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體
pián tǐ
  • 拼 音:pián tǐ
  • 注 音:ㄆㄧㄢˊ ㄊㄧˇ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釋義]
    (名)要求詞句整齊對(duì)偶的文體,重視聲韻的和諧和詞藻的華麗,盛行于六朝(區(qū)別于‘散體’)。
    [構(gòu)成]
    偏正式:駢(體
    [例句]
    駢體文章。(作定語(yǔ))

  • 反義詞

    散體

  • 英文翻譯

    1.rhythmical prose style, marked by parallelism and ornateness

  • 詳細(xì)解釋

    ◎ 駢體 piántǐ
    [rhythmical prose style,marked by parallelism and ornateness] 以常用對(duì)偶和整齊文句并聲音和諧以及詞藻華麗為特征,六朝時(shí)盛行的一種文體(相對(duì)于“散體”)
    即駢文。 清 王應(yīng)奎 《柳南隨筆》卷二:“為諸生時(shí),好以駢體為經(jīng)義?!币嘧鳌?駢體文 ”。 清 方履籛 《書劉芙初編修駢體文集序》:“茲駢體文一卷,抒華千載,啟韻百家?!?清 梅曾亮 《<管異之文集>書后》:“ 曾亮 少好為駢體文。 異之 曰:‘人有哀樂者,面也。今以玉冠之,雖美,失其面矣。此駢體之失也?!眳⒁姟?駢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