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xiàn)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gòu)圖法,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

  • 詳細解釋


     特種郵票清明上河圖

    國家郵政總局于2004年10月18日發(fā)行的特咱郵票《清明上河圖》。

    國家郵政局定于2004年10月18日發(fā)行《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1套9枚。詳情如下: 圖序圖名面值發(fā)行量(版式一)

    (9—1)T清明上河圖60分1020萬枚(9—2)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

    (9—3)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9—4)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

    (9—5)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9—6)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

    (9—7)T清明上河圖80分1020萬枚(9—8)T清明上河圖1元1020萬枚

    (9—9)T清明上河圖2元1020萬枚

    志 號:2004-26T 郵票規(guī)格:58×31 毫米齒孔度數(shù):12×12.5度 整張枚數(shù):9枚(套票連印)

    整張規(guī)格:236×121毫米版 別:膠雕套印防偽方式:防偽紙張 防偽油墨 熒光噴碼

    設 計 者:王虎鳴

    供 稿:故宮博物院責任編輯:史淵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

    名稱:清明上河圖

    [1]類別:紙類文物、書畫

    年代:北宋

    畫種;國畫中風俗畫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一級國寶?!肚迕魃虾訄D》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gòu)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農(nóng)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畫中有五百五十余人,牲畜五六十匹,船只二十余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13輛,轎14頂,橋17座,樹木約180棵,往來衣著不同,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情節(jié),構(gòu)圖疏密有致,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jié)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jīng)濟情況的寫照,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通過這幅畫,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傊?,《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面組成。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這些人是不同行業(yè)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橋西側(cè)有一些攤販和許多游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游客憑著橋側(cè)的欄桿,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只。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旰由蟻硗缓芏?,可謂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于負載過重,船主雇了很多纖夫在拉船行進。有只載貨的大船已駛進大橋下面,很快就要穿過橋洞了。這時,這只大船上的船夫顯得十分忙亂。有的站在船篷頂上,落下風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勁撐篙;有的用長篙頂住橋洞的洞頂,使船順水勢安全通過。這一緊張場面,引起了橋上游客和鄰近船夫的關注,他們站在一旁吶喊助威?!肚迕魃虾訄D》將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

    張擇端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肚迕魃虾訄D》豐富的內(nèi)容,眾多的人物,規(guī)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肚迕魃虾訄D》的畫面疏密相間,有條不紊,從寧靜的郊區(qū)一直畫到熱鬧的城內(nèi)街市,處處引人入勝。

    據(jù)齊藤謙所撰《拙堂文話•卷八》統(tǒng)計,《清明上河圖》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動物209頭(只),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1195人)、《紅樓夢》(975人)、《水滸傳》(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繪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圖》全圖可分為三個段落,展開圖,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繪的是上土橋及大汴河兩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則描繪了汴京市區(qū)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細品察,個個形神畢備,毫纖俱現(xiàn),極富情趣。

    據(jù)圖后明人李東陽的題跋考據(jù),《清明上河圖》前面應還有一段繪遠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體字簽題和他收藏用的雙龍小印印記,而今這些在畫上都已不見。原因有兩種,一種可能是因為此圖流傳年代太久,經(jīng)無數(shù)人之手把玩欣賞,開頭部分便壞掉了,于是后人裝裱時便將其裁掉;一種可能是因宋徽宗題記及雙龍小印值錢,后人將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畫賣掉了。

    還有許多專家猜想《清明上河圖》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為畫不應該在剛進入開封城便戛然而止,而應畫到金明池為止。但是更多的專家認為圖取名為《清明上河圖》,其含義就是清明節(jié)去河邊(具體干什么暫不探討),而圖尾柳樹邊正是主仆一行人出行,完全可以看做是遐想的主人公,那么《清明上河圖》名字的含義就完全可以詮釋了。反到是有些專家認為畫的開始部分來的唐突,好像人為的裁去開頭部分,因為原畫開頭部分有宋徽宗的題字,被裁剪獲利之說更有可信度。

    《話說中國》系列叢書中,宋代卷有原版《清明上河圖》比例縮小版的完整畫卷。

    作品賞析

    分段詳解

    《清明上河圖》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郊區(qū)和城內(nèi)汴河兩岸的建筑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jié),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 用散點透視的構(gòu)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10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gòu)圖疏密有致,注重節(jié)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

    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nèi)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后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huán)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jié)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yè)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云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里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木質(zhì)拱橋,它結(jié)構(gòu)精巧,形式優(yōu)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只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只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么。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qū),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后段,熱鬧的市區(qū)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jīng)營,此外尚有醫(y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

    行各業(yè),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xiāng)游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nóng)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xiàn)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xiàn)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藝術特色

    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

    第一、內(nèi)容豐富?!肚迕魃虾訄D》在表現(xiàn)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地組織成統(tǒng)一整體,在畫中有仕、農(nóng)、商、 醫(yī)、卜、僧、道、胥吏、婦女、兒童、篙師、纜夫等人物及驢、馬,牛、駱駝等牲畜。 有趕集、買賣、閑逛、飲酒、聚談、推舟、拉車、乘轎、騎馬等情節(jié)。畫中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等百肆雜陳,還有城樓、河港、橋梁、貨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肚迕魃虾訄D》中畫有1695人,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如此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不惟衣著不同,神情氣質(zhì)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著各種活動,其間充滿著戲劇性的情節(jié)沖突,令觀者看業(yè),饒有無窮回味。

    第二、 結(jié)構(gòu)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少F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主體突出,首尾呼應,全卷渾然一體。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jié),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表現(xiàn)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畫面組織和控制能力。

    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jié)合,善于選擇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詩情畫意,又具本質(zhì)特征的事物、場面及情節(jié)加以表現(xiàn)。十分細致入微的生活觀察,刻劃每一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tài),各有情節(jié)。房屋、橋梁等建筑結(jié)構(gòu)嚴謹,描繪一筆不茍。車馬船只面面俱到,謹毛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勢。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釘鉚方式,甚至結(jié)繩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嘆為觀止。

    各方評價

    白壽彝任顧問的《中國通史(彩圖本)》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全卷所繪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種車船二十余輛艘,房屋眾多,道具無數(shù),場面巨大,段落分明,結(jié)構(gòu)嚴密,有條不紊。技法嫻熟,用筆細致,線條遒勁,凝重老練。反映了高度精純的繪畫功力和出色的藝術成就。同時,因為畫中所繪為當時社會實錄,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張擇端”條內(nèi)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畫家成功地描繪出汴京城內(nèi)及近郊在清明時節(jié)社會上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現(xiàn)的是勞動者和小市民。對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此后歷代繪制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

    看圖說話

    輕輕打開此圖,見小溪旁邊的大路上一溜馱隊,遠遠的從東北方向汴梁走來、五匹騾馬負重累累,前面的馬夫把領頭的牲畜趕向拐彎處的橋上,后面的馱夫用馬鞭把馱隊驅(qū)趕向前,目的地快要到了,從馱工熟練的駕驛著馱隊的神情就知道他們是行走多年的老馬幫了。

    小橋旁一只小舢板栓在樹蔸上,幾戶農(nóng)家小院錯落有序的分布在樹叢中,幾棵高樹枝上有四個鴉雀窩,看起來與現(xiàn)在鴉雀筑窩方式與高度別無二致。打麥場上有幾個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時脫粒用的,此時還閑置在那里。羊圈里有幾只羊,羊圈旁邊似乎是雞鴨圈,仿佛圈里飼養(yǎng)了很大一群雞鴨,好一幅恬靜的鄉(xiāng)村圖景,不尤得驚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如上此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與養(yǎng)殖業(yè)。

    再看過來的畫面己是農(nóng)業(yè)與商貿(mào)的接合部,右上面是一隊接親娶妻的隊伍,徐徐的從北邊拐過來,后面的新郎官騎著一匹棗紅馬,馬后面是一位挑著新娘嫁妝的腳夫、馬前一人抱著新娘的梳妝物品盒,前面一乘轎子應是新娘坐的,因為轎子的處面都用各種草木花卉裝飾著,此可謂《花轎》;《花轎》一詞既新娘出嫁時乘坐的交通工具就來源此民風民俗吧。轎子后面一挑夫挑著一擔魚肉、表示女方娘家祝福夫婿富貴有魚(余)(據(jù)民間傳說:清明時期掃墓是朱元璋時代才興起來的,《朱元璋故事》:當時朱無璋當和尚、要飯,后來參加義軍,最后當上義軍首領,當義軍經(jīng)過自己家鄉(xiāng)時,朱元璋想到了給父母掃墓,當?shù)搅松缴蠒r,由于墳墓很多,自己離家太久,也不知道哪座墳墓是自己父母的,又由于自己軍務很忙,不能擔誤太久,后來想到了一個主意,當時正值清明時節(jié),當時下了一個命令,命令老百姓在清明節(jié)必須掃墓,幾天內(nèi)各墳頭都有祭奠掃墓的,只有兩座墳頭沒有人祭奠,一看果然是自家父母的墳墓,據(jù)說從此以后,清明時期祭奠先人、踏青掃墓才成了民間習俗,明代以前這種活動放在一年內(nèi)哪天都可以,因此我認為這幅宋代畫,只因有清明二字,就說這只隊伍是掃墓活動歸來是不妥的,應是接親娶妻活動的隊伍)。

    迎親隊伍漸進街市,前面的藝人立刻歌舞起來,用以吸引人們的注意,更顯出熱鬧場面,不知是此情此景引起了茶館里幾位茶博士的注意,還是另一件正在發(fā)生的事使他們目瞪口呆,就在旁邊一位上身赤膊,技藝精湛的雜技藝人的精彩表演都被忽略了,茶博士他們都扭頭往這邊看,原來對面不遠處一頭剛卸了貨的叫驢見了對面茶館前拴著的驢子,這時立刻發(fā)出了求偶的叫聲,異性相求茶館前面的驢子立刻響應,扭轉(zhuǎn)驢身前蹄起跳騰空,試圖響應,無奈韁繩拴得太牢,掙脫不得。這頭叫驢也試圖向茶館方向的驢子奔去,這時一個小孩在驢子前奔的方向不遠,一樁險情就在眼前,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候,車旁的車夫欲向前跑出抱開小孩,但人哪能跑得那么快呢?這時另一車夫上前一把抓住驢韁,一樁嚴重的交通事故避免了,人們這才噓了一口氣。(注:據(jù)說這驢車處原來己損壞,是以后改補上去的,值得商酌的是:前面一個半身人像應是在叫驢與驢車中間,驢車遮住他的下半身,手上還有驢鞭,伸手正是使勁拉住驢韁,只是這位車夫伸手拉韁繩,力挽了一樁生死攸關的險情才是作者的神來之筆)。

    茶館邊的一家農(nóng)舍飼養(yǎng)著兩頭牛,雖然就在附近發(fā)生了一件如此諒天動地的大事、但兩頭牛卻無動于衷,它們還是悠哉游哉的反芻著,遠處田里的禾苗正在茁壯成長,農(nóng)夫正在為禾苗澆水施肥。

    南邊一家兩口出行,雇傭了兩頭牲口及馱夫,還有一個腳夫挑著他倆出行所需物品徐徐向東南方向走去。

    茶館前街道正對面一個酒店,由于不經(jīng)營早點所以才遲遲的撐起招攬顧客的旗幡,酒店開在散裝貨運碼頭,生意自然很興隆,只是客人正在忙生意,還不到吃飯喝酒的時間,你看碼頭上貨主正在清點要發(fā)某地的貨物,碼頭工人正在把運來的貨物堆碼起來,準備根據(jù)運貨地點遠近,適時安排裝卸,正所謂是先上船后起坡。另一條船也正在卸貨,在這一、二百年樹齡的大樹枝葉縫隙中,可以看到粗大的帆桅及繩索,也應是六、七十噸左右排水量的大船了。酒店與茶館之間的街道中間,有一個正在喊一位打卦算命的先生,可能要他測算一下什么事情,是婚姻、家庭還是生意,算卦先生聽到來了生意,輕快的腳步可見他的喜悅之情。往街里邊看過去,一家包點店的人與一位挑擔買賣人正在談事情,仿佛能聽到他們在對話,明天還點什么油鹽醬醋之類東西和什么時候結(jié)帳之類話語,再過去又是幾家店鋪字號,又是一條大道伸向遠方并有行人騾馬行走。

    再過去幾家店鋪就是主干道汴梁大道了,主干道兩邊車水馬龍店鋪林立,都圍著這風水寶地的貨碼頭與貨運棧了,這座貨運棧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四周街道四通八達,南邊緊靠深水港灣,有好幾艘船只停泊在港灣里依次裝卸貨物,一條靠碼頭的般正在卸貨,幾個碼頭工人正把象裝有糧食之類的麻袋扛下船,船倉里有人正在翻倉與上貨,似乎能聽到船倉里傳出給人把貨物麻袋上肩的勞動號子聲。緊靠貨棧碼頭停泊著待卸貨與裝貨的船舶,等船老大上船后就吃飯開船,貨棧前面的船老大剛結(jié)完帳正要上船,半路中正巧遇見了一個熟人,心中記掛著趕路行船,但又不能待慢了熟人或朋友,在急切中與之寒酸家常,最后抱拳行禮告辭。這時腳步早己轉(zhuǎn)向,急奔船上去的樣子己超然若現(xiàn)。

    碼頭的主航道中一條貨船逆水而上,船右弦上面的水手們都在嚴密注視時刻應對,避免與停泊的船只發(fā)生碰撞。在江河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船頭前面一艘停泊在碼頭,欣左預已出來一位水手,時刻注意行船的動向,準備排除船只之間的碰撞,行進中的船只似乎要泊岸了,該船的“頭纖”(拉纖隊伍的第一位纖夫)己回過身來招呼伙伴們收纖。再往河道上游看去,一艘船上有八位櫓工搖櫓,可見水流的速度是很快的,一位舵手嚴密注視著前進方向的水情與船情。前面一艘客船正忙著靠岸,這兒是客運碼頭,客船上有二十多人在緊張的工作,船頂?shù)膸孜淮ふ谑辗盼?,有的船工正在接收從汴河大橋上拋下的纜繩,準備把客船牽引到碼頭,再拴牢在岸上的栓船柱石上,以增加客船的穩(wěn)性,左弦上的水手用船蒿把船撐向碼頭,以增加向碼頭靠近的動力,船頭有兩位水手一面把船向右撐,一面扭頭注意碼頭,用以使客船對正碼頭調(diào)整撐船力度,另一位船工手拿撐蒿右手向前揮動、指揮碼頭的船工接應,看來他應是此客船的水手長了??痛w形寬大穩(wěn)性相當良好,船工各司其職工作相當熟練,動作非常協(xié)調(diào),看來是一幫素質(zhì)非常高的船工,倉體與倉面有封閉與阻隔,并有倉門便于客人出進,船沒停穩(wěn)之前倉門決不打開,安全措施相當嚴謹,可以斷定是一艘安全性能良好的長途客動船。

    碼頭上還有不少人向客船上招呼,他們是迎接自己家人或親朋好友的,有的還上了汴河大橋,借大橋的高度招呼,以便早點見到親人,旁邊一只小一點的客船上也有人揮手呼喊,那是在招攬生意,呼喚需要到分河航道碼頭的客人,可以想見當時汴河流域的交通多么發(fā)達,水旱各路構(gòu)成了很大的客運貨運交通網(wǎng)絡。

    汴河大橋氣勢不菲,高大得使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都能順利穿越,寬闊堅固得能并排行駛幾輛裝滿貨物的畜力車,從橋的結(jié)構(gòu)來看也是一個很大的創(chuàng)造,整座大橋全部由木材修建而成,可能當汴河水流很急,河床中不利于修建橋墩,當時的工程技術人員發(fā)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把整根整根的大木材并列鉚接榫合,以支撐大橋的跨度,橋面又用成排的木料鏈固杵緊,使之形成一個碩大堅固的整體,并分散了負重使跨河木料受力均勻,試想在一千多年前,沒有工程機械的情況下,把這么大的木料橫架在河道上,建筑的難度可想而知,工程的浩大是多么的氣壯山河。在橋邊有牢固的護攔,以保障車馬行人的安全,使工程的使用性能與質(zhì)量達到了無可挑剔的境界。

    汴河大橋是兩的咽喉要道,橋面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由于過往行人多人氣旺盛,商販不失時機的占道經(jīng)營,有的擺地攤,有的賣食品,還有一家賣刀剪,牛尾鎖等小五金的攤子,為了使商品更加醒目,把貨攤設計成斜面,這樣的場面,一直延伸到橋頭的形成了一個特色的商貿(mào)區(qū)。

    橋下一艘船逆流而上,似乎要去泊船,船頭的船工正在試探河道深淺,因為在橋頭得河床里一般要放置一些大石頭,以免流水沖刷橋頭坡岸防止發(fā)生垮塌,所在此位置移船要特別小心謹慎,以免擱淺損壞船只。

    上游不遠處已有幾艘船依次泊在岸邊,主航道中有兩艘船在航行,櫓工的汴江號子與纖工的忭江號子兩首和聲合唱回響在空中,漸漸的遠去,漸漸遠去,這些人文的場景與秀麗的河山形成了一副美麗風俗畫面,所以一些文人雅士、達官貴人要找尋的好地方,在對岸的河灣緩沖區(qū),商人不失時機的安置了兩條游船,讓他們在上面飲酒唱茶,欣賞汴河的風景。

    再過去,畫面已是城外繁華的街市商業(yè)區(qū),這兒是汴河碼頭與城門的中間地帶,特別有利于商貿(mào)活動,隨著多年沒有戰(zhàn)亂,酒店茶樓逐漸發(fā)展起來,各種店鋪字號鱗次櫛比,各種車轎騾馬忙碌不停,畫面清楚的看到一間木工作坊的兩位技工正在緊張的趕制一輛騾馬車,拐彎的街道一位貨主租用毛驢,馱工正在把地上的貨物上馱,還有一位女士準備租用一乘轎子代步,再看過來是一塊不大的勞務廣場,又是進城的必經(jīng)之路,因此商務活動頻繁,一位算命大師不失機緣的在這兒蓋了一間房子,找他推算壽命財運的人很多生意非常興隆。過溪溝小橋的腳行門前有不少勞工,有的坐著休息,有的在打瞌睡,還有的干脆躺下休息,腳行里面還有騾馬也栓在那里,看來他們是在養(yǎng)精蓄銳,以便來了生意后精力充沛的工作,雖然現(xiàn)在還沒有事做但也不會哄搶別人的生意,是很遵守腳行規(guī)矩的,你看廣場上的勞務人員生意非常好,一乘轎子已起肩上轎,另一乘轎子也在待租,小橋上一位攤販已把貨賣完回家,那邊還有一些住戶農(nóng)家橋頭還有幾頭毛驢,屋旁有一婦人抱著一小孩、旁邊不遠還躺著幾頭碩大的肥豬。

    勞務廣場拐彎就是護城河大橋,生意人不失時機在這里擺上了攤販,一個攤販擺的藤竹編織籃筐,這種物品輕巧堅固耐用,一個做燈籠的更是生意興隆,這種物品點上燈燭后即明亮又防風,是夜間照明的好伙伴,你看有人買了一個轉(zhuǎn)身正要離去,小販又在招乎另一個買主,橋上行人如梭,橋的兩邊護攔還有不少人向河里觀看,是否有人在河里釣上了什么大魚什么的。城門前有一個地攤更有意思,他正在起身半蹬狀與一位騎馬的人招乎,似乎不放過每一個行人兜售他的鬼玩意兒,后面的幾個人也在注意著他生意動向,真有點象生意的托兒。

    城門高大宏偉,幾乘駱駝緩緩地向城外走去,這種動物內(nèi)地沒有,是戈壁灘的特產(chǎn),被人們用來作運輸工具,應是西域商人來汴兩梁做生意的,是往來于絲綢之路的國際貿(mào)易商團。

    城內(nèi)更一番特色一家商號好似是另擔貨運樣子,貨運物流己具雛形,隔壁又是一家香油加工作坊,香油銷售形勢很好,還有車馬運送,并且貨源充足,己是初具規(guī)模了,一棟幾層樓的客棧,門前客人熙熙攘攘,里面客人也不少,定是大賈富商住的,過街的一間店鋪還有修面的,在城內(nèi)是特別注意儀表的。城市功能真是齊全,吃穿住用樣樣都有,一家綢緞莊店面很寬,里面放滿各色彩綢景帛,可見當時的養(yǎng)蠶織錦相當發(fā)達了,送水的生意也很好,地下水好似礦泉水甘甜清爽著呢。就在城內(nèi)這一小塊地方就有兩家診所,王大夫精于瘡瘰外科,趙大丞醫(yī)術更高明,男、婦、兒科都很精通各種丸散樣樣齊全,當時醫(yī)療水平相當高了。

    從內(nèi)城方向走來一隊人馬,前面有儀仗開道、好威風的,常言道文官坐轎,武官騎馬,的確是一個武官,后面還有人替他拿著一把關刀。另有兩人在碼頭兩手拉著嚼口,這是害怕驚馬或失前蹄最有效的方法。在這里的畫面與前面比出現(xiàn)了一個不和諧之音,這樣的武官怎能打仗,養(yǎng)尊處優(yōu)到這樣了,內(nèi)城的文武百官,達官貴人還不知是怎樣,畫家覺得實在難往后畫了,就此打住吧!

    作者簡介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游學汴京,后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1年—1124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xiàn)宮室、樓臺、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

    北宋年間的汴京極盛,城內(nèi)四河流貫,陸路四達,為全國水陸交通中心,商業(yè)發(fā)達居全國之首,當時人口達100多萬。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街市,街市開設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xiàn)了夜市。逢年過節(jié),京城更是熱鬧非凡。為了表現(xiàn)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jié)日的景象進行59表現(xiàn)?!肚迕魃虾訄D》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中國的人物畫主要是以宗教和貴族生活為題材。張擇端雖然是在翰林圖畫院供職,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稱為“院體畫”或“院畫”,但他卻把自己的畫筆伸向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之中,創(chuàng)作出描寫城鄉(xiāng)生活的社會風俗畫?!肚迕魃虾訄D》畫了大量各式各樣的人物。而且,張擇端對每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情,都刻畫得非常逼真生動。這充分說明,張擇端生活的積累非常豐厚,創(chuàng)作的技巧非常嫻熟。

    收藏始末

    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后,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并鈐上了雙龍小印(今佚)。

    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杰作,在問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無數(shù)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是后世帝王權(quán)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zhuǎn)飄零,幾經(jīng)戰(zhàn)火,歷盡劫難……它曾經(jīng)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歷經(jīng)劫難,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圖》轉(zhuǎn)到長洲人陸完的手里(陸完字全卿,成化年間(1465年~1488年)中進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名重一時)。明代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載:陸完死后,他的夫人將《清明上河圖》縫入枕中,不離身半步,視如身家性命,連親生兒子也不得一見。陸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辭乖巧,非常會討夫人歡心。王某擅長繪畫,更喜歡名人書畫,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圖》。反復懇請后,夫人勉強同意,但不許他帶筆硯,只許他在夫人閣樓上欣賞,而且不許傳給別人知道。王某欣然從命,往來兩三個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臨摹出一幅有幾分像的畫來。當時專橫跋扈的大奸臣嚴嵩正四處搜尋《清明上河圖》,都御史王忬得知后,便花800兩紋銀從王某手中購得贗品,獻給嚴嵩。嚴嵩府上有一裝裱匠湯臣,認出畫是假貨,便以此要挾王忬,令其出40兩銀子賄賂自己,但王忬對其不予理會。湯臣惱羞成怒,在嚴嵩設宴歡慶時,將圖上舊色用水沖掉,嚴嵩在眾人面前大為窘迫,以后便尋機將王忬害死,臨摹此畫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抓去餓死獄中。

    實際上,陸完死后,其兒子急等錢用,便將《清明上河圖》賣至昆山顧鼎臣家,后被嚴嵩父子強行索去。這之前嚴嵩確曾托王忬買過“名畫”,王忬也確曾買蘇州人王彪之摹本獻給嚴嵩,后被識破。

    隆慶時,嚴嵩父子被御史鄒應龍彈劾,終于官場失勢,嚴世蕃被斬,嚴府被抄,《清明上河圖》再度收入皇宮。

    《清明上河圖》到清朝后先由陸費墀(安徽相鄉(xiāng)人)收藏。陸費墀是乾隆時進士,他得圖后也在上面鈐印題跋。后被畢沅購得。畢沅(1730年~1797年),鎮(zhèn)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進士。畢沅生平喜愛金石書畫,家中收藏頗為豐富。他得《清明上河圖》以后,與其弟畢瀧(清代收藏鑒賞家)同賞,現(xiàn)今畫上有二人印記。

    畢沅在關中任職時,對地方上的文物盡心修繕保護,不料這些卻成了他的“罪行”。畢沅死后不久,湖廣人民反清,清廷認為畢沅任湖廣總督期間,“教匪初起失察貽誤,濫用軍費”,不但將畢家世職奪去,而且將其全家百口全部殺掉,家產(chǎn)也被抄沒入宮。

    清廷將《清明上河圖》收入宮以后,便將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閣內(nèi)。嘉慶帝對其珍愛有加,命人將它收錄在《石渠寶笈三編》一書內(nèi)。此后,《清明上河圖》一直在清宮珍藏,雖然經(jīng)歷了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以及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兩度入侵北京,洗劫宮室,但居然逃過了劫難,均未受損。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圖》連同其他珍貴書畫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杰為名盜出宮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內(nèi)的張園內(nèi)。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于是這幅名畫又被帶到長春,存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儀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見大事不好,便乘飛機逃往大栗子溝,偽滿皇宮因失火而一片狼藉?;靵y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機進宮“搶洋撈”,偽皇宮的大批珍貴之物便在這場動亂中流散到了民間,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春。解放軍干部張克威通過當?shù)馗刹渴占絺螡M皇宮流散出去的珍貴字畫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1947年,張克威同志調(diào)到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臨行前他將這十余幅卷軸交給了當時開辟東北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林楓同志。

    《清明上河圖》經(jīng)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后來又調(diào)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將之一李作鵬,曾利用權(quán)勢將《清明上河圖》強行從故宮博物院“借”出,據(jù)為己有。他還伙同邱會作、吳法憲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貴文物。林彪倒臺后,《清明上河圖》才又重見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宮博物院中。

    重現(xiàn)天日

    《清明上河圖》真跡現(xiàn)身

    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走下了皇帝寶座,它宣告了中國封建王朝兩千多年的統(tǒng)治大夢,頃刻間土崩瓦解。根據(jù)“優(yōu)待條例”,溥儀仍然住在皇宮紫禁城內(nèi)。溥儀同中國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不同,他少年時期接受英國老師莊士敦的教育,從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因此他一直有出國留洋的夢想。為了離開皇宮后能有充足的經(jīng)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他想到了皇宮中收藏的大量珍寶、字畫。由此,歷經(jīng)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清明上河圖》,四次被收進皇宮,又一次次神秘失蹤,這一次又開始了它神秘而漫長的旅程。

    離開了皇帝寶座的溥儀利用自己的皇權(quán),從1922年11月16日開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時間里,以“賞賜”其弟愛新覺羅•溥杰的名義,將書畫手卷1285件,冊頁68件移出皇宮。這些中國歷代珍貴的書畫精品,每一件都價值連城。其中,《清明上河圖》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明代畫家仇英仿畫的《清明上河圖》,以及明代其他畫家以蘇州為背景仿畫的“蘇州片”《清明上河圖》等。尤其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堪稱中國美術史上的稀世神品,是歷朝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的珍品。

    1925年2月24日,農(nóng)歷二月初二,俗稱“龍?zhí)ь^”的日子,溥儀打扮成商人的模樣,在日本人的監(jiān)護下,來到天津法租界的張園,他以“賞賜”其弟溥杰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寶、字畫,也秘密地轉(zhuǎn)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圖》陪伴著溥儀在天津度過了七年多的時光。

    1932年3月8日,溥儀在侵華日軍的操縱下,帶著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寶、字畫,從天津遷往長春,就任偽滿洲國皇帝?!肚迕魃虾訄D》又陪伴著溥儀,在長春度過了長達13年4個月的歲月。長春偽皇宮的“輯熙樓”,見證了溥儀和他的家眷在長春度過的時光。“輯熙”的名字是溥儀自己起的,“輯熙”二字出自于《詩經(jīng)•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輯熙敬止。”然而溥儀認為,“輯熙”的“熙”字,與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儀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華和治國方略,因此,“輯熙”二字的含義不言而喻,溥儀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復滿清大業(yè)。為此,人們不難揣測出溥儀如此喜愛《清明上河圖》的原因;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清明上河圖》的目的,無不是被《清明上河圖》中這夢幻般的繁華祥瑞之氣所迷醉。

    1945年,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儀遷都通化,溥儀心中明白,所謂的遷都實際上是逃亡,溥儀請山田乙三寬限3天的時間打理行裝。實際上,溥儀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從北京故宮帶出來的珍寶、字畫。13年來,《清明上河圖》和大量的珍寶、字畫,一直封存在長春偽皇宮后面的書畫樓里,只有溥儀和少數(shù)貼身隨從知道書畫樓里面封存的秘密。溥儀和貼身隨從匆匆忙忙進入這座神秘的“小白樓”,他從大量的珍寶、字畫當中精選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寶、字畫被一些侍衛(wèi)哄搶。其中,四個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有哪一卷被溥儀帶在身邊?哪一卷流失于民間?人們不得而知…… 溥儀帶著一部分珍寶、字畫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長白山腳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溝。溥儀在大栗子溝僅僅住了3天,之后又匆匆忙忙趕往沈陽,準備從沈陽逃往日本。溥儀又從長春偽皇宮帶來的珍寶、字畫中再一次進行甄選,只選了少量的珍寶、字畫,帶著弟弟溥杰和兩個妹夫、三個侄子、一個醫(yī)生、一個隨侍逃往沈陽,而將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寶、字畫留在了大栗子溝,這些被遺棄在大栗子溝的珍寶、字畫,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燒毀,最后被解放軍收繳。

    1945年8月19日,溥儀在沈陽機場乘飛機準備逃往日本,飛機起飛后被蘇聯(lián)紅軍迫降,溥儀和他的隨從人員,以及隨身攜帶的珍寶、字畫被蘇聯(lián)紅軍截獲,溥儀被蘇聯(lián)紅軍遣往蘇聯(lián)赤塔,后轉(zhuǎn)至伯力,五年之后,溥儀被遣送回國,四個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東北局文化部開始著手整理解放戰(zhàn)爭后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書畫鑒定專家楊仁愷先生負責對從各方收繳來的大量字畫進行整理鑒定,有些書畫作品保持完好;有些書畫作品已經(jīng)破損。當楊仁愷先生打開一卷殘破的畫卷時,頓時驚呆了,這幅長卷畫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畫中描繪人物、街景的方法,體現(xiàn)著獨特古老的繪畫法式,楊仁愷先生隨后對這幅畫卷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細致的考證,這幅長卷氣勢恢弘,筆法細膩,人物、景物栩栩如生,這幅畫上雖然沒有作者的簽名和畫的題目,然而歷代名人的題跋豐富、詳實,歷代的收藏印章紛繁復雜,僅末代皇帝溥儀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畫卷之后金代張著的題跋中明確地記載:“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游學于京師,后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shù)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云,《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難道這就是被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嗎?

    楊仁愷先生將這幅畫卷的照片,發(fā)表于東北博物館編印的《國寶沉浮錄》中,立即引起了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高度關注,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先生,將這幅畫卷調(diào)往北京,經(jīng)專家學者進一步考證、鑒定,確認這幅繪畫長卷就是千百年來名聞遐邇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遺失多年的稀世國寶終于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繪畫史上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幅很多,但真本畢竟只有一幅。經(jīng)過眾多學者、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都認為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畫作,均為后來的摹本或偽托張擇端的臆造本。

    現(xiàn)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的畫卷本幅上,并無畫家本人的款印,確認其作者為張擇端,是根據(jù)畫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張著的一段題記。張著的題記也僅寥寥數(shù)語:“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也。幼讀書,游學于京師,后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shù)也。”不過,張擇端的姓名并未見于北宋后期成書的《宣和畫譜》,有人推測說,可能他進入畫院時間較晚,編著者還來不及將其收編書中。

    未解之謎

    秋景之說

    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長卷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譽滿中外的藝術珍品。它和唐人韓滉創(chuàng)作的《五牛圖》一樣,被稱為畫苑“國寶”。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趙佶),他用瘦金體書寫的“清明上河圖”真跡和雙龍小印(宋代皇帝的閑章,用于鑒賞或收藏藝術品時鈴記),可證畫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宮,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宮中所有名貴文物包括這幅名畫,統(tǒng)統(tǒng)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識此畫的價值。又過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人張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圖》上撰跋文轉(zhuǎn)引《向氏評論圖畫記》說,證實宋人張擇端有《清明上河圖》及《西湖爭標圖》,這樣《清明上河圖》的名稱始定下來。

    歷史上對張擇端創(chuàng)作《清明上河圖》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記號曾有過一些爭論,對畫中描繪的是清明時節(jié),從金代以來,似無異議。明代的《味水軒日記》中記載,這幅畫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體題簽、雙龍小印,并且還有宋徽宗的題詩;詩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這樣一來,這畫卷描繪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懷疑了,近代及當代美術史家鄭振鐸、徐邦達、張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說。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

    對春景之說首先懷疑者是開封市教師孔憲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術》雜志第二期上發(fā)表《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zhì)疑》一文,列舉了八項理由,認定《清明上河圖》上所繪是秋景。

    一、畫卷右首有馱負10簍木炭的驢子。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農(nóng)歷十月,汴京始“進暖爐炭,幃前皆置酒作暖會”,若說清明節(jié)前后進暖爐炭,違背宋人生活習俗。孟元老和張擇端生活在同一時代,《東京夢華錄》是研究北宋汴梁風土民俗的重要資料,所述史事當是可信的。

    二、畫面有一農(nóng)家短籬內(nèi)長滿了像茄子一類的作物,更為有趣的是幾名孩童赤身嬉戲追逐,這些都不可是清明時節(jié)的事物。

    三、畫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風狀,有遮陽狀,常識告訴人們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極少見。

    四、草帽、竹笠在畫面上多處出現(xiàn)。“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東西,圖中既不下雨,這肯定是御陽用的,根據(jù)當時汴梁的氣候,清明節(jié)似無此必要,這是值得我們懷疑的。”

    五、畫面上酒肆多處,酒旗上寫著“新酒”二字,而《東京夢華錄》云:“中秋節(jié)前,諸店皆賣新酒……醉仙錦,市人爭飲(見該書“中秋”條)。”宋代新谷下來要釀醪酒喜慶豐收,不然無新酒可言。

    六、畫面上有一處招牌上寫著“口暑飲子”這樣的小茶水攤。“如果‘口暑飲子’中的‘暑’字不錯的話,這足以說明它的季節(jié)。”

    七、河岸及橋上有好幾處小販的貨桌上都擺著切開的西瓜。宋時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還寒,不可能有西瓜一類鮮果。

    八、畫面乘轎、騎馬者帶著仆從的行列,土墳后面向城市一段。細細分析,這些人雖然有上墳掃墓的可能,倒不如說它是秋獵而歸更恰當些,因為,上墳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釋得通。今從畫面種種現(xiàn)象來看,說是秋季倒符合實際些。

    頌辭之說

    繼孔憲易《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zhì)疑》一文后,上世紀80年代中期,鄒身城先生在中國宋史研究會上提出論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圖>的社會意義》,認為“清明”既非節(jié)令,亦非地名。這里“清明”一詞,本是畫家張擇端進獻此畫時所作的頌辭。故有人認為,這里的“清明”要從廣義上去理解?!逗鬂h書》有例證,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從語氣看這個“清明”系指政治開明。畫中題款“清明”語,本是張擇端進獻此畫,請帝王們賞識所作的頌辭。金人在畫面上留下的跋文說:“當日翰林呈畫本,承產(chǎn)風物正堪傳。”點明此畫主題在于表現(xiàn)承平風物??紡垞穸诵心?,他于徽宗朝在翰林書畫院供職,此畫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證畫家意在稱頌盛世,討最高統(tǒng)治者歡心。知道了這個背景,顯然“清明”一詞不是指節(jié)令。

    真?zhèn)沃f

    關于《清明上河圖》還有真?zhèn)沃f,明、清時代就有一些傳聞,清代長為人徐樹丕《識小錄》所記:說畫中有四個人在擲骰子,其中兩顆骰子是六點,還有一顆在旋轉(zhuǎn),這個擲骰子者張著嘴叫“六”狀,希望再出一個六點?!肚迕魃虾訄D》所描繪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湯勤的裱褙匠認為:汴(開封)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畫中人卻張著嘴叫“六”,可見這是閩(福建)音,他懷疑此畫是偽作,顏公慶的《消夏閑記》也有類似的記載。是書說這個湯勤還研究了畫中麻雀的那雙上腳爪,它踏在兩片瓦角上,這怕是臨摹者的敗筆。湯勤斯人,名不見經(jīng)傳,他所說是否真有道理?看來還需進一步研究。

    【作者簡介】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游學汴京,后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1年~1124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xiàn)宮室、樓臺、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

    北宋年間的汴京極盛,城內(nèi)四河流貫,陸路四達,為全國水陸交通中心,商業(yè)發(fā)達居全國之首,當時人口達100多萬。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街市,街市開設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xiàn)了夜市。逢年過節(jié),京城更是熱鬧非凡。為了表現(xiàn)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jié)日的景象進行59表現(xiàn)?!肚迕魃虾訄D》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我國的人物畫主要是以宗教和貴族生活為題材。張擇端雖然是在翰林圖畫院供職,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稱為“院體畫”或“院畫”,但他卻把自己的畫筆伸向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之中,創(chuàng)作出描寫城鄉(xiāng)生活的社會風俗畫?!肚迕魃虾訄D》畫了大量各式各樣的人物。而且,張擇端對每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情,都刻畫得非常逼真生動。這充分說明,張擇端生活的積累非常豐厚,創(chuàng)作的技巧非常嫻熟。

    主要版本

    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是一幅舉世聞名的現(xiàn)實主義風俗畫卷。千余年來,此畫聲名顯赫,廣受青睞,仿摹者眾多?,F(xiàn)在,各地公私藏家手中還有許多摹本和偽造本,有人統(tǒng)計,現(xiàn)存《清明上河圖》有30多本,其中大陸藏10余本,臺灣藏9本,美國藏5本,法國藏4本,英國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就藏有8本。 不過最著名的是以下三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作者張擇端,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末著名畫家,宋徽宗時宮廷畫家?,F(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所以被稱為《清明上河圖》故宮藏本。

    第二個版本是吳門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畫家仇英,根據(jù)“清明上河”這一題材,參照“宋本”的構(gòu)圖結(jié)

    構(gòu),以明代蘇州城為背景,采用青綠重設色方式,重新創(chuàng)作了一幅全新畫卷,風格與宋本迥異。“仇本”也是后世眾仿作鼻祖,明人筆記載,當時各種以此為藍本的仿作層出不窮,一時間成為達官豪門相互饋贈的高檔禮物。被稱為仇英仿本?,F(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上流傳的很多關于清明上河圖的全景圖圖片其實便是這個版本的作品。

    第三個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宮畫院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

    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jié),如戲劇、猴戲、特技、擂臺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于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致,界畫橋梁、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這個版本現(xiàn)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被稱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同名課文內(nèi)容

    《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畫家張擇端的作品.這是一幅表現(xiàn)北宋都城汴梁(進河南開封)和汴河兩岸清明時節(jié)風俗世情的長卷.畫面的內(nèi)容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繪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霧尚未散盡,一片枝芽萌動的小樹林,數(shù)間農(nóng)舍掩映其中,農(nóng)田出綠,阡陌縱橫,趕集的人們和馱運貨物的騾馬從條條道路向城里進發(fā).在汴河碼頭停泊著數(shù)條大船,其中有一條裝滿了糧食,一些人正在忙著搬運.

    順著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畫面進入第二部分.屋宇錯落,古柳參差,臨河的茶肆之中,擺著桌凳.河中船只往來不斷.一座精致的拱橋,宛若飛虹,溝通兩岸.行人眾多,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一艘木船正要穿過拱橋,桅桿已經(jīng)放倒,船工握篙盤索.橋上橋下,許多行人駐足觀看.從人們張嘴揮臂的動作中,似乎聽到了船工們吆喝的號子聲和眾人的喝彩聲.

    下橋穿街,走過一座巍峨的城門樓,便來到最繁華的街市.這是第三部分描繪的景象,這里酒樓茶肆,宅第店鋪鱗次櫛比,貨物五光十色,種類繁多,市招高掛,買賣興隆.街市上,士農(nóng)工商,男女老幼,騎馬的乘轎的,購物的,叫賣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真可謂"百家藝技向春售,千里農(nóng)商喧日晝",好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穿過十字路口,再往前行,可是汴京的皇宮重地?畫面到此戛然而止,給觀眾留下想象的余地.

    《清明上河圖》從郊外田野,汴河兩岸,一直描繪到市井,街道,規(guī)模宏大,場面繁雜,作者巧妙地利用鳥瞰的構(gòu)圖方式,將浩大繁復的場面妥帖地置于長不過兩丈,高不過一尺的畫面上.據(jù)統(tǒng)計,全圖共畫人物五百五十余個,各種牲畜五六十匹,不同車轎二十余輛,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種房屋三十余幢.無論是狀物畫人,筆筆精到,一絲不茍,達到了生動明確,惟妙惟肖的境界.這充分表現(xiàn)了畫家概括生活,提煉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繪畫技藝的高超.

    這件作品不僅在我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為它深入細致地描繪了當時的風俗人情,橋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際關系等.還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成為研究我國宋代社會各方面情況的極其珍貴的形象資料.

    參考資料:人教版3年級語文書上冊20課

    同名懸疑小說

    2008年4月,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小說,名字就叫《清明上河圖》,作者是孫浩元,故事寫得非常離奇,又緊扣這幅古圖的歷史和畫技。小說大膽推測,《清明上河圖》上到底有多少個人物?蔡倫、司馬相如、孫思邈、畢升、張擇端、李時珍、曹雪芹……他們怎么會出現(xiàn)在這幅圖上?在一起連環(huán)謀殺案中,警察發(fā)現(xiàn),十年前被盜的《清明上河圖》上竟多出了幾個人物,他們又是誰?撲朔迷離的案件與《清明上河圖》到底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這幅千年古圖暗藏的玄機還遠遠不止這些……

    世博會中國館百米墻面重現(xiàn)《清明上河圖》

    在中國國家館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層展區(qū)北面,100多米長的整面墻都將被放大了數(shù)百倍的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覆蓋。而國寶《清明上河圖》原件,也將出現(xiàn)在世博期間的中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