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乎
shǐ hū
  • 拼 音:shǐ hū
  • 注 音:ㄕㄧˇ ㄏㄨ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論語(yǔ)·憲問》:“ 蘧伯玉 使人於 孔子 。 孔子 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duì)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朱熹 注:“夫子,指 伯玉 也……使者之言愈自卑約,而其主之賢益彰,亦可謂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辭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乎’以重美之?!北緸橘潎@使者之語(yǔ),后遂以“使乎”代稱使者。《晉書·張駿傳》:“遣參軍 王隲 聘于 劉曜 …… 曜 顧謂左右曰:‘此 涼州 高士,使乎得人!’” 唐 岑參 《送楊錄事充使》詩(shī):“使乎仍未醉,斜月隱吟窗。”《三國(guó)演義》第八五回:“公既能明此意,必能不辱君命,使乎之任,非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