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女子發(fā)帖為兒找“聲音爸爸” 丈夫意外去世
摘要
聲音爸爸,指的是一些母親,為了照顧孩子的感情,不忍心告訴孩子爸爸去世的消息,謊稱爸爸去了很遠的地方,出遠門了,過段時間回來看孩子,而給孩子找的聲音安慰,謊稱電話里說話的就是爸爸。
聲音爸爸-介紹
聲音爸爸,年齡大都在30歲上下,能說標準普通話,婚否一般不做限定,只要對方家人同意即可;最關鍵的是,為了讓謊言不被戳破,“聲音爸爸”必須是陌生人,只能靠電話聯(lián)系。不需要和孩子見面,只需要每個月打個電話給孩子冒充爸爸即可。 “聲音爸爸”不能只是為興趣而來,要能長期堅持,一般來說收取的報酬都很少。只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聲音爸爸-原因
父愛
父親從男性的角度,給予孩子堅強,自立,自強,自信,寬容,使孩子能感覺到與母愛不同的愛。母愛是細膩的,而父愛是嚴肅、剛強的、博大精深的。父愛同母愛一樣偉大,只是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同而已。孩子的成長階段,父愛象陽光那樣溫暖象高山那樣寬厚、雄渾是我們永遠都上不去的山巔無論是兒時的歡鬧,年少時的成長還是踏入社會,以至為人父、為人母每一步都離不開父親的關愛和祝福無論我做什么,父親都先為我把路鋪墊…… 人生中很多東西,不可能永遠地存在但是您給我的愛卻是永恒…… 父親用厚實的臂膀支撐著整個家庭;父親用親情溫暖著孩子的心靈。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父愛,孩子更是如此。對于那些爸爸意外去世的孩子來說,父愛更是他們迫切希望的。
聲音爸爸-來由
征“聲音爸爸”的帖子
西祠胡同一篇“女子發(fā)帖為兒找“聲音爸爸” 丈夫意外去世”的帖子引起網(wǎng)友關注和感動。帖子的主人公——“靜衣女子”李女士和她可愛的兒子天天。
丈夫離世1年半,兒子哭喊“我想爸爸了!”
天天4歲了,和同齡的小朋友一樣開始上幼兒園了。天天是一個開朗活潑還有點頑皮的小孩,“他經(jīng)常淘氣,讓我又好笑又頭疼。”李女士說,天天最拿手的事情就是把新買的玩具拆成塊兒,“他經(jīng)常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p>
但讓李女士意外的是,一向開朗的兒子,卻突然脆弱起來。一切和平時一樣,天天坐在地板上玩著邏輯狗,她和朋友煲著電話粥,當她掛了電話后,卻發(fā)現(xiàn)原本玩著游戲的兒子躲在被窩里,小身子一抽一抽的,“我一掀開被子,就看見天天淚流滿面的看著我?!边@下李女士慌了,急忙檢查兒子是不是受傷了,“我想爸爸了!我喜歡爸爸!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抱,為什么我沒有!”一股無助感向李女士襲來,“在他眼里,世界上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爸爸是隨時會回來看他的?!?/p>
李女士的丈夫比她大7歲,一年多前因為一場意外離開了人世,那時候天天還不到3歲。丈夫下葬那天,她帶著兒子見了丈夫最后一面,不懂事的天天,并不知道那個人就是最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告訴他:“爸爸出遠門了,很久都不能回來,等你長大了,爸爸就回來看你了。”從那以后,天天就一直在等著爸爸回來。
不忍心告訴他實情,他知道什么叫死亡啊?
李女士一想起兒子的淚眼心就揪起來。更揪心的是,她發(fā)現(xiàn)一向活潑的兒子變了。在家里,天天經(jīng)常會拿著爸爸的照片一直看;在幼兒園里,當其他的小朋友都在談論著自己的爸爸的時候,天天只能安靜地待在角落里,插不上話;尤其是放學的時候,天天雖然被媽媽牽著手,目光卻一直停留在旁邊被爸爸抱著的小朋友身上……
為了讓兒子開心起來,李女士每天5點就去幼兒園接天天放學;周末,她經(jīng)常帶著兒子去珍珠泉、動物園玩,她用所有的時間來陪著天天?!翱蔁o論怎樣努力,我也取代不了爸爸在他心中的地位?!碧焯爝€是不開心,而且變得膽小愛哭了,一點也不勇敢。在幼兒園里時,情況更嚴重。有一天,天天在上繪畫課,當他把畫畫好的時候,其他兩個小朋友用鉛筆把他的畫給涂花了,天天沒有反抗,只是拼命的哭;有時候,老師講話的聲音大一點,天天也會哭。
有人建議李女士向天天說明死亡的含義?!八劳?,我怎么忍心告訴他什么叫死亡?!崩钆空f,她可以告訴天天,“死亡,就是爸爸再也不會抱著你喊你一聲"寶寶"。”但她又怕戳破天天對父親的信仰。
于是,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建議她給孩子找一個“聲音爸爸”。回到家后,她翻來覆去的想著朋友的建議,“我要給孩子找一個"聲音爸爸",這個人不需要和我兒子見面,只需要每個月打個電話給我兒子冒充爸爸?!?/p>
她希望這個“爸爸”能在電話里對天天說:“我是爸爸,比較忙,沒時間回去,等我回去給你買……”李女士需要給兒子找一個有一定文化水平,年齡在30歲上下,能說標準普通話的男子;婚否不做限定,只要對方家人同意即可;最關鍵的是,為了讓謊言不被戳破,“聲音爸爸”必須是陌生人,只能靠電話聯(lián)系。
她希望當“聲音爸爸”的人不能只是為興趣而來,要能長期堅持。“我沒什么錢,可以每月付給他十元錢?!?/p>
聲音爸爸-網(wǎng)友反映
母愛像一株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所以,天天,你真的很幸福?!?帖子一經(jīng)發(fā)出,便有很多人跟帖。有網(wǎng)友說,所有人目光的盡頭,都可以望見,在人生的路途上,有無盡的恩恩怨怨:孩子的出世,仿若一張純潔的紙飄落人間,父母會帶給他何種情感——仇恨還是親愛;家庭和社會將賦予他何種經(jīng)歷——歧視或者包容;很多人看到的是一個愛卻不知道該怎么用力去愛的母親、一個恨卻包含善良與溫情的稚子。
網(wǎng)友“遙”說,“有時候親人走了很難從心里真正接受這個事實,感覺就像失去的親人像以前一樣出差了,不在乎他會走多久。我現(xiàn)在習慣給媽媽的QQ空間留言從來不敢去想她其實已經(jīng)離開我。所以我想那個媽媽也有可能有這樣潛意識的想法,她和孩子都還沒有接受親人離開的事實,還沒有習慣失去一個人的生活?!薄案赣H生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會和他說,這個習慣從我高中有手機就養(yǎng)成了,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拿著手機不知道打給誰,我大了,一個善意的謊言無法騙自己,但一個四歲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和他爸爸感情一定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