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化學(xué)名詞解釋:

    乙酸乙酯是乙酸中的羥基被乙氧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結(jié)構(gòu)簡式是CH3COOCH2CH3。無色透明液體,有水果香,易揮發(fā),對空氣敏感,能吸水分,水分能使其緩慢分解而呈酸性反應(yīng)。

    乙酸乙酯 - 理化性質(zhì)

    無色易揮發(fā)液體,有水果香味。熔點-83.6℃,沸點77.06,相對密度0.9003(20/4℃)。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與水或乙醇都能生成二元共沸混合物:與水的共沸混合物的沸點70.4℃;與乙醇的共沸混合物的沸點71.8℃。與水和乙醇還可以形成三元共沸混合物,沸點70.2℃。在酸或堿的催化下,易水解成乙酸和乙醇;與醇反應(yīng)則生成另一種酯。此外,還可發(fā)生自縮合等反應(yīng)。

    乙酸乙酯 - 實驗室制備

    實驗室乙酸乙酯的制取: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加入碎瓷片以防暴沸),最后加乙酸, 然后加熱(可以控制實驗)

    1:酯化反應(yīng)是一個可逆反應(yīng)。為了提高酯的產(chǎn)量,必須盡量使反應(yīng)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進行。一般是使反應(yīng)物酸和醇中的一種過量。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究竟使哪種過量為好,一般視原料是否易得、價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體情況而定。在實驗室里一般采用乙醇過量的辦法。乙醇的質(zhì)量分數(shù)要高,如能用無水乙醇代替質(zhì)量分數(shù)為95%的乙醇效果會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濃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質(zhì)量達到乙醇質(zhì)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為了能除去反應(yīng)中生成的水,應(yīng)使?jié)饬蛩岬挠昧吭偕远嘁恍?/p>

    2:制備乙酸乙酯時反應(yīng)溫度不宜過高,要保持在60 ℃~70 ℃左右,溫度過高時會產(chǎn)生乙醚和亞硫酸或乙烯等雜質(zhì)。液體加熱至沸騰后,應(yīng)改用小火加熱。事先可在試管中加入幾片碎瓷片,以防止液體暴沸。

    3.導(dǎo)氣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熱不均勻,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熱反應(yīng)物的試管中。

    3.1:濃硫酸既作催化劑,又做吸水劑,還能做脫水劑。

    3.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1)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氣,減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層),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2)Na2CO3能跟揮發(fā)出的乙酸反應(yīng),生成沒有氣味的乙酸鈉,便于聞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3: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備乙酸乙酯時,反應(yīng)溫度不宜過高,保持在60 ℃~70 ℃。不能使液體沸騰。

    (2)最好使用冰醋酸和無水乙醇。同時采用乙醇過量的辦法。

    (3)起催化作用的濃硫酸的用量很小,但為了除去反應(yīng)中生成的水,濃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使用無機鹽Na2CO3溶液吸收揮發(fā)出的乙酸。

    3.4:用Na2CO3不能用堿(NaOH)的原因。

    雖然也能吸收乙酸和乙醇,但是堿會催化乙酸乙酯徹底水解,導(dǎo)致實驗失敗。

    乙酸乙酯 - 外觀與性狀

    觀:無色澄清液體。

    香氣:有強烈的醚似的氣味,清靈、微帶果香的酒香,易擴散,不持久。

    熔點(℃): -83.6

    折光率(20℃):1.3708--1.3730

    沸點(℃): 77.06

    相對密度(水=1): 0.894--0.898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3.04

    飽和蒸氣壓(kPa): 13.33(27℃)引燃溫度(℃): 426

    爆炸上限%(V/V): 11.5

    爆炸下限%(V/V): 2.0

    室溫下的分子偶極距:6.555*10^-30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數(shù)有機溶劑。

    乙酸乙酯 - 毒理學(xué)資料

    毒性:屬低毒類。

    急性毒性:LD505620mg/kg(大鼠經(jīng)口);4940mg/kg(兔經(jīng)口);LC505760mg/m3,8小時(大鼠吸入);人吸入2000ppm×60分鐘,嚴重毒性反應(yīng);人吸入800ppm,有病癥;人吸入400ppm短時間,眼、鼻、喉有刺激。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豚鼠吸入2000ppm,或7.2g/m3,65資助接觸,無明顯影響;兔吸入16000mg/m3×1小時/日×40日,貧血,白細胞增加,臟器水腫和脂肪變性。

    乙酸乙酯 - 主要用途

    其主要用途有:

    作為工業(yè)溶劑,用于涂料、粘合劑、乙基纖維素、人造革、油氈著色劑、人造纖維等產(chǎn)品中;

    作為粘合劑,用于印刷油墨、人造珍珠的生產(chǎn);作為提取劑,用于醫(yī)藥、有機酸等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

    作為香料原料,用于菠蘿、香蕉、草莓等水果香精和威士忌、奶油等香料的主要原料。

    乙酸乙酯 - 應(yīng)急監(jiān)測

    現(xiàn)場應(yīng)急監(jiān)測方法: 氣體檢測管法

    實驗室監(jiān)測方法: 無泵型采樣氣相色譜法(WS/T155-1999,作業(yè)場所空氣)

    乙酸乙酯 - 應(yīng)急處理

    應(yīng)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yīng)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qū)人員至安全區(qū),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yīng)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tǒng)。大量泄漏:構(gòu)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zāi)害。用防爆泵轉(zhuǎn)移至槽車或?qū)S檬占鲀?nèi),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tǒng)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yīng)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xué)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xiàn)場嚴禁吸煙。工作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wèi)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yī)。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yī)。

    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yī)。

    滅火方法:滅火劑: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滅火無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4]

    乙酸乙酯 - 危險特性

    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接觸會猛烈反應(yīng)。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炸危險。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

    燃燒(分解)產(chǎn)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乙酸乙酯 -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jīng)皮吸收。

    健康危害:對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濃度吸入可引起進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腫,肝、腎損害。持續(xù)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誤服者可產(chǎn)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痛、腹瀉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經(jīng)障礙而致牙齦出血;可致濕疹樣皮炎。

    慢性影響:長期接觸本品有時可致角膜混濁、繼發(fā)性貧血、白細胞增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