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燈
sàn dēng
  • 拼 音:sàn dēng
  • 注 音:ㄙㄢˋ ㄉㄥ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古代風俗,于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晚上在家中燃燈遍散各處以辟除不祥。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場》:“十三日,家以小琖一百八枚,夜燈之,徧散井、灶、門戶、砧石,曰散燈也。其聚如螢,散如星,富者燈四夕,貧者燈一夕止?!?阿英 《“燈市”--<金瓶梅詞話>風俗考之一》:“十三這一天,夜里張燈,家家以小錢(琖)一百零八枚,遍散在井、灶、門戶、砧石一些地方,叫做‘散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