阿夷丹嘛的娘家禮物,又要準備十石青稞,里面混雜少許酥油,置放在潮溫的地方,使它發(fā)酵,這些也是阿夷丹嘛的禮物。禮物準備好,喇嘛們就開始誦經,起碼要誦月余,直到送的那一天,喇嘛們心誠意潔地誦經虔送,把準備好的禮物用二十輛馬車,由數名喇嘛護送到大河里去。但這時“阿夷丹嘛”的娘家人,權力非常大,要什么就得給什么。于是在臨送的時候,供奉很多酒,讓他吃得酪酊大醉,不曉人事,當送的時候,他糊糊涂涂地不知要什么東西,所以送他一些綢緞銀錢之類,使“阿夷丹嘛”娘家人及同伴們,浩浩蕩蕩地走了。然而,送走之后的娘家人(叫花子)嚴禁在三年內進寺。當送“阿夷丹嘛”娘家人及其禮物時,同時有些喇嘛,抬著那個極大的轎子,向東送至三、四里外的小坡或平坦處。每次送的地址必須請高明的喇嘛卜算,而后再決定。阿夷丹嘛送至選定地點后,請喇嘛們排座于前,齊聲高誦送經,并且把轎子燒著。頓時轟轟烈烈的火焰萬丈,夾著喇嘛的誦經聲,觀眾的吶喊聲,鼓掌聲,匯聚一起,仿佛是鬧市鼎沸,尤其是那些喇嘛更為興奮,快樂。等轎燒完后,喇嘛們才興高采烈地凱旋而歸。
四月大廟會
四月大廟會,又叫“歡慶松總”。意為三節(jié)俱備。從初十至十九日,寺里各處的“法事”“供奉”和布置與正月廟會差不多。十五是正日子,十一日舉行“發(fā)心”“供養(yǎng)”,每個喇嘛要在這供奉的佛像前發(fā)愿,“為利益眾生成佛”。十四日下午間跳法王舞,十五日上午十時在寺前山上展布大佛像。塔爾寺內共有獅子吼佛像,釋迦像,宗喀巴像,“金剛薩”像四種,每次只展一種。廟會展布佛像,一來是供信徒門“瞻禮”,二是為了防蟲蛀。展布之時,山前搭有巨大帳篷,由塔爾寺法臺率領喇嘛在寺中巡查一周。下午有“堅桑”舞,晚上大經堂各學經部門,各神殿及喇嘛住寓上各點酥油燈數十至數百盞,叫做 “歡慶松總林美”,意為三節(jié)俱備的燈火,并且把四月定為“凈月”。在這個月里,對于戒律、忌禁和行為要特別注意,而且念經禮佛特別多。
四個小廟會
六月大廟會
六月廟會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降凡” 和“彌勒佛出世”。從初三日起,舉行廟會八天。初八日是正日子。寺院的布置,供養(yǎng)和法事除和正月一樣以外,所有寺院公有寶物都要在這時取出。初七日上午展布大佛像,儀式與四月廟會相同,下午跳法王舞。初八日上午舉行彌勒佛轉世。這個儀式,由一名喇嘛化裝成彌勒佛大像,拿樂器、香爐、幢幡等,引導轉寺院外圍一周,由喇嘛幾百人各拿寺中寶物一件,隨后跟轉。轉完后回到原處,下午跳“堅桑”舞。
九月大廟會
九月廟會從二十日起,一共五天,規(guī)模較小,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三轉法輪”(即講了三次經)。寺院的供養(yǎng),布置和法事,比以前幾個廟會都簡單。二十二日開放所有佛殿及寶貴物品所在地,二十三日跳“堅桑”舞。
宗喀巴圓寂紀念會
從十二月二十二日起,一共九天。寺內布置同九月廟會差不多,所頌經典著重于對宗喀巴的祈禱和贊頌。二十五日是宗喀巴圓寂紀念日,從那天晚上起,全寺房頂連續(xù)點酥油燈五夜,并由喇嘛在房頂上反復念經— 宗喀巴的贊頌和祈禱五句,直到千百遍。
年終祈禱法會
從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是塔爾寺年終祈禱法會,全寺喇嘛念經五天,也就是辭舊歲,迎新年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