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是以研究和探討世界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為宗旨的非官方國際性機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其前身是1971年由現任論壇主席、日內瓦大學教授克勞斯·施瓦布創(chuàng)建的“歐洲管理論壇”。1987年,“歐洲管理論壇”更名為“世界經濟論壇”。論壇會員是遵守論壇“致力于改善全球狀況”宗旨,并影響全球未來經濟發(fā)展的1000多家頂級公司。
達沃斯位于瑞士蘭德瓦瑟河畔,海拔1560米。這里群山環(huán)抱,風光旖旎,一條寬闊的中心大街橫穿市區(qū),兩旁山坡上錯落有致地排列著色彩和諧的樓房。達沃斯雖小,卻遐邇聞名。通常在每年年初,世界經濟論壇都要在這里召開年會,因此世界經濟論壇也被稱為“達沃斯論壇”。
每年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均有來自數十個國家的千余位政界、企業(yè)界和新聞機構的領袖人物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已經成為世界政要、企業(yè)界人士以及民間和社會團體領導人研討世界經濟問題最重要的非官方聚會和進行私人會晤、商務談判的場所之一。
隨著國際形勢的發(fā)展和變化,世界經濟論壇所探討的議題逐漸突破了純經濟領域,許多雙邊和地區(qū)性問題以及世界上發(fā)生的重大政治、軍事、安全和社會事件等也成為論壇討論的內容。
論壇組成的核心是其會員和合作伙伴。目前,論壇擁有1000多個會員,全部是世界知名企業(yè)和公司。論壇有選擇地與會員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此外,論壇還有各種性質的會員制組織,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傳媒和學術等領域。世界經濟論壇每年還與若干國家的政府或企業(yè)聯合主辦各種國際經濟討論會。
每年在達沃斯召開的論壇年會,一般是在一月下旬,會議持續(xù)約一周時間,每年都要確定一個主題,在此基礎上安排200多場分論壇討論。
世界經濟論壇成員結構
論壇的參與者主要是各國政界和經濟界的高層領導人、企業(yè)首腦以及著名專家,宗旨是探討世界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并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論壇所探討的議題逐漸突破了純經濟領域,許多雙邊和地區(qū)性問題也成為論壇討論的主要內容。近10多年來,世界上發(fā)生的重大政治、軍事、安全和社會事件多在論壇上得到反映。
世界經濟論壇的影響力在于其成員組的實力。目前,世界經濟論壇基金會的成員是目前位居全球前1000名之列、引領世界經濟潮流的跨國公司。各個成員組的人們代表著各自領域內最有影響力的決策者和潮流領導者。成員組內的人員互相交流,不同成員組之間也進行密切討論,這使得世界經濟論壇基金會舉辦的每一項活動都得到了積極參與,而這,也正是世界經濟論壇有別于其他論壇的主要標志。
為滿足世界經濟論壇成員和參加者各種具體的要求,該基金會召集有關人士并組織各種活動,如:成立一個專門的組委會,并舉辦一系列全球性、區(qū)域性和地方性的活動,以便促進合作、改進全球經濟現狀。全球成長性公司的成員屬于一個單獨的成員組,他們包括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創(chuàng)新企業(yè)。之所以成立GGC這個組織,是因為目前中小型創(chuàng)新企業(yè)在世界工業(yè)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且他們往往采用跨國經營的模式。
此外,世界經濟論壇還包括其它其他參與者。
這些參與者分屬不同的成員組,這些小組把分散的力量聚集了起來,以便在其特定的領域內進行全球性的合作。每個小組都是獨立的,而且成員名額有限,因此各自都具有其鮮明特點。他們包括:各行業(yè)領袖組:分別由世界主要工業(yè)領域內最知名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組成;未來全球領袖組:約有600名成員,年齡在45歲以下,他們是新一代全球性的決策者;
媒體領袖組:包括全球傳媒領域內最有影響的人,他們的參與將保證本次活動的可靠性和公正性,并為所有的參與者增光添彩;論壇嘉賓組:包括在政治、經濟、科學、社會、科技等領域內的知名人士;政界人士組:包括各國政府領導人以及主要國際組織的領袖人物;
文藝精英組:包括100余名來自文藝領域的知名人士。未來全球領袖組正努力網羅全球不同背景的年輕杰出人士,建立并發(fā)展一個全球性人才網絡,以增進他們之間的互相支持,并促進他們就迎接全球性挑戰(zhàn)等問題展開對話。
論壇成員的權利和義務
企業(yè)在成為世界經濟論壇的成員后,應履行相應的義務,同時可以享受一定的權利。
世界經濟論壇相關負責人于江指出,企業(yè)在成為論壇成員后,應秉承論壇“致力于改善全球狀況”這一宗旨,積極參與論壇舉辦的各種活動,并貢獻其專業(yè)知識和資源。此外,由于論壇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其活動經費主要來自會員費,因此,會員企業(yè)每年需要向論壇提供4.25萬瑞士法郎(1美元約合1.21瑞士法郎)的會員費。
會員企業(yè)同時享有相應的權利,主要包括參加每年1月底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等。在年會舉行期間,論壇會員企業(yè)的領導人可以與全球政治、經濟、藝術界的知名人士就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發(fā)表意見,交流看法,進而引導全球輿論關注的重點,并為全球領導人提供決策參考。
企業(yè)如果希望成為世界經濟論壇成員,必須滿足相應的條件,并獲得論壇的邀請。企業(yè)除了需要認同和遵循世界經濟論壇“致力于改善全球狀況”這一宗旨外,還應滿足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一、企業(yè)必須是其所在行業(yè)或國家的頂尖企業(yè)。
二、企業(yè)的活動應具有全球性色彩。
三、企業(yè)能夠在決定某一行業(yè)或某一地區(qū)未來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領導作用。
世界經濟論壇相關負責人于江在接受采訪時說,世界經濟論壇通常會對全球企業(yè)進行考察和評估,建立全球頂尖企業(yè)數據庫,并向其中符合條件的企業(yè)發(fā)放邀請函,邀請它們加入論壇。企業(yè)也可以主動申請加入論壇,在通過論壇的考察和評估后如果符合條件也可以獲得論壇發(fā)送的邀請函。企業(yè)在接到邀請函后,如果同意加入論壇,則與論壇簽署會員協議,以明確其權利和義務。
目前,世界經濟論壇共有4種形式的成員,分別是基金會員、行業(yè)合作伙伴、戰(zhàn)略合作伙伴和全球成長型企業(yè)會員?;饡T包括全球約1000家頂尖企業(yè),其中每年有100多家基金會員企業(yè)還可以根據其參與論壇活動的程度和對論壇的貢獻,成為論壇的行業(yè)合作伙伴或戰(zhàn)略合作伙伴。而全球成長型公司,即“新領軍者”,是世界經濟論壇推出的一種新型會員形式,主要是指那些正在快速成長的新型跨國公司。
于江表示,在大連首屆新領軍者年會結束后,世界經濟論壇有望吸收100家成長型企業(yè)成為此類會員。
世界經濟論壇的影響力
世界經濟論壇的影響力,首先是其作為一個“世界級”思想交流平臺的作用和對全球輿論的影響。論壇自成立以來,借助包括年會在內的各種會議形式,成為各國政要、企業(yè)領袖、國際組織領導人、專家學者就各種世界重大問題交換意見的重要平臺。更重要的是,達沃斯年會討論的都是全球性熱點問題或趨勢性問題,對全球輿論具有重要影響。
世界經濟論壇的影響力還表現在其遍布全球的會員和關系網絡。世界經濟論壇是會員制組織,其會員來自全球各地區(qū)的1100多家大型跨國公司,其中有全球500強中的絕大部分公司。除企業(yè)界外,論壇還與世界各國的政界、學界、媒體高層建立了廣泛的關系網絡。
世界經濟論壇與中國
自1979年以來,中國一直與世界經濟論壇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中國領導人先后多次出席年會并發(fā)表講話。1992年至2000年,李鵬總理、朱镕基副總理、李嵐清副總理、吳邦國副總理先后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并發(fā)表講話。2005年至2009年,黃菊副總理、曾培炎副總理、華建敏國務委員和溫家寶總理分別與會并致辭。
自1993年起,中國還多次派團參加世界經濟論壇舉辦的地區(qū)經濟峰會。1981年至2006年,世界經濟論壇與中國企業(yè)聯合會每年聯合在華舉辦“企業(yè)高級管理人員國際研討會”(1996年起更名為“中國企業(yè)高峰會”),2007年起因在中國舉辦“夏季達沃斯”論壇而暫停。
通常在每年年初,世界經濟論壇都要在達沃斯召開年會,因此世界經濟論壇也被稱為“達沃斯論壇”。2005年,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提出了“中國夏季達沃斯”的設想。2006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成立。這是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境外設立的首家代表機構。
世界經濟論壇于2007年開始每年在中國舉辦世界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迄今已舉辦了三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目的是為“全球成長型公司”創(chuàng)造一個與成熟企業(yè)共同討論、分享經驗的平臺。
首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于2007年9月在大連舉行。會議沿用2007年達沃斯年會的主題“變化中的力量平衡”。2008年9月,第二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行,主題為“下一輪增長浪潮”。2009年9月,第三屆“夏季達沃斯”年會在大連舉行,主題為“重振增長”。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后出席了三屆論壇的開幕式并致辭。
此外,世界經濟論壇還積極開展與中國企業(yè)的合作。至2009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的中國企業(yè)會員超過60家。[1]?
近年世界經濟論壇
2004年1月21日至25日,第34屆年會在達沃斯舉行。本屆會議的主題是“建立繁榮和安全的伙伴關系”。包括30多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200多名各國政界要人以及世界著名公司和企業(yè)代表在內的各界人士在會議期間研討世界經濟的現狀和前景,促進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與交流。
2005年1月26日至30日,第35屆年會在達沃斯舉行。本屆會議的主題是“為艱難抉擇承擔責任”,本屆年會共有來自近百個國家的200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就全球商業(yè)、科技、文化等主題進行200多場研討會,并將就中國經濟的前景、歐洲、氣候變化、全球化中的公平性、全球經濟、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世界貿易、巴以問題、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局勢和伊拉克大選等議題進行磋商和討論。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黃菊應邀出席本屆年會,并在年會全體會議上發(fā)表題為《科學發(fā)展觀與21世紀的中國經濟》的特別致辭。
2006年1月25日至29日,第36屆年會在達沃斯舉行。本次會議的主題為“開拓創(chuàng)新,把握未來”,討論了世界經濟格局、創(chuàng)造未來就業(yè)等問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應邀在年會上發(fā)表題為《開拓創(chuàng)新 把握未來》特別致詞,介紹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相關政策舉措。
2007年1月24日至28日,第37屆年會在達沃斯舉行。論壇年會以“變化中的力量格局”為主題,來自約9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00多名政要和各界人士就2007年世界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對策進行了研討。中國國務委員華建敏出席年會全體會議并發(fā)表了題為《科學發(fā)展 和諧發(fā)展 和平發(fā)展》的特別致辭。
2008年1月23日至27日,第38屆年會在達沃斯舉行。有27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110多位政府部長以及眾多知名企業(yè)領導人和政界人士共2500多人出席。年會以“合作創(chuàng)新的力量”為主題,分別就全球關注的金融市場動蕩、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氣候變化、能源形勢、食品供應安全等問題進行了辯論。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與會并發(fā)表題為《協同創(chuàng)新 互利共贏》的特別致辭。
2009年1月28日至2月1日,第39屆年會達沃斯拉開舉行。本屆年會以“構建危機后的世界”為主題。2500多名與會者就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同時也充分關注了氣候變化、能源、糧食和水資源安全等全球性議題以及中東地區(qū)局勢等熱點問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并發(fā)表題為《堅定信心 加強合作 推動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的特別致辭。
2010年1月27日至30日,第40屆年會在瑞士達沃斯舉行,2500多名與會領導人將討論全球面臨的各種緊迫性問題,包括經濟形勢、氣候談判、如何改進國際合作體制以及海地震后重建等。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改善世界狀況——重新思考、重新設計、重新建設”。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年會并發(fā)表了特別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