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拼音: shuò dí
解釋:異名是接骨草(《履巉巖本草》),接骨木(《東醫(yī)寶鑒》),真珠花、珊瑚花、排風(fēng)藤、鐵籬笆(《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吳草(《草木便方》),英雄草(《分類草藥性》),苛草(《天寶本草》),走馬箭、赤苓葉(《嶺南采藥錄》),公道老(《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排風(fēng)草、雞罅風(fēng)(《中國藥植志》),掃地風(fēng)、八棱麻(《貴州民間方藥集》),葛辣、五甲皮、龍州三七(《廣西中獸醫(yī)藥植》),大臭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七葉麻(《江西民間藥草》),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連(《浙江民間草藥》),秧心草(《四川中藥志》),八里麻、臭黃金(《中草藥土方土法戰(zhàn)備專輯》),烏雞腿、水馬桑、小接骨丹(《陜西中草藥》),走馬風(fēng)(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血滿草、大血草、珍珠麻(《云南中草藥選》),小臭牡丹(《四川中草藥通訊》。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蒴藋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態(tài):蒴藋 ,灌木狀草本,高達(dá)3米。主根垂直,副根不多。莖具棱,平滑無毛,多分枝。葉對生,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5~9,長橢圓狀披針形,長8~15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偏斜稍圓或闊模形,邊緣具密而尖銳的鋸齒,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平滑無毛,或葉脈上有短柔毛;葉柄長約3厘米,無托葉,小葉柄短或近于無柄。復(fù)傘房花序頂生,直徑約20~30厘米,有短柔毛或幾為絨毛;小苞片細(xì)小,卵狀披針形;花小,白色,萼5裂,下部愈合成鐘狀:花冠輻射,5裂,裂片卵形;雄蕊5,與花冠裂片互生,花絲短,藥室向外開裂;雌蕊1,子房卵圓形,柱頭頭狀;花間雜有黃色杯狀的腺體。漿果球形,紅色,直徑3~4毫米?;ㄆ?月。果期10月。